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家有女初長成

馬家有女初長成

那個年代,纏足是女孩子兒時的大事。馬如雪也不例外,在這件事情上,祖母王氏則顯得不那麼主動,她認為女孩子,腳是必須要裹的,但不一定是「三寸金蓮」,像她那樣的大腳板行走起來一溜風似的多好,再看看媳婦柳氏,走個路扭扭捏捏,不提重物還好,提個東西就搖搖擺擺,家裡的重活都苦了兒子。所以她給馬如雪纏足,就是鬆鬆的一裹,有個小腳的樣子就行了,畢竟小戶人家的孩子,還要幹活勞作。在她看來大腳板走路快,幹活底盤穩,更適合馬家;柳氏則認為女孩子必須是小腳,小腳就是女人的榮耀。她的思想直接影響的稍稍懂事馬如雪。每次王氏給小如雪纏過腳,柳氏娘倆總是在老太太走開後悄悄解開,然後再用黑藍色的纏腳布以大母腳趾為中心,呈圓錐形一層層的小心包起,纏裹的過程中還要將腳面和腳後跟以腳踝為中心呈弓形纏繞,這樣既能使腳尖如錐,又能限制腳丫的生長,一舉兩得。

每每給馬如雪裹完腳丫,柳氏都要靜靜的端詳一番,憧憬著這雙美足在女兒長大後的樣子。彷彿有一雙完美金蓮,就有了美好的未來。柳氏以為,作為女人必須有一雙小腳,大腳是配給爺們的,與女人無關。至於婆婆王氏,在柳氏進眼裡,就像她的善良被彪悍和獨斷掩蓋一樣,女性應獨具的特徵已被她的經歷和做派所淡化,婆婆已經爺們化了。

馬如雪亦是喜滋滋的在柳氏給她裹完腳,就迫不及待的站立起來,鑽心的疼痛從腳底襲來,她趕緊又坐下,柳氏見狀將她扶起來,攙扶著蹣跚前行。馬如雪的愛美之心戰勝了纏足的痛苦,她痛並幸福著。

次年,海昌之轉至歸德府任職,馬積山也攜家帶小隨之遷往。

經過寧陵縣幾年的歷練,來到歸德府馬積山除了給海昌之趕車之外,還給他收送文件,處理一些簡單的事物。他是有心之人,趕車之餘還到曹先生那裡習文學字,當差時又處處留心,幾年間已經從初到寧陵縣的那個自卑自負的鄉下趕車夫出落成為沉穩幹練的政府職員。

海昌之也在調離他處任職不久的1925年,一紙調令將馬積山也調至開封市,在厘捐局的厘金徵收處幹事。

1927年馮玉祥主政開封。來年就大刀闊斧的改革,厘捐局也不例外,被更名為統稅局,下設查驗分所,馬積山就在開封城鼓樓南街的查驗分所任職員。

此時的馬如雪已出落成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她和家人一起來到開封府。在家幫母親柳氏照顧弟弟們;她操持家務、做針線活樣樣都有板有眼。馬如雪的小腳還是一如既往的裹!裹!裹!只是馮玉祥坐鎮開封以來成立了放腳隊。每天由一兩個大腳娘們趕著馬車,後面跟上幾個背槍杆子的士兵,一路吆喝著挨家挨戶的檢查,強行放腳。

馬如雪母女平日里將頭門上閂,關門閉戶,悄悄的抵抗著放腳運動。每每聽到放腳隊的喊聲,馬如雪更是一路小跑到廁所快速的將纏腳布鬆開。哪次動作慢了,開門稍晚,便聽見槍栓咣咣的砸門聲,柳氏和馬如雪就嚇得心驚肉跳。每日里為了美麗的小腳戰戰兢兢的堅持著。奶奶王氏雖不喜歡「三寸金蓮」但對丫頭家任由腳丫瘋長,完全不裹,也不認同。只是單等到放腳隊走後,在他們背後啐上兩口,低聲咕噥著大街上悄然流行的順口溜「馮玉祥,真是作,叫她姑奶放大腳!」以泄心中不快。

馬家來到開封,離家鄉近了。王氏年歲也愈來愈大,思鄉之情每日劇增。開始只是念叨念叨,到後來茶飯不香,整日鬱鬱寡歡,馬積山心疼老娘,就說動柳氏隨同王氏搬回家鄉,柳氏雖心中不願,但還是順從的答應了。

馬積山拿出多年積蓄,在家鄉購置了幾畝薄田,又翻新了房舍。趕著馬車將家小接回了家鄉。在路上,王氏頗有感慨:當年一家人為了糊口,拋家離舍,遠走他鄉。現如今大大小小十來口不說衣錦還鄉,但也是兒孫滿堂,兒子頂天立地的支撐著一家人的饑飽,媳婦勤勞溫順,任勞任怨,孫女乖巧懂事,孫兒們雖調皮頑劣,但健康結實。對於眼前光景很欣慰,也很享受。幻想有朝一日到另一個世界,見了馬家的先人,自己也能坦然面對了,想到此王氏愜意的閉上眼睛,身體隨著馬車的顛簸左右搖晃。

微風吹來,路旁的樹葉紛紛飄落,有的隨風飛向遠方,更多的則落在大樹旁邊,依偎著樹根,漸漸埋入泥土,與大地融入一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蟈蟈坊 的精彩文章:

TAG:蟈蟈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