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市值管理與資本實踐》自序

《市值管理與資本實踐》自序

編者按

本文是馬永斌老師的新書《市值管理與資本實踐》的自序,闡述了馬永斌老師對於市值管理的深刻思考和理解,並介紹了本書的主要框架。

《市值管理與資本實踐》於2018年1月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紙質書即將上架京東、噹噹、淘寶等渠道,歡迎各位朋友購買閱讀。

這是一本寫給企業創始人的書,尤其是那些想要接觸資本進行產融結合,準備進行「實業+資本」轉型的企業家。

做企業有很多種做法,不一定非得要IPO上市。夫妻倆做一個家庭作坊一年賺個幾百萬,日子也可以過得很好,但這種做法一定是做不成偉大公司的。只有通過引入VC、PE、戰略投資者,利用IPO、併購重組等資本手段,才有可能將企業打造成為偉大公司。

只會「掙錢」的實業家頂多只是一個令人同情的苦幹實幹者,並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企業家。只有在具備「掙錢」的勤奮與刻苦之餘,深諳資本市場的「生錢」與「賺錢」之道,達到「錢生錢」的至高境界,才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也就是說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實業家+資本家,「實業+資本」是中國企業產融結合、轉型升級的一條高效路徑。

生活在今天中國的企業創始人無疑是幸福的,中國資本市場自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以來,無論用風起雲湧、還是用波瀾壯闊、或是用驚濤駭浪來形容其發展,都不為過。股權分置改革使得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全流通時代,資本市場成為中國企業融資、再融資的主要戰場;2014年開始的新三板掛牌熱,意味著企業可以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開闢融資渠道;即將實施的註冊制將使得企業IPO上市和今天掛牌新三板變得一樣方便和簡單。

這意味著進入「資本+」時代的中國企業,正在加速接受著資本市場前所未有的洗禮。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正在或計劃在不久的將來通過主板、創業板等上市,利用資本的力量助力實業,從而實現轉型升級的目的。

每個企業創始人都有各自獨特而精彩的故事,但經歷大致都是:在創業初期艱難選擇和堅持忍耐;當企業好不容易有了一些小成後,又要面臨「創業難,守業更難」的生存挑戰。「實業+資本」的結合,無疑將是企業成長故事的一大高潮。利用資本的力量,實現企業跨越式、可持續的發展,是企業創始人追求夢想的見證。而經歷資本的考驗後,企業和企業創始人都將會在浴火中「涅槃重生」。

然而,借力資本市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個企業背後都有兩個市場,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企業家對於產品市場是非常熟悉的,從創業開始,企業家每天都要在這個市場上面對競爭對手,努力提升技術、穩定質量、降低成本、以強勢營銷去搶佔市場份額,追求利潤最大化。而資本市場對於企業家來講,是一個陌生的戰場。資本市場的獲勝者可以獲得低成本的資本,反過來在產品市場上提高公司產品的競爭力,實現從「累加式增長」到「倍增式增長」的轉變。但是在這個戰場上,交易的不再是產品,而是企業。交易的邏輯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變,在傳統的產品市場上追求的是盡量做大企業:資產儘可能的多,規模儘可能的大,以追求利潤最大化實現企業發展;但是在資本市場上,重資產企業和規模過大的企業是不受歡迎的,資本青睞的是行業前景好、資產輕、利潤增長率高、公司治理完善的企業,資本和人才將流向這樣的公司,推動其股價上漲,從而獲得競爭的勝利。這就意味著,所有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或準備從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等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企業創始人必須學會一個新的能力: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企業在資本市場上以解決產融結合問題為導向,以實現公司價值和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目的的一整套邏輯和方法。高效的市值管理是在公司市值被高估或低估的情況下,綜合應用商業模式創新、股權激勵、投資者關係管理、併購重組、定向增發、套期保值等資本運作手段,使得公司內在價值與市場價值統一協調,並實現公司價值和股東價值最大化。

本書將從企業創始人的角度出發,從企業接觸風險資本時引入市值管理的邏輯,按照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成長路徑來描述市值管理的方法。並按照市值管理的三個階段,即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和價值經營來介紹市值管理的各種應用,並提出公司市值分別在高估和低估時的應對策略。基於這種思路,本書總共寫作10章,具體內容如下:

第1章對市值管理概念進行了釐清,對市值管理的要素、以及對上市公司的意義和作用進行了闡述。

第2-4章根據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和價值經營三個階段構建了一套市值管理的方法和分析框架。第2章提出以客戶和利潤為中心的商業模式設計為公司創造價值;第3章提出通過信息披露、4R管理、公司治理和股權激勵等手段使得公司的內在價值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第4章提出通過併購、再融資、資產證券化、套期保值和多股權投資等資本運作手段,來提升上市公司的價值。

第5-10章選取了在市值管理和產融結合做得比較有特點的6家中國上市公司進行案例分析,1個案例1章。其中第5章是以樂視的生態圈故事作為市值管理和產融結合的反面案例,本書認為資本市場是需要講故事的,但是絕對不能編故事,缺乏核心利潤支撐的生態商業模式最終就是南柯一夢!

第6章和第7章選取的美的集團和長園集團是在產融結合第一階段做得不錯的企業,共同點都是利用金融資本促進產業的發展,實現「內生式增長+外延式增長」。稍有不同的是兩家公司處於不同行業,美的集團是利用產融結合和市值管理從競爭激烈的家電製造業脫穎而出,實現了產業突圍;長園集團依靠產融結合和市值管理在新材料和新能源若干個細分行業處於領先的地位。

第8章和第9章選取的海航集團和復星集團是在產融結合第二階段做得不錯的企業,共同點都是通過實業上市,然後建立金控平台,實現產融互動,促進企業價值快速增長。海航市值管理最大的特點就是併購,圍繞航空業進行了「航空+旅遊」、「航空+現代物流」、「航空+產業金融」的併購布局,使得海航成為以航空業為基礎的產業金融集團。復星集團的案例體現了市值管理和產融結合是如何促進一家企業進化的:復星最早通過醫藥和房地產起家,通過上市、併購、布局保險等產融結合手段,成為「保險+投資」雙輪驅動的投資集團,再到聚焦產業智造全球家庭幸福生態系統,完美地詮釋了產融結合和市值管理的真諦。

第10章選取的是亞洲市值第一的騰訊公司。低調的騰訊從互聯網產品公司、到互聯網廣告公司、再到互聯網遊戲公司、再到互聯網平台公司、再到互聯網投資公司的一路進化,始終抓住「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設計核心,通過市值管理和產融結合,成為了「互聯網公司中最棒的投資公司,投資公司中最好的互聯網公司」。

馬永斌

2016年7月12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永斌資本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馬永斌資本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