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班等於上墳」,用在考古工作者身上才貼切

「上班等於上墳」,用在考古工作者身上才貼切

「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上班也就等於上墳。」

因為這個金句,這位研究古墓葬、還寫點雜文的考古工作者被人記住了。

考古工作,每天面對古人留下的遺迹、遺物,是不是也古風猶存?

這位在考古一線工作了二十餘年的讀書人,正在澎湃問吧分享他的考古經驗和思考。

鄭嘉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1995年開始考古工作至今,主要從事浙江地區宋元考古、瓷窯址考古的調查、發掘與研究。出版學術著作《浙江宋墓》《武義南宋徐謂禮文書》《麗水宋元墓誌集錄》等,考古隨筆集《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歷史人生》、《考古的另一面》等。

考古工作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

徐徐歸來:真的「上班等於上墳」嗎?

鄭嘉勵:2014年,我在武義明招山調查南宋呂祖謙家族墓地,這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家族墓地。有段時間,我的工作每天就是跟古墓葬打交道。後來,我寫一篇名叫《呂祖謙墓》的雜文,自我解嘲說「我是一個考古工作者,上班等於上墳」,看起來像是調侃,其實是對自己那段工作的客觀描述。

這句話,後來在網路上流傳,是因為老六的《讀庫》刊發了我的一組文字。因為《讀庫》在讀書界的影響力,也可能因為這句話迎合了部分人(包括我在內)厭惡上班的心理,就在虛擬的網路空間傳播開來。這是我此前從來想到的——它的好處是,很多人從此知道了浙江有個研究古墓葬、平常還寫點雜文的考古工作者;壞處是,這句話脫離了具體的文本,人們誤以為我是個「段子手」。

其實,從第一天開始,我就是一個嚴肅的、真誠的傳播者。田野考古的工作對象,理論上,古人留下的所有遺迹、遺物,都是考古工作者調查、發掘、研究的對象。其中,古墓葬是最常見的文物類型,「上班就是上墳」貌似調侃,對考古工作者而言,也算是部分的客觀描述。但是,還有大量的工作,比如良渚古城、越窯龍泉窯的瓷窯址,這些都不是墓葬。去年,我在嘉興調查子城遺址,這是城市考古,——上班就不是上墳,而是進城。

野外考古發掘現場。

Boundlesschina:本人是高中學生,請問從事考古跟歷史學科關係密切嗎?

鄭嘉勵:從底子上說,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部分。但是,不同時期的考古學,因為研究對象、方法的不同,區別也很大。

比如,舊石器考古研究人類起源、演化,人與自然環境的遺存,趣味與方法,都很接近自然科學;新石器考古,關注人類的行為模式,行為背後的觀念世界,階級、私有制、文明的起源,諸如此類,趣味上比較接近文化人類學;漢唐宋元考古,當然就是歷史學,如果不是歷史學,那它就什麼都不是,只是側重於物質資料研究、取經于田野工作方法的歷史學——三代考古,可能就處於新石器考古與歷史時期考古之間,在趣味、方法上的綜合度,可能是比較高的。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供你參考。

古墓里真的有機關埋伏嗎?

zs18288:因為近幾年的小說熱,大家對古墓中的兇險和怪異都充滿了刺激感和好奇心。那麼在野外真實的考古中,會遇到的危險有哪些,您一年參與現場的頻次有多少?真的會遇到那些奇異的事情嗎,考古隊伍的組成又是怎麼樣的?

鄭嘉勵:考古,是真實的生活,考古人,是普通人,並不必然比一般的生活更危險,比一般的人更傳奇。

有關神秘的說法,一方面來自考古是小行業,不為外界周知;另一方面,恐怕是更主要的原因,是盜墓小說、影視作品的渲染。有些小說,比如《盜墓筆記》的敘事技巧和想像力,相當不俗。但這不代表我認同小說家對古墓和盜墓的渲染。作家要贏得讀者,必然會渲染古墓的神秘性。

其實,古人的遺物,只是遙遠過去的生活的一部分,本質上並不神秘,事過境遷以後,我們對古人的生活感到陌生,許多無法解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不代表神秘。我這幾年在考古傳播中所作最大的工作,恰恰就是祛魅——把附加在考古身上的「神秘」的東西,剝離出去。我們最終要回歸到真實的生活。盜墓小說借古墓葬虛構故事,這跟真實的考古、古墓毫無關聯。

考古隊,一般情況下,由領隊、隊員、技工組成,野外發掘時,也會僱傭當地民工,我們都是普通人。

秦始皇陵地面景觀。

廢話流@Y:國家規定只有古墓遭到破壞時,才能進行發掘。這樣的規定,會讓盜墓者有機可乘,在某種程度來說,這不是更大的破壞嗎?

鄭嘉勵:考古發掘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一般不對古墓葬進行主動發掘,這是科學的要求、道德倫理的要求、也是文物保護的要求。

盜墓是犯罪行為,如何預防、打擊犯罪,這是全社會的問題。我們不能因為犯罪分子存在盜獵野生大熊貓、金絲猴的可能性,就搶先把珍稀野生動物全部圈養起來或全部抓起來,對吧。

關於考古發掘的一些專業問題

馬歆宇:在考古發掘的中「地層」這一概念我一直不太明白。比如,考古工作者會說唐代地層啊、宋代地層啊、明代地層啊等等。為什麼會出現地層?難道土地會不斷增高上漲嗎?

鄭嘉勵:是的,地層會不斷「漲高」。杭州,是南宋的都城。南宋的地面(地層),普遍深埋在今日城區地面2米以下左右。這是因為城市建築興廢、生活生產活動頻繁,古人造房子,在前人的基礎上加築台基,元代、明清地面,依次疊壓在南宋地層之上,不過800年,南宋地面已經深埋地下。

如果是鄉村曠野,人類活動少,千百年來,當然也會形成自然地形成「地層」,但是,速度要慢很多、很多。

傷別時那回眸:我在廣東南越王宮博物館看見很多水井遺址,博物館都標明了年代,請問一下博物館是根據什麼給這麼密集的水井斷代的呢?能想到的有碳14、工藝、文獻、附屬文物、地層之類,但感覺也不能斷得太清。

鄭嘉勵:為出土文物「斷代」,是考古工作的基本職責。

水井的斷代,有很多種方法:水井開口的地層的年代;水井內出土陶瓷器等文物的年代,其最早的遺物,比較接近水井的開掘年代。最晚的遺物,接近水井的廢棄年代;水井上可能存在的文字材料;水井的建築材料與建築工藝;碳十四、文獻記載,也可能是斷代的依據——總之,對出土文物的斷代,是綜合分析的結果。

具體到您所指的南越王水井的斷代,主要的依據應該是水井所處的地層信息與井內的出土文物。若無文字資料,當然無法確定其絕對年代,但是,根據陶瓷器的斷代是相當可靠的,考古學家對漢代陶器的斷代,誤差當在50年以內。

1983年,西漢南越王墓考古發掘現場。

kkk777:有幾個問題想請教鄭老師:1.對於城摞城的遺迹,在挖掘上層文物的同時,如何保證下層文物不被破壞?2.有些博物館中保存有壁畫,這些壁畫是如何平移到過去的?3.宋代已經出現紙幣,請問當時是如何防偽的?

鄭嘉勵:考古發掘,嚴格執行從晚到早,自上而下的步驟進行。處理得當,我們又不是土行孫,在處理上層的晚期遺迹時,不會觸及下層的晚期遺物。

壁畫的揭取與保護,有專業的壁畫(文物保護)工作團隊。考古工作者,在野外發現壁畫墓,做好常規記錄工作後,會邀請專業團隊的參與。又如,墓葬中發現的紡織品、衣物,其提取,也要有絲綢文物的專業團隊的參與。

紙幣防偽,在技術上,只能在具體的壟斷材料、複雜圖案、套色印刷上下工夫。還有就是法律警示與懲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能如此。

啊咿呦:請問考古工作中若遇到古屍要怎麼處理?古代防腐處理真的能做到出土時保持皮膚仍保持彈性嗎?

鄭嘉勵:部分古墓葬,有很好的防腐手段。比如楚墓、西漢墓(如馬王堆),以青膏泥密封,墓室與外界隔絕;宋代,以三合土(黏土、沙子、糯米漿、松香攪拌)密封墓室,堅硬如混凝土,棺木與外界完全隔絕。如果未經盜擾,棺木完好如新,屍體與有機物隨葬品都有可能完整保存下來。這樣的具體例子也不少,比如馬王堆女屍,至於如何繼續保存,這是另外的專門技術,我不太了解。

關於浙江的文物研究

就不醉:您認為浙江省的文物考古研究乃至歷史研究,相比其他區域,有什麼特點和優勢?

鄭嘉勵:浙江考古的傳統優勢課題,有「三朵金花」的說法,河姆渡、良渚、越窯龍泉窯。這種歸納是簡單粗暴的,商周時期古越國、五代錢氏吳越國、南宋都在浙江留下了豐富的文物。

事實上,每個地方的考古工作都有其優勢與局限性,很多考古領域,我們以為不重要,以為它不是優勢項目,那是因為我們水平不夠,提不出問題——在別人沒有問題的地方提出問題,在別人以為不重要的地方有所發明創造,這才是有境界的學問。

火山:浙江境內有哪些著名瓷器?窯址?

鄭嘉勵:俗話說「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是瓷器的故鄉,也是青瓷生產的重鎮。

唐宋元明時期的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歷來享有盛譽。臨安、浙南的青白瓷窯址,也很有規模。漢六朝時期上虞的早期越窯,先秦時期德清的原始瓷窯址,都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一席。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鄭嘉勵:考古,是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基礎。考古工作發現了許多重要的文物,舉其要者,河姆渡、良渚文化,越窯、龍泉窯,錢氏吳越國貴族墓葬,南宋臨安城遺址等等,均為其例。如果一一羅列,800字不夠寫。

徐徐歸來:浙江這種地方,氣候潮濕,開發又早,是不是留不下多少完好的古墓?

鄭嘉勵:浙江墓葬,從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遺址開始,就有墓葬發現,此後不絕如縷。

墓葬的保存,除了當地自然條件的制約,更重要的是,墓葬本身的具體埋葬條件與埋葬技術,——楚墓,個別西漢墓葬,有很好的防腐處理技術,兩千多年了,也能保存完好。宋明時期,因為「三合土」(灰隔)技術的推廣,江南地區也有許多保存完好的墓葬,比如南宋趙伯澐墓,福州黃昇墓等,這主要都取決於墓葬本身的做法。

如果處理得高明,2000年前的古墓,宛如新造;根本不做處理,或處理失當,過50年,就已朽盡,蕩然無存。

(編輯:李勝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問吧 的精彩文章:

他一年讀了218本歷史書,關於讀史,有何心得?
玩攝影窮三代,玩手辦?

TAG:澎湃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