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波爾成國際乒聯最年長NO.1 新規下中國選手「吃虧」

波爾成國際乒聯最年長NO.1 新規下中國選手「吃虧」

體壇+記者李婷報道

在最新出爐的國際乒聯三月份世界排名中,波爾取代同伴奧恰洛夫登上世界第一的寶座,在欣喜之餘,這名德國老將也表達了對新排名系統的質疑。的確,國際乒聯新的排名系統對於許多運動員來說,並非是一個很公平地去體現運動員實力的規則。

從2018年1月開始,國際乒聯啟用了依據賽事級別及比賽名次來決定排名的新規則,以後的排名不再參考勝負關係,只計算有效期內分值最高的8個賽事積分。這就意味著選手在一整年的參賽頻次成為了世界排名的首要先決條件,而德國人奧恰洛夫正是這項新規則的首個受益者。

奧恰洛夫憑藉在2017年勞模般的征戰和下半年不錯的成績,打斷了馬龍連續34個月蟬聯世界第一的紀錄,成為1991年國際乒聯「電腦排名時代」以來的第17位男單世界第一。2017年的世錦賽男單冠軍是馬龍,他的冠軍成色顯然高出奧恰洛夫的世界盃男單冠軍,然而馬龍的世界排名卻在當時掉到了第七位。

來到三月,德國老將波爾又憑藉歐洲16強賽的冠軍超越奧恰洛夫,成為國際乒聯最年長的世界第一。波爾顯然明白這個世界第一更多是榮譽的象徵,並非真實實力的體現:「我始終都認為,馬龍、樊振東或者奧恰洛夫都是最好的乒乓球運動員,雖然電腦算出來的排名不太一樣。」

由新的積分規則算出來的排名,更在乎運動員參加比賽的多少和最終名次,更有利於擁有一定水平並且習慣「以賽代練」的外國選手,對於中國選手來說,系統的日常訓練和有選擇性的參賽是他們慣有的模式,顯然在新的規則下,中國選手比德國、日本選手更吃虧。

特別是對於馬龍、張繼科、丁寧這樣已經「功成名就」的運動員來說,普通的公開賽並沒有太大的參賽必要,參賽主要是為了保持狀態,馬龍、丁寧的目標是真正的大賽冠軍,而張繼科則是需要通過系統的訓練來重回賽場,在這樣的新規則之下,他們也不得不為了一個好的排名參賽更多的比賽。

如果說樊振東、林高遠、朱雨玲、王曼昱們多參加比賽,至少身體能力上不需要擔心,但馬龍他們為了排名而參賽,則會冒著老傷新疾的風險。雖然世界排名現在看來更多是一種榮譽,但它也決定了選手參加比賽的種子排位,自然排名越高越是有利。

對於中國乒乓球隊來說,在2018年擁有繁重國際比賽任務的時候,如何讓年輕的運動員去衝擊世界第一,讓老將在保護好身體的前提下獲得更好的排名,或許也是一個新的課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壇加 的精彩文章:

96黃金一代正式謝幕 這一屆籃球之神也無法超越!
37分成空砍 易建聯:最後時刻的失誤非常致命

TAG:體壇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