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將司馬懿打成烏龜,武廟十哲之一的諸葛亮要靠《三國演義》鼓吹?

將司馬懿打成烏龜,武廟十哲之一的諸葛亮要靠《三國演義》鼓吹?


論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諸葛亮的軍事發明與陣法: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雲。——三國志】

諸葛亮設計出三國時期最強大的武器「諸葛連弩」,最有效的運輸工具「木牛流馬」,如此強大的軍事科技發明能力,不也是軍事才能的一種體現么?他所創造的兵法和八陣圖,成為歷朝歷代軍事家所學習的對象。


再看諸葛亮率領軍隊那可怕的執行力與嚴明的軍紀:

【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袁子】

【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三國志】

大軍在敵境,居然做到了「出入如賓」,對敵國的百姓秋毫不犯,就如同在自己國家一樣不侵犯百姓。當他在渭濱屯田,居然做到了讓渭濱百姓安居樂業不受戰爭影響,而北伐的軍隊紀律嚴明到了沒有一點點剝奪私藏。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諸葛亮很好的做到了孫子兵法軍爭篇的用兵境界。他在魏國境內進退自如,而這個境界又有幾個軍事家能夠做到呢?


曆數諸葛亮歷次北伐戰績(包括自衛反擊):

第一次:收降三郡(勝),街亭失守(敗),綜合:敗

第二次:受阻陳倉(敗),計斬王雙(勝),綜合:平

第三次:奪取二郡(勝),逼退郭淮(勝),綜合:勝

自衛戰:擊退夏侯(勝),陽溪大捷(勝),綜合:勝

第四次:上邽割麥(勝),鹵城大捷(勝),木門設伏(勝),綜合:勝

第五次:陽遂之戰(敗)渭水之戰(勝),綜合:平

綜上所述,諸葛亮對魏的六次戰爭,除了第一次因為諸葛亮用人失誤導致的:「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之後的幾次北伐都對魏國造成一定打擊。如果諸葛亮軍事能力只是二流,那麼在魏國實力遠遠強於蜀漢的情況下,依然中軍奔赴,被戲耍的曹真,被射殺的張郃,被擊潰的郭淮,被打成烏龜的司馬懿,情可以堪?

同時代的吳大鴻臚張儼在其所著默記中寫道: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

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馬,不亦優乎!——默記】

諸葛亮從巴蜀之地奮起,帶領一個州的人,和大國(曹魏)對比,他的戰士和人民,大概只有它的九分之一。然後和我大吳同盟,對抗北方的敵人(曹魏),至使耕作和戰鬥都有整齊的隊伍,以及齊備完善的刑法,僅僅率領幾萬步兵,就長驅直入到祁山地區,慷慨憤然有到黃河,洛陽喂馬的志向。司馬懿佔據天下十倍的領地,倚仗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佔據堅固的城池,擁有精銳的部隊,卻沒有擒拿諸葛亮的意思,只想著怎麼保全自己。讓諸葛亮自由的進入與離開(魏國的領地)。如果諸葛亮沒有身死,一直為他的志向理想奮鬥,每一年都思考計策,迅速的執行他的謀劃,那麼涼、雍(軍隊)是不可能卸下鎧甲,中國大地不可能太平,勝負的局勢,也已經很明了了(意為張儼認為只要給諸葛亮時間他一定可以成功的)。當初子產治理鄭國,諸侯不敢入侵,蜀漢丞相(諸葛亮)和他很類似啊,(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和司馬懿對比,難道不更優秀么?

至於說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被三國演義吹出來的,就更加荒謬了。諸葛亮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是武廟十哲之一了,那時候可沒有三國演義。大多數古代的軍事家和詩人都十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難道他們也都是三國演義看多了?難道說認為諸葛亮軍事二流的現代人比他們眼界更好么?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張儼 《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亭殿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殘害同門豈不斬草除根,圍魏救趙實則棄車保帥,這才是真正的龐涓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