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努力是一種誤區

努力是一種誤區

寶雞市心理衛生行業最新推薦

1、第32期心理諮詢師專業能力培訓正在招生——走近心理學的第一步;

2、心理學讀書會二組、三組組員正在招募中——團隊學習,走的更遠;

3、心理成長小組正在報名——自我成展、不斷完善自己。

GIF

《生活的難題》,2009

九州出版社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們的全部生活都建立在努力的基礎之上,即某種意志力之上。我們無法去設想一種沒有意志力、沒有努力的行動。我們的社會生活.經濟生活以及所謂的精神生活,全都是一系列的努力,總是要達到某種結果方才結束。我們也認為努力是必要的,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為什麼要努力呢?難道我們不就是為了獲得某個結果、為了功成名就、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有所努力的嗎?假如我們不去努力的話,就會覺得自己是停滯不前的。我們懷有某個正在不斷去為之奮鬥的目標,而這種奮鬥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想要讓自身有所改變,如果我們想要使自己發生某種根本性的變化,我們就會付出巨大的努力來除掉舊的習性,抵禦習慣性的環境的影響,諸如此類。所以我們習慣為了去發現或得到某事物,為了生存而去展開一系列的努力。

所有這些努力難道不是一種極其自我的活動嗎?努力難道不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活動嗎?倘若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去展開各種努力的話,那麼它勢必會引發更多的衝突、混亂和苦難。然而我們在努力之後還繼續努力著。我們中極少有人能夠意識到,以自我為中心的努力是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的。相反,它會增加我們的衝突,苦難和悲哀。

我認為,假如理解了努力究竟指的是什麼,那麼我們就將能認識到生命的意義了。幸福來源於努力嗎?你可曾努力去得到幸福?這是不可能的,不是嗎?你努力想要幸福,但卻沒有幸福,不是嗎?快樂不是來自於壓抑、控制或者沉迷。你可以沉迷於放縱之中,但最終只能收穫到痛苦的果實。你可以壓抑或控制,但總有著潛藏的鬥爭。所以幸福並非來自於努力,快樂並非來自於壓抑或控制。然而我們的生活卻是一系列的壓抑、一系列的控制、一系列令人遺憾的沉迷;還有不斷地克服,不斷地與我們的激情、貪婪和愚蠢展開鬥爭。所以難道我們不是在鬥爭著、努力著,只為希望去尋覓到幸福、尋覓到某種能讓我們感覺到寧靜與愛的事物嗎?可是愛或者理解會由鬥爭而得到嗎?我認為,明白我們所說的奮鬥,鬥爭或努力的含義是十分重要的。

努力,意味著一種奮鬥,其目的是想把真實的自我變成非我,或者變成應當的那個「我」。也就是說,我們不斷努力著去避免面對自我,或者我們試圖去逃避自我、去轉變和修正自我。一個真正知足的人,是一個能夠認識自我、能夠將正確的意義賦予自我的人,這才是真正的滿足.他所關心的,不是擁有多少財產,而是認識到自我的全部意義。只有當你真正認識到自我而非試圖去修正或改變它時,你才能得到滿足和寧靜。

因此我們發覺,所謂的努力,是一種奮鬥或鬥爭的過程,旨在將真正的那個「你」變為你所希望的那個「你」。我只是在討論心理上的鬥爭,而非物理學的問題,比如工程學或者某項發明、抑或是純粹的技術上的革新。你可以帶著高度的審慎、運用社會所給予我們的無窮知識來建立起一個非凡的社會。但是,只要心理上的衝突和紛爭還未被理解,只要心理上的過激和暗涌還未被克服,那麼社會結構就必定會瓦解,就像已經一次次發生過的情形那樣。

努力是對真正自我的遊離。在我接受了自我的本來面目那一刻,是不會存在著任何鬥爭的。任何形式的鬥爭都代表了遊離。而只要我在心理上希望去將自我變為非我時,那麼這種遊離即努力就必然會存在。

首先我們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快樂和幸福並非來自於努力。創造是否源於努力呢?還是只有當努力停止時創造才會存在呢?你什麼時候寫作,繪畫或歌唱呢?你什麼時候有所創造呢?顯然,當沒有任何刻意為之的努力時,當你處於完全的開放與溝通狀態時,創造之火才能在你的心中燃燒起來。爾後才會有快樂,爾後你才能開始歌唱,寫詩、繪畫或構想某事物。創造的時刻不會脫胎於努力。

或許在對創造力這一問題展開理解的過程中,我們將能夠知道所謂的努力究竟指的是什麼。創造是努力的產物嗎?在我們富有創造力的那些時刻,我們意識到了它嗎?或者創造力是一種徹底忘我的感覺,是一種當心靈沒有了一絲混亂,當一個人完全沒有意識到思考的活動,當生命個體處於完整而充實的狀態時才會出現的感覺?這種狀態是辛勞、鬥爭、衝突或努力的結果嗎?我不知道你是否曾經注意到,當你輕易、迅速地做著某件事情的時候是不存在所謂的努力或奮鬥的。但是,由於我們的生活大部分都充滿了一系列的衝突和鬥爭,因此我們無法去想像一種絲毫沒有奮鬥的生活和存在狀態。

顯然,要想理解這種沒有任何努力的存在狀態,這種富有創造力的存在狀態,一個人就必須得去探究有關努力的全部問題。我們所說的努力,指的是努力著去使自己滿足,去功成名就,不是嗎?我是這樣的,我想要變成那樣的,我不是那樣的,我必須變成那樣的。在變成「那樣」的過程中,會有鬥爭、衝突和奮鬥。在這種奮鬥中,我們所關心的,必然是通過達到某個目標而實現自我的滿足。我們在某個事物、某個人、某種理念身上去尋找自我的滿足,這便要求展開不斷的鬥爭、奮鬥和努力去達到目標,因此我們視這種努力為必須。我想知道,努力——這種想功成名就的努力是否真的是必須的呢?為什麼會存在著這種努力呢?只要存在著自我滿足的慾望,不論是何種程度或何種層面上的,都必然會有鬥爭。滿足是動機,是努力背後的驅動力。

為什麼會有對自我滿足的慾望呢?顯然,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不名一文時,便會滋生出想要達成某個目標的慾望,滋生出想要功成名就的慾望。因為我是一個小人物,因為我不足、空虛、內在貧瘠,所以我努力想有所作為。我努力著在某個人,某件事物或某種理念中實現自我的內在和外在的滿足。填滿那種空虛便是我們存在的全部過程。意識到自己是空虛的,內在是貧瘠的,於是我們便付出努力,或去汲取外部的各種事物,或去培養內在的富足。只有當通過行動、通過深思,通過獲得、通過成就、通過權力等手段來逃離內在的空虛時,才會有所謂的努力,這便是我們的日常體驗。我覺察到了自己的不足、內在的貧瘠,於是我努力去擺脫這種狀態,努力去填滿它。這種擺脫和躲避,這種試圖去掩蓋空虛的做法,就必然會帶來鬥爭、奮鬥和努力。

假如一個人不去努力擺脫的話,將會發生些什麼呢?一個人帶著那種孤獨和空虛生活著,在接受空虛的過程中,他會發覺將出現一種與奮鬥和努力毫無關係的富有創造力的狀態。只要我們試圖去躲避那種內在的孤獨和空虛感,便會有努力存在。但是當我們觀察它時,當我們不去躲避而是坦然地接受自我時,就會發現將出現一種不再有任何鬥爭的狀態。這種狀態便是創造力,而它並非是努力的結果。

當你認識到了自我的本來面目,即意識到了自身的空虛與內在的不足,當你帶著這種不足感並且對其有了充分理解時,就會出現富有創造力的真實、富有創造力的智慧,而這種真實和智慧便是幸福的源頭。

因此,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行動實際上是一種反應,是一種永不停止的想要成為什麼的反應,而這是對真實自我的否認和躲避。然而當你不進行選擇、不予以譴責或評判,意識到了空虛時,那麼在你對自我的認識中就會有行動,而這種行動則是一種創造性的存在。假如你在行動中察覺到了自我,那麼你將會理解到達一點。當你在行動時,你要去觀察你自己,不只是外在地觀察,而且還要觀察你的思想和情感的運動。當你意識到了這種運動時,你就會發覺,思想的過程,這也是情感和行動的過程,是以某種想要成為什麼的念頭為基礎的。只有當不安全感存在時,才會滋生出變成怎樣的想法,而這種不安全感是在一個意識到了內在的空虛時出現的。倘若你認識到了思想和情感的這一過程,你就會發現持續的鬥爭一直在進行,就會發現存在著一種試圖去改變和修正自我的努力,這就是想要「變成怎樣」的努力,而這是對自我的一種直接躲避。通過認識自我,通過不斷地覺知,你會發現,想變成怎樣的努力,鬥爭和衝突,將我們帶上了一條通往痛苦、悲傷和無知的歧途。只有當你覺察到了內在的不足卻又並不逃避,而是與其共存,去全盤接受它時,你才會發現一種超凡的寧靜,一種伴隨著對自我的認識和理解而出現的寧靜。只有在這種寧靜的狀態之中,你才會成為一個富有創造力和生機的個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雞心理健康 的精彩文章:

思想永遠是老舊的

TAG:寶雞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