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紅海行動》逆襲的,不僅是春節檔票房

《紅海行動》逆襲的,不僅是春節檔票房

人們總喜歡逆襲的故事,千百年來講也講不厭。譬如古代落魄的書生點了狀元、娶了公主、做了宰相——這情節在明清戲曲中俯拾皆是;近一點的,從木工到世界盃金靴的克洛澤、從鎖匠到《自然》雜誌一篇超新星論文作者的維克多·布索,我們太喜歡把這樣的故事帶入生活、分享他們的成功了。

《紅海行動》也是如此。上映伊始不足10%的排片比例,宣發費用破紀錄的對手……當重重難關險阻成為春節檔冠軍註腳的時候,一個問題自然而然值得思考:《紅海行動》憑什麼能在春節檔中拔得頭籌?

我認為是真誠。幾乎無可挑剔的軍事細節,好萊塢級別的製作水準,這樣一部作品誠意滿滿。從《戰狼》《湄公河行動》到《紅海行動》,票房的大熱,形成集體性的社會話題,正說明一個強大的國家形象,正在越來越多的國人心目中逐漸清晰。這背後,是今天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從歷史上看,中國人並不缺乏文化自信。唐朝時期,日本人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作為遣唐使的優秀代表,寫得一手好詩,與李白、王維等人唱和;酷愛中國詩歌的日本嵯峨天皇睡覺都拿著白居易的詩集;維新三傑中的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將王陽明的理論奉為圭臬;更不用提《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經典著作在周邊國家產生的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正是源於這些積澱,才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燦如星河的盛世。然而,千年積累下來的文化自信也曾崩塌過,一度甚至有學者呼籲全面廢除漢字,以羅馬文字入替;盲目崇洋媚外、外國月亮比中國更圓的事例也屢見不鮮……幸而如今,傳承千年的文化力量綿延不絕,從文化自信到文化強國,是一個社會、國家發展到一定經濟水平後的必然訴求、必然選擇。

不論過去中國電影存在哪些問題,《紅海行動》都給國產電影划上了一條成功的底線:大手筆的投入、真誠的製作態度、好萊塢級別的製作標準、底氣十足的文化自信,為中國人民獻上豐盛的精神食糧。「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新的時代已經到來,文藝工作者們也要從五千年的文化積澱中汲取營養,傳播新時代的中國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我國細胞治療終於進入臨床的大門
「窮家富養」不當就會慣出敗家子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