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三四五線城市房價大漲的再探討

關於三四五線城市房價大漲的再探討

過完年後,看到滿屏都是還鄉札記,關於三四五線樓市暴漲、後悔沒有多買幾套的消息。包括國家統計局的消息,都是一二線房價繼續下跌,而三四線繼續上漲。

後台有粉絲詢問我對此的看法。其實,我之前已經多次表達了規避三四五線城市的觀點,這個觀點到今天也不變。相反,越是大家覺得三四五線漲得猛,我越是想離它遠一點。

再次討論之前,先說明一點,只討論純投資,如果是有實際需求,比如自己或者未家人改善居住條件,或者是買套房子為了將來告老還鄉有個落腳點,那不在討論範圍。如果真的需要,我也毫不猶豫的返鄉置業,但那一定不是因為我想靠它賺取更多的增值。

怎麼看待三四五線城市的樓市,我建議使用四個判斷標準,來作為是否構成投資價值的參考。

第一是劃分標準。

嚴格上說,在現在的環境下,對城市進行繼續一二線和三四五線的劃分標準,是不妥當的。真正適合未來的劃分標準應該是「都市圈內的城市」和「都市圈外的城市」。有的小城市本身不怎樣但就因為在都市圈內,可以獲得大都市的需求外溢,它的表現可能會比邊緣區域省會城市都強勁。

所以,如果想懶一點,做投資可以這麼選:在都市圈內的城市,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值得投資,但都市圈外的城市,往往大部分都不值得投資。(當然會有例外,不過個體的能力精力有限,我覺得選擇都市圈內的市場去研究就夠了)。中國現在和未來的趨勢,人口聚集到都市圈內,這已經是被證明了事實。

這樣來做區分,對個人的置業選擇,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按照這個標準劃分,中國真正值得投資的城市,也就那10%或者60來個吧。當然不能說,這樣的劃分就一下子另外的90%剔除掉了,但至少可以讓你大略的選擇方向很清晰。

第二,要考慮清楚「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價上漲是什麼帶來的,是真實需求的增長,還是人為製造出來的,或者更多只是貨幣現象。

這是最重要的問題,關切到我們怎麼去理解這一輪三四五線房價的大漲。

目前的信息,還是比較缺乏對三四五線城市房價大漲的綜合分析。有的觀點認為是純粹是棚改帶來的,有的認為是消費升級。我個人的看法是三者的合力:居民本身的真實需求(改善性需求、返鄉置業需求)+去庫存政策+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PSL)。

而我們應該進一步區分,三四五線城市房地產量價齊升,到底是來自真實需求增加的因素多一點,還是來自貨幣寬鬆政策以及PSL的多一點。我傾向於認為是後兩者。原因很簡單,不如此判斷,我們無法解釋,為何有些人口凈流出的國家級貧困縣,房價也能出現大幅度上漲。那是違背規律的。

去庫存政策,包括不限購、不限貸以及低利率,這是房地產市場寬鬆的貨幣政策。我們都清楚房地產和貨幣政策的關係,那麼,到如今,在都市圈內,基本上全部都在去槓桿。但在都市圈外,依然有很多城市在推行寬鬆的「去庫存」政策。這個政策無論是在一二線還是三四五線,都對需求端產生了明顯刺激,這一點不需要深究了。

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拆遷不給房子了,給錢。你拿到錢,還是要去買房子。等於是:棚改貨幣化的政策,把存量需求轉化為了增量需求,等於棚改「製造」了新增的房地產需求。

那麼,政府給棚改戶的補償款從哪裡來,PSL(抵押補充貸款)。完整描述是:央行通過PSL向國開行發放貸款,國開行通過棚改專項貸款向地方政府發放貸款,地方政府通過貨幣化安置向棚戶區居民發放補償款,地方政府拆遷賣地後償還國開行貸款,國開行償還央行貸款,形成資金流的閉環。

其實就是QE,相當於是貨幣政策針對三四五線小城市的定向寬鬆,就是通過政策設計向三四五線小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提供流動性。國家開發銀行以低利率向央行借錢,地方政府以低利率向國家開發銀行借錢,最終轉化為補償款給到了棚改拆遷戶手裡,他們又拿著這筆錢流入到了商品房市場里去。

也即是說,三四五線房價的上漲,得益於雙重的貨幣寬鬆政策。它體現出的更多是貨幣現象,來自真實需求的支撐,當然有,但不夠多,更遠遠不足以支撐房價翻倍式的暴漲。關於這個有大量的券商調研論證了,大家可以看一下PSL自2014年推出以來規模的暴增,就可窺一斑了。雖然說國開行公開稱:三四線房價上漲和棚改無關。但是看這份圖就明白了。

好幾家機構測算,棚改對房地產住宅銷售的帶動達到20%甚至更高。

另外一個,看國開行這幾年的棚改專項貸款變化:2013年棚戶區改造發放貸款僅為1060億,而2014年(即PSL推出當年)增長近3倍至4086億,2015年、2016年繼續增長至7509億、9725億(2017年相關數據尚未披露)

PSL的規模也是一樣,暴增。2014年,央行提供PSL資金3831億元,2015年-2016年增為6980.89億、9714.11億,但2017年預料會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

第三個,你要考慮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你放棄的那個最高價的東西。同樣的一筆錢,投到三四五線就意味著放棄投到一二線,投到股市就意味著放棄投到一切地方的樓市。到底投到哪裡是正確的,這需要調查需要判斷,對三四五線城市樓市後續的判斷。

我非要去投資可不可以,那當然行。中國還是有一些小城市,跑贏個貨幣貶值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考慮一下機會成本,我不覺得他們比買一隻好股票獲得的收益更大。如果考慮到第四點要素,就更好判斷了。

第四個,你需要考慮可持續性和流通性,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假如城市的人口沒有顯著增加(甚至持續流出),產業結構沒有明顯優化,沒有新的企業投資進來或者沒有成長起來有競爭力的企業,僅僅是政策面以及資金面的變化導致了價格的波動。那麼,我們唯一需要考量的是,這種政策面和資金面的變化會否一直持續下去,以及它會否存在邊際效益遞減。

首先,去庫存的政策顯然不具備可持續性,遠期有沒有那麼多需求支撐,關鍵還是要看人口與購買力的變化。其次,棚改貨幣化安置照目前看會持續至少到2020年,這是未來最重要的樓市生力軍。

但有個問題,像現在這樣三四五線的房價飛漲,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地方政府給到棚改戶的補償款也會繼續升高,否則棚改戶不幹。從研究機構的調研來看,各地給棚改戶的貨幣補償顯著高於市場價。這意味著即便是棚改規模持平,投入到棚改的貨幣化補償,未來也都會繼續上升。但借來的錢總歸是要還的,怎麼來還?最終,這意味著地方政府必須要賣更多的土地以及把土地價格抬高,否則還不了貸款。

所以,走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本來是民生工程、保障工程的棚改,最終可能會演化為加劇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在初期,它對房地產市場當然會有明顯的拉動作用,但走到後期呢……如果當地的經濟增長沒有真實起色,如果居民收入沒有持續性改善,那麼,它就是擊鼓傳花的遊戲。這是三四五線城市和一二線城市,哦不,都市圈外的城市,和都市圈內的城市,最為本質的不同。

談到流通性,即是二手房的流通性。目前媒體集中火力報道的,多數是新房價格的波動,但少有報道觸及那些三四五線城市二手房流轉的情況。我並不是說三四五線城市的二手房一定就賣不掉,但無論是從供需關係還是消費習慣看,大部分的三四五線城市,都並不缺房子,人們也都喜歡買新房子。

所以,無論新房價格漲多少,對你來說,如果是純投資,那麼真正要考慮的是,賣不賣得掉。我認為基於第三點,未來並不樂觀。如果二手房能夠很好的變現,那麼要基於這樣的前提:假定經濟與人口條件不變,地方政府縮減土地與房屋供應,這樣會迫使大量的棚改需求進入購買二手房。但那顯然不可能,因為地方政府必須要賣地還債,只要地賣出去,就意味著未來會有源源不斷的新增房屋供應出來。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還是要回到根本上:考察每一座城市的房地產到底值不值得投資,重點都是考察其長期的房屋供求關係。這個關係不難看到,你可以使用套戶比——這個指標是判斷現期房地產市場是否飽和,也可以測算土地庫存——這個指標是判斷遠期房地產市場空間。

以上是我對在三四五線城市買房的看法,它未來會如何我不知道,從絕對值看,大部分小城市的房價都不貴,未來成本上升也會推動它的價格上漲。但是從投資的角度,沒有必要花很多腦細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羅紀 的精彩文章:

「先生,這是戰爭」

TAG:朱羅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