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濟日報:國民經濟邁向高質量

經濟日報:國民經濟邁向高質量

國民經濟平穩發展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827122億元,同比增長6.9%,符合年度預期目標。

過去一年,在世界經濟曲折復甦、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國內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改革發展任務重的形勢下,黨中央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積極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保持戰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總需求,促進了國民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我國進一步鞏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復甦的重要引擎。 (林火燦)

節能減排成績突出

2017年,我國繼續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落實減排承諾,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能效、優化能源結構、控制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碳匯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效。當前,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的主要拉動力,與工業一起共同支撐中國經濟發展,工業也在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綠色發展新動能正在加快形成。

2017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1%,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改善。

(熊 麗)

從源頭防止亂收費

大力清理和規範涉企收費,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是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簡政放權的關鍵內容。

2017年,國家實施多項降費措施,包括取消、停徵或減免43項中央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7項收費標準。取消和減免5項政府性基金,降低2項徵收標準。取消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出台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清理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等政策。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

此外,財政部在其門戶網站上集中公布了中央和省兩級收費目錄清單,有助於從源頭上防止各類亂收費、亂攤派。

(曾金華)

物價走勢符合預期

2017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在合理區間運行,符合年度預期目標。

過去一年,我國物價水平運行總體平穩,屬於溫和上漲。從構成看,CPI漲幅較為溫和,有上年基數較高的因素,但主要還是受到食品價格回落的影響。食品價格回落,受到部分鮮活食品周期性波動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但也說明食品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從非食品價格看,漲幅有所擴大,特別是服務價格近年來連續穩定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費升級步伐在加快。

居民消費價格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為我國持續推進價格改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也為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提供了更為寬鬆的環境。 (林火燦)

財政政策積極有效

財政赤字是國家財政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赤字規模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就是赤字率。2017年,我國安排3%的赤字率,體現了更加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取向。2017年的赤字率與2016年持平,但赤字規模隨著經濟總量基數增加而擴大,有利於確保財政支出強度不減、實際支出規模擴大,增加的支出主要用於支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有效需求,保障重點領域支出需要。

同時,2017年赤字安排又體現了防範財政風險的穩妥考量。我國政府負債率和財政赤字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均處於較低水平,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曾金華)

轉移支付傾向民生

2017年我國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促進區域均衡協調發展。中央財政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佔全部轉移支付的比重較上年提高。中央轉移支付資金重點向經濟發展落後和財政困難地區傾斜,增強了落後和困難地區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的能力。同時,繼續保障農業、教育、社保、醫療、就業、生態環保、住房保障等重點領域的專項轉移支付。加大專項轉移支付清理整合力度,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數量進一步減少。此外,中央財政增加階段性財力補助規模,並統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等轉移支付,加大對資源能源型等財政困難地區支持力度,兜住保障基本民生的底線。 (董碧娟)

就業形勢穩中有進

2017年,在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深化、勞動力高位運行的情況下,我國就業形勢穩中有進,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351萬人,創歷史新高。

從失業人員和困難群體就業看,就業人數也實現同比增長,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就業目標能夠圓滿完成,得益於幾個方面。首先,全年經濟穩步增長,為保持就業平穩提供支撐,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明顯增強。其次,經濟結構優化,特別是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和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勢頭良好,對就業帶動明顯。再者,改革紅利的釋放,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此外,就業形勢的穩定,也離不開廣大勞動者的自強不息和個人努力。

(韓秉志)

地方舉債更加規範

根據「開前門、堵後門」的理念,我國加快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增強地方經濟財政發展可持續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制度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7年,財政部還啟動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試點發展實現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的專項債券品種,打造中國版的地方政府市政項目「收益債」,保障重點領域合理融資需求,更好發揮專項債券補短板的積極作用,豐富地方政府債券品種,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

2017年,全國地方累計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2407億元、發行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440億元,同時深圳市首次在深交所成功發行軌道交通專項債券20億元,專項債券管理改革總體進展順利。 (曾金華)

「三公」經費只減不增

2017年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大力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在做好重點支出保障的同時,中央財政帶頭大力調整和壓減一般性支出,繼續實行「三公」經費只減不增。通過壓減會議費、培訓費等支出,改變了項目支出只增不減的固化格局,確保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此外,按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對政策目標已經實現的項目不再安排預算,對實施環境發生變化的項目重新核定預算。同時,督促指導地方財政做好壓減一般性支出等工作,避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花錢,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通過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能進一步將有限的資金用於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更好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董碧娟)

登記失業率保持低位

2017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在4%以內,年末降至3.9%,是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就業局勢持續穩定,成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一個顯著亮點,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就業狀況持續改善,是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結果,也是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發揮效應的體現。特別是國家連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進「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創新創業帶動就業成效顯著。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結合自身的情況制定了一些具體化、區域化的政策措施,推動和保障就業。與此同時,社會各界也積极參与、共同努力,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去產能職工安置、就業扶貧等方面,形成了強大合力。

(韓秉志)

減稅降負持續發力

2017年,我國大力實施減稅降負政策,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包括繼續推進營改增,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進一步擴大享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範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將科技型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至75%;在京津冀、上海等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開展創業投資稅收優惠政策試點,放寬創業投資稅收優惠條件,擴大優惠享受主體等等。

一系列減稅政策出台,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鼓勵「雙創」、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等發揮了積極作用。 (曾金華)

金融去槓桿再深化

2017年,M2增速放緩主要源於金融去槓桿的深化,使得貨幣創造渠道收縮,貨幣乘數下降。

近兩年,隨著金融監管加強,銀行不得不開始回收過去投向「影子銀行」業務的資金,存款派生因此有所減少。據中國人民銀行初步測算,2017年金融機構同業業務、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下拉M2增速超過4個百分點。

M2增速放緩,令不少人擔憂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會隨之下降。實際上,隨著近年來我國貨幣結構發生變化,M2的指標意義已經明顯下降。比如,在M2增速大幅放緩的同時,能夠反映實體經濟融資情況的社會融資規模在2017年仍然保持較快增長,同比增長12%;人民幣信貸全年更是增加了近14萬億元,這表明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仍然不減。

(陳果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韓國就美國「雙反」調查規則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
國產大片扎堆大年初一 春節檔票房大戰即將打響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