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上元望月說起:前太空旅行時代的人類如何想像月亮?

從上元望月說起:前太空旅行時代的人類如何想像月亮?

原標題:從上元望月說起:前太空旅行時代的人類如何想像月亮?


   按:今天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在這一天,除了祭祀、賞燈、舞獅、秧歌和吃元宵之外,望月亦是元宵節習俗之一。傳統佳節近來說得多了,今天便只說月亮。


人類最初獲得地球之外空間的概念,或許就是因為月亮。它月復一月的盈虧變化,也使得它出現在了無數文明早期的迷信與傳說之中。如果古人會幻想一次太空旅行,那麼月球一定是唯一的目的地。第一個親眼看見月球表面細節的,是義大利人伽利略。自他之後,人們望向天空時看到的,不再僅僅是溫柔明亮的一團光亮,而是一個有著高山深峽的別樣天地。

由於受到太陽懸掛在低空時物體的影子被拉得狹長這個現象的誤導,一直到20世紀中期,畫家們仍然將月球山脈畫成高聳嶙峋的樣子。這是天文學家兼畫家泰奧菲勒·莫羅在19世紀末繪製的月球景觀圖。

此後,開普勒在科幻小說《夢》之中想像了一番月球之旅,天文學與文學由此銜接,開啟了太空旅行小說的第一個井噴時代。人們藉助文學的想像力之翼飛上天去,然而月球似乎再次回歸了抽象之地——在這一時期,描繪月球風光的繪畫作品幾乎還未出現。


直到19世紀60年代,隨著人類對太空知識的積累,畫家最終能夠繪製出如實反映月球表面的作品了。隨著太空探索的進步,科學與藝術二者對月球的描繪彼此難分,相互影響。


極少一部分人類已踏足月亮之上,作為大多數的我們仍在天空的光點、真實的照片、藝術的描繪三者之間想像月球。在上元賞月之際,界面文化(公眾號ID:booksandfun)從《太空美術簡史》一書中選編了部分內容,以期與你一同走進人類的月球想像史。


一、當古人幻想太空,月球是唯一的目的地


那些閃爍的星光可能是一方新天地,我們通過太空旅行就可以到達那裡,這些想法對於古時候的人們來說真是太匪夷所思了,當時幻想太空飛行的故事屈指可數,而月球則是唯一的目的地。即便在這些幻想中,人們也不會把月球全然視為一個真實存在的、可到達的去處,而只是一個虛幻縹緲的世外桃源。

這一幕場景是在月球上看到的由於地球遮掩造成的日食,斯克里文·博爾頓在20世紀初創作了諸多這樣非凡的作品。博爾頓引入了一種很有想像力的技術:將精心打造的風景模型拍攝成照片,並與繪畫相結合——他的很多插畫都是這樣創作出來的。


但是在1610年,可以說是一夜之間,伽利略·伽利萊(1564—1642)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看法。人類第一次將望遠鏡對準夜空,伽利略這樣描述他看到的情景:月球「表面並不光滑,也不像一個鏡面;月球地面起伏不平,就像地球一樣,到處都是龐大的山體、深幽的峽谷,而且蜿蜒曲折」。很多古希臘哲學家曾推測月球表面可能是這般景況,可是伽利略是第一個真正證實這個推測的人,他洞曉事實:因為他親眼看到了這一切!


伽利略轉而將望遠鏡對準其他行星。他發現它們與其他星星不一樣:不管用多大倍率的望遠鏡,星星在望遠鏡里都是一團光點,但是行星看上去則是小小的圓盤,各有特點。比如,伽利略發現,木星是一個暗淡的金色球體,四個小衛星圍著它轉,而金星與月球一樣有相位變化。很顯然,在浩瀚天空中,這些星體如同地球和月球一樣,各有一方天地。


天主教廷逼迫伽利略公開承認他的發現及其學說是錯誤的,可是,他的理論已然給大眾的認知帶來巨大影響。當人們看向天空時,他們看到的不再是抽象的一團光亮,而是一個個有著無儘可能的別樣天地。

安德烈·洛里在他的小說《征服月球》里另闢蹊徑,他不考慮如何想方設法前往地球的這顆衛星,而是利用多個巨型電磁鐵把月球吸到地球上 最終導致了災難。二、太空旅行小說時代:缺失畫面的文學想像


就在伽利略的發現最初為人知曉之際,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尼斯·開普勒(1571—1630)寫了一個看似古怪的月球之旅的故事,名叫《夢》(Somnium)。可以說這是第一部由科學家創作的科幻小說。對於我們而言,重要的一點是:這是天文學發現對文學產生影響的首個例子。遺憾的是,這部小說沒有插圖;如果有的話,那可能就是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太空美術作品。


伽利略發現了茫茫太空中的新世界,而在此一百多年前,我們腳下的地球上的新大陸就已經被發現了:人們歪打正著發現了北美和南美大陸,這個新世界靜靜地坐落於大西洋的那一邊,從來不被世人所知。很快地,數以百計的船隻和成千上萬的探險家、殖民者、士兵、牧師和冒險家動身前往這塊肥沃富饒和新奇的新大陸。現在,他們也知道了,有一位義大利科學家,他發現新大陸不僅僅存在於我們這個星球,浩瀚的宇宙中到處都有這樣未曾被發現的新世界!


這個新發現太讓人沮喪了!美洲新大陸遠在天際,對於大多數歐洲人來說,這片新大陸只存在於旅行家的遊記以及催人遐想的海圖裡,只要人們足夠有錢或是足夠有勇氣,他們都能造訪新大陸。但是現在發現的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還有月球,那一個個可都是相當於整個全新的「地球」——人人看得到它們,甚至可以繪製它們的地圖;整個星球上那些難以想像的大陸和財富……可是,我們就是沒有辦法踏上那些土地!它們就像是人們在沙漠腹地看到的海市蜃樓,眼前明明就是綠洲,可終歸是鏡花水月。


毫無疑問,伽利略的發現不可能被輕易禁掉。隨後潮水般湧現了很多太空旅行小說:《夢》(1634年出版)、《月中人》(1638)、《月球之旅》(1657)、《去往笛卡兒的世界》(1694)、IterLunare(1703)、《約翰·丹尼爾》(1752)和伏爾泰的《米克洛米加斯》(1752)等等,不計其數。如果我們不能在現實生活中抵達太空中的那些新世界,至少我們可以在書頁中實現這個夢想。

安德烈·洛里的小說《征服月球》(1887)描寫了穿戴呼吸裝置的月球探索者,還有一個依靠太陽能提供能源的殖民基地。這本書有上百幅插圖,都是喬治·魯繪製的,他還為儒勒·凡爾納的多部小說創作了插圖。


這些書幾乎都沒有插圖,即便是有插畫,插畫家也和作者一樣無視了天文學知識。可是無論如何,這些作品表明:大眾對於外太空旅行和探究其他世界存在的可能性的興趣急劇增長。


三、從畫筆到照片:我們如何看見月亮?

到19世紀,天文學家對月亮和其他行星的認識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到19世紀60年代,他們的知識已經足以幫助畫家最終繪製出能夠如實反映那些星球表面的作品。到20世紀初,已經有一部分畫家開始主攻外太空的景觀畫。斯克里文·博爾頓、盧西恩·呂都和切斯利·邦艾斯泰等人為現代太空繪畫奠定了基礎,他們筆下的那些行星體現了當時的科學認知,因此,在這些畫作中,我們會看到火星上運河交錯、頭上還頂著一片藍天,木星上有固體的表面而且火山密布,月球上聳立著陡峭崎嶇的山峰。然而這些離譜的想像並沒有降低這些作品的重要性。

《月球建設者——月球軌道與著陸過程模擬器》,在當代畫家西蒙·克里格的筆下,人們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月球模型來幫助阿波羅號的航天員進行登月模擬訓練。


首先,在教育和激勵公眾去了解地球的姐妹星球這一方面,它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無數科學家、工程師和天文學家正是從這些畫家的畫作中獲得了最初的靈感。其次,對於現代讀者來說,這些畫作忠實記錄了當時的天文學知識,是相當寶貴的資料。


今天的畫家在創作時,能夠獲取到很多第一手的資料——由空間探測器、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探測車收集的照片和信息,其細節精細程度甚至會讓半個世紀以前的太空畫家嘆為觀止。然而,這些畫家發揮的作用與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畫家是一樣的。他們教育公眾、激勵人心,令我們驚嘆不已。與此同時,他們還留下了一份視覺記錄,把那個時代的人們所知道的宇宙,以及他們對未來的希冀記錄了下來,凝固在時間的長河裡。

出生在捷克的盧德克·佩謝克是20世紀下半葉最有影響力的太空畫家之一,他的作品出現在很多雜誌和書籍上。月球軌道器發回的月球真實景象啟發他創作了這幅畫:畫面上月球高地的一次地震使兩塊巨石鬆動,並滾下了斜坡。四、月球大騙局:關於月球人的謊言


月球大騙局首次出現是在1835年8月25日的《紐約太陽報》上,該騙局與真正的太空旅行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它確實極大地激發了民眾的想像和熱情:太空中可能有其他生命形式!而這也極大地影響了美國大作家埃德加·愛倫·坡(1809—1849)的創作。

1835年,記者理查茲·亞當斯·洛克在《紐約太陽報》上發表的系列報道愚弄了整個世界。洛克描述道,在月球上居住著長著翅膀的、像人一樣的生物,它們就是月球人。

這場鬧劇的始作俑者是《紐約太陽報》的記者理查茲·亞當斯·洛克,他炮製了一系列轟動性的「報道」,向讀者們公布了一些令人吃驚的「科學」發現,這些發現是由著名的英國天文學家約翰·赫歇爾爵士在他位於南非好望角的天文台觀測到的(當時,赫歇爾確實在南非,但是他對這個所謂的「科學大發現」以及隨後引發的大轟動毫不知情)。


根據洛克的報道,通過利用全新的原理製成的超級望遠鏡,赫歇爾發現月球上不僅有生物,而且它們的形體跟人相似,不過全身長滿毛髮,還有蝙蝠那樣的翅膀。在這一系列報道中,洛克精心穿插了很多細節描寫,並添加了許多聽上去非常專業的科學術語。於是乎,不僅美國的讀者對報道的真實性確信無疑,這個消息還迅速傳到了歐洲——在那裡洛克的文章被翻譯成法語、德語和義大利語,並廣為轉載。這個消息點燃了無數藝術家的創作熱情:他們創作版畫和印刷品,不遺餘力地用大量細節渲染和展示這個子虛烏有的「科學大發現」——人們的熱情有一部分與一個因素有關:洛克在報道中說,發現了裸體的月球女郎。


《紐約太陽報》最終在9月16日承認整件事情是一個騙局。赫歇爾直到回國之後,才知道他的名號和聲譽曾被人如此肆意濫用;他極有風度,幽默地回應道,他唯一的遺憾就是他再怎麼努力,也永遠無法取得那些報道里宣稱的成就。


這個騙局在歐洲流傳很廣,尤其在義大利。那裡的人們從洛克對月球景觀和月球人的描述中獲得了靈感,創作了大量雕版印刷和石版印刷圖片,比如:那不勒斯匿名出版商發行的一套四張圖片,名為《赫歇爾先生的月球大發現》;那不勒斯地區還出現了一種雕版印刷圖片,名為《約翰·赫歇爾博士的月球發現》;一個名叫科斯蒂庫勒·奧斯特羅的人創作了《月球和地球上的新鮮事》;還有名為《關於約翰·赫歇爾先生的月球發現》的作品;都靈一個名叫米歇爾·克拉皮耶的人的作品名為《赫歇爾先生的月球發現》;還有《關於月球的其他新發現》等。

此插圖取自1836年在義大利出版的有關月球大騙局的一本書。此書可以說是月球騙局最初版本的續集,內容是傳教士們乘坐熱氣球去月球傳教,想讓月球人皈依基督教。


但是,至少有一個人不會把洛克的報道當笑話看。由於報道的噱頭——裸體月球女郎的故事,報紙被搶購一空;而早在兩個月前,《南方文學信使》月刊已經刊載了一個關於太空旅行的虛構故事——《漢斯·普法爾歷險記》,作者是埃德加·愛倫·坡。在愛倫·坡的筆下,普法爾乘坐熱氣球抵達月球,他和那些「月球人」一起生活了五年。然而,故事的諷刺口吻能讓讀者很快發現這不過是個虛構的故事,而之後的「月球大騙局」很快就蓋過了愛倫·坡的風頭。


愛倫·坡沒有氣餒,1844年他又寫了另外一個系列的「真實故事」,也發表在《紐約太陽報》上:一位名叫蒙克·梅森的歐洲熱氣球愛好者是如何連續三天駕駛熱氣球飛越大西洋的。像之前發表的洛克的作品一樣,「熱氣球故事」純粹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不過和洛克的故事相比,影響力可就差遠了:這個故事連載了兩天後就被撤了下來。


本文書摘部分及圖片節選自《太空美術簡史:科學看不見的,用藝術呈現》一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較原文有刪節,小標題為編者自擬。

《太空美術簡史:科學看不見的,用藝術呈現》


羅恩·米勒 著 朱寧雁 等譯


未讀·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09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作者:羅恩· 米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論搖滾精神,我只服於謙老師
男朋友的絕地求生了解一下?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