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際清算銀行為何要對數字貨幣「先發制人」

國際清算銀行為何要對數字貨幣「先發制人」

「央行的央行」為何要對數字貨幣「先發制人」

作為「央行的央行」——國際清算銀行的掌門人,卡斯滕斯在演講中所透露出的對數字貨幣的態度,具有政策風向標的含義。

近日,國際清算銀行(BIS)總裁卡斯滕斯在德國歌德大學發表了題為「數字時代的貨幣:中央銀行扮演什麼角色?」的演講,認為比特幣是「泡沫、龐氏騙局和環境災難的結合」,呼籲全球央行要對加密數字貨幣「先發制人」,實施嚴格的監管。

國際清算銀行成立於1930年,是一家最為古老的國際金融合作組織,其初衷是為了處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的賠款問題,後來演變成為以各國央行為服務對象的國際組織,能夠在BIS開設賬戶的主要是各國的中央銀行。

以巴塞爾委員會為平台,如今的BIS不僅引領全球金融監管規則,同時也是一個為各國央行行長提供私人社交、信息交流場所的「俱樂部」,因此,BIS又被稱之為「央行的央行」。所以,卡斯滕斯在演講中所透露出的對數字貨幣的態度,具有政策風向標的含義。

卡斯滕斯批評各類形形色色的加密數字貨幣只是「偽裝」成貨幣的樣子,他警告說不能因為當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存在發展空間,就認為它們是「好」的貨幣。卡斯滕斯從歷史和理論兩個層面分析為什麼數字貨幣不能成為真正的貨幣。

在卡斯滕斯看來,數字貨幣的出現本質上是一種私人發行貨幣的現象,而歷史的經驗表明,私人貨幣的最終結局都是危機和混亂,他談到了1837-1863年美國「自由銀行時期」所造成的金融動蕩。的確,歷史上這一時期的美國存在1600多家州立銀行,每個銀行都發行自己種類繁多的貨幣,當時美國全境流通著形形色色、良莠不分的7000多種貨幣,結果就是金融危機頻發。

卡斯滕斯認為貨幣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規則,其中凝聚的是公共信任,正是因為有了信任,貨幣的價值才能穩定,才能承擔起計價、支付和儲備的職能。而公共信任的建立則需要國家機構來支撐,也就是中央銀行。

很明顯,卡斯滕斯對貨幣的看法就是被英國著名貨幣理論家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所定義的貨幣的M理論(Metallist),也稱為「貨幣的國家理論」。在這種觀點看來,貨幣是和主權國家緊密聯繫在一起,是貨幣發行當局的權力(Power)決定了貨幣的使用,一種物品成為貨幣並不在於其材質是金銀還是紙張,而是在於其上面印刻的國家主權的標記,貨幣背後是國家的信用和權威。

就此而言,卡斯滕斯對數字貨幣弊端的批評,以及他對數字貨幣與金融系統關聯性的不斷增強,而對金融穩定產生威脅的警告,的確值得認真對待。關於到底如何對待數字貨幣,也值得我們深思。

□趙柯(中共中央黨校副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暴風雪阻礙搜救 伊朗暫停搜尋失事客機
硅量子計算機研發漸入佳境 商用前途漫漫仍可期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