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們做任何行動的時候,都可以安住在當下的心態當中——動中禪:與生活共舞(上)

我們做任何行動的時候,都可以安住在當下的心態當中——動中禪:與生活共舞(上)

各位現場的老師、同學們,以及網路上的各位,很歡喜能夠有這樣一個跟大家一起交流和溝通的機會!

我們昨天的課也是在康普敦士大學,是用藏語講,西班牙語翻譯的。但當時沒有廣泛地直播,因為這兩個語系的聽眾可能不是特別多。今天我們用漢語講,然後用英語翻譯。

我是第一次來馬德里,昨天有人給我講了一個關於馬德里的故事,與這個地名有關的。說是有一個調皮的孩子,他在外面玩的時候被黑熊追逐,於是他爬到樹上。這時他的母親來找他回家,他害怕母親被棕熊傷害,就用西班牙語叫媽媽趕快走,也就是「馬德里」。馬德里在西班牙語里的意思就是:媽媽快跑。所以我今天在「媽媽快跑」這樣的一個地方跟大家溝通。

當然,我聽說也有其他一些不同的歷史和說法。不管怎麼樣,到了這裡以後,感覺這裡確實跟剛剛去過的一些北歐國家的人,在性格等方面有一些差異,他們沒有西班牙人這麼熱情、奔放。昨天好幾個人準備跟我打招呼,要親我——他們說這裡是親兩下,法國是親三下——不過被別人制止了。我並沒有制止,但有人不讓親我,也不讓我親別人。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這些愛好跟教育、傳統以及很多方面,包括環境等等,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我們要學會入鄉隨俗,要理解不同地方、不同國家、民族的一些不同的行為,要學會接納不同的觀點。這是我學到的一個知識。

今天我們交流的話題是「動中禪——與生活共舞」。

說起禪修,現在很多人特別感興趣,不管是有信仰、沒有信仰的。大多數禪修可能是身體安住在一個地方,心也如如不動地,很少人在行住坐卧的同時,觀自己的心。所以我們今天要講的是,不僅安住的時候禪修,而且能否把所謂的禪修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來。

不管是安住的禪修或者是行動當中的禪修,實際上二十一世紀的人們特別忙碌,有各種各樣的壓力,還有許多讓心理不健康的因素,這個時候如果能用心觀自己的心,這樣的行為其實是精神、心靈的奢侈品。

所謂動中禪,在佛教當中,南傳佛教也有、漢傳佛教也有、藏傳佛教也有。

南傳佛教《大正念經》當中,佛陀告訴比丘:行住坐卧的時候要觀自己的心,行的時候要知道自己在「行」,走的時候要了知自己在「走」,坐的時候要了知自己在「坐」,卧的時候也要了知自己在「卧」。所以,要用心觀察自己:我正在說話,我正在做事……所有的行為要用自己的心來觀察,這叫正念覺知。

現在很多南傳佛教的寺院當中,包括我們今年去泰國的時候,也一起去了一些寺院裡面禪修。有好多九十多歲的老法師給我們做引導,讓我們把自己的心觀想到左腳上、右腳上,或者其他行為等等,會一一地教授。其實這是對心的一種很好的調伏方法,這樣一來,我們在世間當中的許多煩惱自然而然會消失。

漢傳佛教也講動中禪。以前著名的永嘉大師也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就是說我們行也好、坐也好,都在禪的境界當中;無論是說話或者止語,動搖或者安住,所有的行為都在禪的境界當中。

藏傳佛教當中有一句話:我們所有的分別念實際上都是內心的一種幻化;不管是貪嗔痴等任何分別念,安住在這個分別念的時候,這種分別念就自然解脫。

所以,我們做任何行動的時候,都可以安住在當下的心態當中。不過按照藏傳佛教的觀點,雖然一切行為都離不開禪修,但沒有達到一定的境界之前,這其實很難實行。

現在社會上比較流行的很多行為,讓整個身心都比較放鬆,包括畫畫、喝茶、唱歌、跳舞等等很多自然的行為,也對自己的內心有一種提升的作用。如果我們沒有入定和出定不分開這種境界的話,我們也可以通過平時比較放鬆的行為來觀自己的心。

我今天跟大家講的一個動中禪比較簡單。多少人都可以,集聚一些人也可以,或者極少數人也可以,在一個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時間當中,隨心所欲地隨著一些音樂、隨著自己的一些想像,觀自己的心。這是一種方法。

剛開始你可以想:為了我的身心健康,或者是為了整個世界的和平,你要發這樣一個比較好的心。然後在群體當中,你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可以做你想到的所有事情。剛開始動作比較緩慢,中間比較激烈,到最後又慢慢慢慢緩下來。這種行為對你平時的一些壓力、負面情緒有消散的作用。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當中,有些人可能沒有任何的執著、不快、不滿、不樂、不苦……也就是現在很多年輕人比較流行的叫做是「佛系人生」,就是什麼都不太想管。表面上看起來比較洒脫,但實際上是對生活沒有信心,需要面對的很多問題,他不願意接受。其實這樣的心態不一定是積極的,我們面對人生的時候,應該是積極的、有活力的,有一顆堅定的心,這樣面對人生的磨礪,潛力也會激發出來。

還有很多人將人生當中所有的快樂、獲得,寄托在外在的物質上面,認為外在的物質可以給予我一切,可以讓我得到滿足。實際上外在的物質確實能幫助我們提升一些幸福感,但真正觀察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個平靜的心態,外在的事物再豐富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通過禪修,或者通過其他方式來認識自己的心,這對每個人來講都極其重要。

其實外在的事物再多,我們能享受、能接納的也是有限的。比如餐廳裡面有特別多好吃的食物,但一個人能享用的飯菜也是很有限的。如果吃得太多,或者說如果各種各樣都吃,你的身體也不一定適應。

外面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但我們能用耳根接納的也是有限的。聲音過大、過小甚至過遠的話,我們的聽力都不適合,所以只能接受其中的一點點。

包括一個人如果有很多的財富,金銀財寶特別特別多,但真正生活上用的也是有限的。

我們所謂的生活,實際上就是在有限的範圍當中,接受部分的、外境的一些需要的東西。我們很容易認識到,其實我們的內心更重要。如果對自己的內心不認識、不了解,也許我們永遠都不會滿足,也許我們會有很多很多的壓力和痛苦。

因此你們有時候可以做一些動中禪的行為,也就是剛才提到的:你可以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合當中,隨心所欲地唱歌、跳舞,或者你心裏面想著各種各樣的;最後要觀一觀自己的心:心到底是怎麼樣的?你剛才所做的事情,在現實生活當中,它的本體怎麼得到?它是怎樣的因緣顯示的?等等諸如此類的很多問題,自己去思考的時候,也許在沒有想到的一種環境當中會得到不同的一種感受。

現在西方也有很多這樣的動中禪,也就是禪跟舞蹈相結合,平時經常觀自己心的這麼一種禪修。這種禪修用在生活當中也是很好的,到了最後的時候,心放鬆下來,然後把這個善根迴向給天下所有的眾生。(待續)

——索達吉堪布2017.12.16於西班牙第20次UC雙語開示

來源於智悲佛網

若向外走,你會做夢;

若向內走,你會覺悟。

歡迎加入佛學會,

開啟生命的覺醒之旅!

佛教與科學|念力強大神奇的作用,不信可以試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殺生是開地獄之門 全心全意依靠三寶今生後世都快樂
代牛乞命 護生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