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根植轉化 助力孵化——訪創客總部合伙人陳榮根

根植轉化 助力孵化——訪創客總部合伙人陳榮根

本文轉自:中科院《高科技與產業化》雜誌

中關村創業大街剛「開街」時,各路人馬、各種孵化器好不熱鬧。隨著創業的持續沉澱,熱鬧的氣氛逐漸趨於理性。對陳榮根來說,也許堅持和穩紮穩打是最重要的。他開玩笑說,自己到了這個歲數,著急不來。

在一個不起眼的門臉前,我推開創客總部的大門,放眼望進去,卻別有洞天,大廳里擠滿了忙碌著的創業團隊。我想要從這裡面找到陳榮根肯定並非易事,創客總部並沒有專門的總經理辦公室,每人一個工位,大家在一個開放、平等的環境中工作。我正打聽著的時候,也許是出於創業者的直覺,陳榮根發現了我,熱情地沖我打了招呼。他介紹說,孵化基地目前有二三十個團隊,這些團隊分別負責不同的產業化對接與項目開發,邊說邊領我進了大辦公室旁邊的小隔間。創客總部裡面這種小隔間有很多個,一般用來做會客室,房間基本爆滿。由於這種會客室實在太搶手,我們交談的這個會客室還是臨時騰出來的,上一個創業團隊剛剛談完業務。旁邊隔間里的創業團隊也正熱火朝天地開著會,和客戶談合作。

這幾年陳榮根和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於對高校科研成果的商業拓展,也是科研院所師生創新創業孵化的助力者,話題自然是從這裡打開的。

連接產業與技術

記者 :創客總部是創立較早的孵化器,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主要的運行模式和聚焦的領域是什麼?

陳榮根 :2013 年我們就創辦了這個孵化器,當時服務的對象比較泛,誰想創業,我們就為誰提供創業輔導,提供早期的天使投資。2015 年後,我們開始聚焦於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創業者提供服務,同時也提供創業輔導。

我們聚焦高科技領域,既對自身定位有差異化考慮,同時也有市場需求的考慮。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們有兩方面判斷:一是感覺目前的技術儲備已經處於從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我們可以開展基於技術開發來提供創業服務。二是通過對企業的調研,我們發現產業對技術的需求很大,傳統產業希望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業升級換代。

我們把自己定位於做高校、科研院所和傳統企業的橋樑和連接點,一頭在高校科研院所裡面找前沿技術,另一頭通常是在長三角、珠三角找企業的需求,然後把它們對接起來。在技術端,我們較多地關注人工智慧、醫療健康和新材料領域 ;在應用端,我們聚焦在用技術解決傳統產業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創客總部的商業邏輯。

瞄準重點實驗室

記者 :對於一家創業孵化公司而言,如何尋找新技術、如何開拓市場?

陳榮根 :我們從人工智慧、醫療健康、新材料專業領域切入。通過走訪重點實驗室,比如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重點實驗室、高校重點實驗室等,我們在這些行業重點實驗室中尋找新技術 ;在傳統企業方面,我們主要是從經濟百強縣中尋找市場。一般來說,經濟百強縣的經濟集中度較高,有較強的轉型升級的願望。我們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這些技術與傳統企業或地方政府進行對接,取得他們的支持與信任。

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創業的難點主要在於 :第一,在於技術和市場之間,技術是否能精準的抓住市場的需求。第二,技術能否解決市場的需求。市場需要技術,但是從技術應用到切實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方面,還需要做很多的工程化、細緻化的工作。第三,在轉化的過程中,不只是需要技術人員,還要有產品研發人員與銷售隊伍。在市場上,整個團隊要通力合作,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業人員其工作性質相對單一,團隊也不太完善。

創新管理模式

記者 :您覺得創客總部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通過什麼樣的機制保持競爭力?

陳榮根 :我們和一般的公司不太一樣,我們沒有劃分總經理、副總經理,我們也沒有具體部門,就是幾個合伙人帶著幾個同事,當然也有一些分工。重大事情大家一起商量,決策機制也跟一般的公司不太一樣。我們的工作特別依賴於人,首先是要找到有意願的人,其次是要有專業的人,給他們足夠的空間,使他們在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中工作,把潛能激發出來。我們稱之為「形散神不散」。我的團隊始終關注一件事,就是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去做好創業孵化與創業投資,能不能得到合作夥伴的認可,能不能因此而形成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們不但自己投項目,同時還成立投資聯盟。創業者對資金體量要求較高時,可以聯合其他投資聯盟機構一起投 ;一輪投資後,創業者如果還有需要,我們就繼續找投資。我們的資金基本都是向北大校友、聯想之星學員等募集的。我們的基金規模是一個多億,投了出去後再募集。

相對來說,我們的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孵化器的主要策略就是主動出擊,主動搭橋。認準方向,在專業上和深度上下功夫,幫創業者解決具體的問題。幫他們對接兩大資源——市場資源和政府資源。有了這樣的資源配置,技術項目就能更好地獲得支持。

專業方面 :我們的合伙人之前都有過創業經驗,諸如在創業中可能遇到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解決等,我們都會給創業者提出建議,輔導創業者如何進行股權設置,如何進行產品定位,如何建立銷售渠道,如何開拓市場等,使他們少走一些彎路。

深度方面 :我們可以輔導創業者申請政府設立的促進產業化的資金,使他們在科研經費之外,能獲取更多的資助。科研成果要找到市場應用,最關鍵的環節是要了解企業的需求。我們深入到企業里,幫企業分析需求,一起設計解決方案。然後與科研成果對接,最終形成產業化一條龍服務。

我們要形成的優勢還在於學習能力和整合能力上,所謂學習能力就是我們能夠快速找到掌握前沿技術的適合的人,雖然我們不了解技術的細節,但也要評估技術到底是好還是壞。我們需要能快速了解事情的本質,然後快速了解行業,並比較出誰的技術比較強,誰在產業化方面比較強?當然,我們也會隨時找技術專家和產業專家來諮詢 :這件事是否具備可行性?這項技術是否真的有前瞻性的技術優勢?

我們其實就想做一個橋樑,高校院所和市場需求之間的溝通確實不易。我們要做的是為科研創業提供平台、管理諮詢與下一步融資服務。協調科研、企業與資金三方面的人員,這就考驗我們的個人素質了。科研人員和企業雙方說的話我們都要聽懂,然後還要把企業的問題提煉成科學問題來對接。我們要善於溝通和協調,要有很強的統籌能力,最後出來的結果才會成為一個解決方案。

科研與產業雙效驅動

記者 :能否請您談一談科學進步與技術進步、產業提升的關係?

陳榮根 :科技孵化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是核心。科技進步與產業提升應該形成良性循環。先技術研發,再應用到產業中去創造價值,一部分價值又回饋到技術研發,我國很多從事科研的人往往也做教學,培養人才的同時還能提升技術,這也是一種良性循環。

對於良性循環的理解,可以理解為產業本身就包含著創造的價值,一部分交稅,一部分交給參與創業的科研人員、院所。進入高校和院所的錢又可以進行人才培養,做科研。從我們研究國外經驗來看,科研人員創業後,很願意回饋原單位。我相信未來國內也能形成這種良性循環,但這種良性循環有個前提,這類科研人群先要創造價值,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要分享價值,這樣才有錢反饋這套系統。國內這方面還比較弱,現在更多的是靠稅收劃撥科研事業經費,這遠遠不夠。企業直接給高校院所的科研活動投資,將來有非常大的潛力。我們在高校院所裡面挖掘技術,給他們進行創業輔導,讓他們在產業里找到了應用點,最後產品成功銷售,公司成功運營,還能實現持續的利潤和稅收。

比如我們投資一個名叫「微跑」創業團隊,「微跑」的體感技術能將普通的鞋變成智能鞋,這種鞋可以玩體感遊戲,測身體的體能消耗,做感統訓練。微跑團隊的銷售業績很好,我們給他投資後,還有其他投資進入,自身發展情況良好,也促進了產業提升產品升級。

這些創業公司的共同點,主要是以下幾點 :第一,原創技術過關。第二,團隊有人願意去做轉化,堅信這項技術有著美好的市場前景,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第三,創業者願意主動圍繞應用場景與企業交流、調整技術方案,並能簽下業務合同。這些事需要團隊合力,團隊中要有科研技術人員、市場銷售人員,最重要的是有一位領袖人物,把願景定好,把產業做起來。

就知識創新投資而言,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走專業化道路,鎖定服務對象的同時,將專業領域範圍縮小。在不同的專業領域或不同的行業深耕,每個機構都有自己鮮明的發展策略,不同的科研單位都有不同的研究重點。只有這樣,在整個科技成果轉化中,才有更多的參與者和成果轉化的機會。

陳榮根是一個很健談的人,時間把控得也很嚴格。當坐在熱鬧的小隔間里,面對面地開始我們的話題時,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可以託付的前輩。我想很多人也是這樣受到陳榮根的感召,把自己的創新想法通過他變為現實吧!

創客總部

創客總部是北大校友、聯想之星創業聯盟成員企業2013年發起,聚焦人工智慧和醫療健康,投資孵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實驗室技術,定位為科技成果變現第一站,賦能產業智能化,提供早期投資、業務對接和辦公場地等,幫助技術項目銷售和應用推廣,同時為傳統企業引入前沿技術,促進轉型升級。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首批國家級眾創空間、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雙創推進組組長單位。

截止2017年底,創客總部有145個項目獲得投資,共獲得14.8億元投資,單個項目單次獲得最高融資2.3億元,創客總部投資了其中55個項目。創客總部投資的實驗室技術項目主要來自北大、清華、北航、中科院、天大等高校院所,具體領域包括機器人、無人機、大數據、感測器、晶元、智能製造、物聯網和智能醫療等。

創客總部

科技成果變現第一站

投資孵化實驗室技術,賦能產業智能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客總部 的精彩文章:

盤點:柔性儲能十大技術突破:改變智能硬體的未來

TAG:創客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