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就在今天!北京前門居然還有這功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就在今天!北京前門居然還有這功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原標題:就在今天!北京前門居然還有這功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元宵佳節到了,吃元宵,猜燈謎,賞花燈......火樹銀花,團團圓圓,張燈結綵,一派祥和,一片熱鬧,於是老北京有諺:「元宵勝過年三十兒!」



擱過去,在正月十五這一天,京城裡的大姑娘,小媳婦兒的,還會組團去前門,這是要幹啥去呢?


明、清以來,老北京的元宵節有一特別的習俗:婦女們結束了操持春節繁重家務,脫下圍裙,衝出廚房,成群結對的湧向正陽門(就是現在的前門)參加狂歡節——摸門釘。



這有啥寓意么?


因門釘形如男人陽具,這是古代社會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暗俗,且比較普遍。


那麼正月十五,女人們結伴到正陽門來偷著樂著撫摸門「釘」,就是在保佑家中父兄男丁們的平安。



此外,已婚未孕的少婦們,來正陽門摸門釘,「釘」諧音「丁」,取「添丁」之意,希望來年生子,有在新的一年能為家裡添丁的美好願望!



可咱北京城歷來有「內九外七皇城四」的說法,每座城門上都有門釘,為什麼一定要到正陽門來摸呢?


那是因為正陽門是北京所有城樓中最高的一座,所以摸正陽門的門釘最靈驗!!!


「四門、三橋、五牌樓」——國門威儀


正陽門又稱前門,矗立在紫禁城的正南方,地處京城中軸線,是京城所有城門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明清時,皇帝出宮,一般都先過金水橋,再出正陽門。尋常百姓則休想從這裡通過。也因此,老百姓都稱其為「大前門」,又有一說為「國門」。



正陽門始建於元大都時期,當時名為麗正門。直到明英宗朱祁鎮登基不久,才下令把元代的麗正門改名為正陽門,修築了瓮城、箭樓、東、西閘樓,並疏浚城壕、建造石橋、牌樓,形成了"四門、三橋、五牌樓"的格局。



說起來,這麗正門更名正陽門,還有段兒史書沒有記錄的離奇故事。


「真癢」?「正陽」!


話說明英宗剛登基時,京城裡常有鬼魅害人,英宗最初並不在意,以為是歹徒做亂。直到紫禁城內開始鬧鬼,他才擔憂起來。後來,他請了很多高僧做法,可收效甚微。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朝中大臣舉薦了一位舉止怪異,行事瘋癲的道士給皇帝。


英宗忙把道士請進宮裡,發現這個道士破衣邋遢,滿嘴瘋言,見皇帝不拜,半天不說話,英宗心內不喜。


然而既然來了,就試試看吧!於是英宗催他趕緊想辦法,道士卻以疲累為由往朝堂上一坐,不言語了。



等了半天,道士還是不說話,滿朝文武看著道士,場面一度尷尬。


正當英宗忍耐不下去的時候,道士突然說:「陛下,那鬼魅本為極陰之物,因此需要極陽之物才能壓制,方才貧道路過一座高大富麗的牌樓,看到牌匾上寫著麗正門。陛下,麗本是形容女子品貌出眾,怎麼能用於內城正門呢?」



英宗一聽,恍然大明白,便吩咐宮女拿來筆墨,請道士賜名。道士卻說自己根本不會寫字,邊說邊抓著頭皮說「真癢,真癢」。


英宗沒聽清,以為說的是「正陽」,於是他便下令將麗正門改成了正陽門。


說來奇怪,這城門換了名字後,紫禁城內果然陰霾盡去,鬼魅傷人的事也漸漸消失了。


瓮城裡面兩座廟,帝王必拜不繞道


曾經,正陽門的瓮城內有兩座廟,東為觀音大士廟,西為關帝廟。觀音大士廟建於明代崇禎年間。關帝廟建於明代萬曆年間。這兩座廟,與明清的帝王還有故事可說。



前門瓮城內的兩座小廟,右側觀音大士廟,左側關帝廟。


還是先從明代說起,明末崇禎年間,為抗擊清兵入關,崇禎命洪承疇北征。哪知洪戰敗被俘投降滿清。


消息傳到京城,眾大臣唯恐崇禎傷心,不敢把實情稟告崇禎,偽奏洪承疇已經陣亡。



崇禎信以為真,悲痛欲絕,立刻下旨在正陽門下東側為愛將建廟,還親率文武百官拜祭。然而,和洪承疇一起隨軍作戰的太監逃回了京城,向崇禎稟報了實情,崇禎既怒又尷尬,立即終止祭祀儀式,下令工匠搗毀廟中塑像,砸毀牌位,把小廟改為觀音大士廟。


後來,清兵入關,明亡。清軍進關後的第一個春節,大年初一早上,洪承疇睡得正香,忽然聞聽護衛報告,將一副對聯交給洪承疇。


洪承疇接過一看,差點兒氣死,只見那副對聯寫的是:「忠義孝悌禮儀廉;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聯缺「恥」,下聯無「八」,正是無恥王八。這對聯就出自觀音廟。



到了清朝,與這兩座廟關係最密切的當屬光緒帝。他常常來正陽門參拜關帝廟、觀音廟,不僅親臨參拜,還拜了二十多年,一共拜了64次,參拜總數遠遠超越所有皇帝來這兩座小廟的總和。



縱然正陽門關帝廟、觀音廟名聲響亮,但是終歸與帝王身份相差甚遠,為什麼光緒喜歡來這裡拜呢?


聯想到光緒帝悲催的人生,改革失敗、志士被殺、愛人被害、列強肆虐、喪權辱國……自己興國無望還被個老妖婆子軟禁挾持,或許只有離開皇宮,在這裡才可以宣洩心中的痛苦吧。



關帝廟全貌


話說,正陽門關帝廟俗稱「老爺廟」,它是北京特別受歡迎的一座廟,據說此處的「關帝簽」十分靈驗。有「靈簽第一推關廟,更去前門廟裡求」的說法。


關帝廟廟門


也是在清朝,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咸豐年間,李若農參加已未科會試時,考前來正陽門關帝廟求籤。他求了一個「名在孫山外」的簽,李若農以為會名落孫山,很是失望。沒想到發榜時,他竟高中進士。



關帝廟內關公塑像


李若農很不滿,逢人便說此簽不靈。結果等到殿試發榜,才發現狀元為孫家鼎,榜眼名孫念祖,李若農為探花,位列二孫之後,與簽語正巧合。李若農嘆服不已。


於是,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奇,正陽門關帝廟的「關帝簽」有了天下第一靈簽之稱。



關帝廟內赤兔馬


史載:清代每月初一、十五,正陽門關帝廟各開放一天,開廟時這裡坐滿道士,全是求籤問卦的,每年除夕開正陽門時,這裡更是香客如雲。可惜,1967年,關帝廟被拆除了!

滿漢分界線,孕育商業街


清軍入關後,開始實行旗、漢分城居住的制度,內城房屋一律讓給旗人居住,同時內城禁止開設戲館,於是,大量漢人以及漢族官員便住在了正陽門外。



就連李鴻章、曾國藩這樣的漢族股肱之臣也概莫例外,他們都曾在正陽門外附近住過。大量人口聚集,久而久之,這裡成為北京城最大的商業中心。



朝廷下令在這裡建房招商,這就是今天廊房頭條這片地區的由來,當然,還是稱呼其為大柵欄,大家會更熟悉些。



由此,進過有清一代的經營,內聯升、馬聚源、瑞蚨祥、同仁堂等知名買賣店鋪布滿了大柵欄的街頭;



由此,著名的八大胡同漸漸孕育出來,賽金花、小鳳仙、蔡鍔、孫中山、魯迅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紛紛與這裡有了不解之緣,就連國粹京劇,也是在這裡孕育。


大柵欄繁榮,前門樓子更是高大,那是不是一直堅不可摧呢?


前門樓子九丈九?其實還是紙糊的!


1900年6月16日,義和團在前門大柵欄火燒老德記藥房,火勢蔓延,正陽門箭樓被付之一炬。史稱:庚子事變,大夥也都知道,聽小北都念叨了好幾遍了。



1902年 1月,在西安避難的慈禧和光緒返回京城,按規矩,帝後的車駕要通過正陽門回到大內。



然而,正陽門此時還未修復,為了「面子」,朝廷想了個法子:在城樓底座上面搭起彩牌樓,以竹竿為骨架,以葦席、綢緞、紙張為面,糊了一座臨時的城樓。



可紙糊的終究比不得真正的建築,為了「面子」而做的紙城樓反而讓人感覺大丟面子,就連慈禧也覺得丟人,所以,她回宮後立刻下旨,重建城樓。


可是剛剛逃難回來的皇室根本沒什麼錢,她只好下令:「全國二十一行省,大省報效二萬,小省報效一萬」,這才有錢重建城門樓,挽回了一些顏面。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大廈將傾之時,多麼固若金湯的玩意兒都是形同紙糊的了!


沒有鉤的正陽「門」


細心的人會發現,正陽門城樓上那塊寫著「正陽門」的牌匾上的「門」沒有鉤。


這裡還有個野史傳說,說的是當年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建太學,書法家詹希原為國子監集賢門寫了塊牌匾。



後來太祖皇帝去視察時,發現門字最後一筆上有一個上挑的鉤,就問這匾是誰寫的。隨臣說是詹希原寫的。朱元璋大怒,說:「我正想集天下之賢士,他卻為我關門塞賢,其罪可誅!」當天就把詹希原給殺了。



後來,門字上的鉤就成了皇家的禁忌。之後的書法家在書寫門額時多不帶鉤腳,以免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所以,即便後來遷都到了北京,明、清兩代很多門也都沒有鉤了。正陽門也因此沒了「鉤」。



碩果無多的城門遺存


如今的北京城門,僅存「一對半」,「一對」就是正陽門城樓和箭樓,「半」是德勝門箭樓。正陽門能「存活」至今,經歷可謂殊為不易。



如果說1900年的庚子國變讓正陽門遭受重創,那麼到了1915年的時候,大清已亡了多日,中國正處於民國時代,社會風貌的方方面面都正在變革,「國門」正陽門也一樣。


其實早在1901年,因為《辛丑條約》的簽訂,京奉、京漢兩條鐵路修到了正陽門城根。此時,不但出入北京內外城者要鑽正陽門門洞,全國各地坐火車到北京的旅客,也得鑽門洞才能進入內城。



1906年4月,正陽門西火車站,京漢鐵路全線通車,這是清政府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這麼一來,車馬、行人共用一座城門,把這裡堵得水泄不通,且常常持續到深夜。我們今天面臨的「交通擁堵」難題,在百多年前就已經有了。


所以,1915年,正陽門迎來了一次關鍵的改造。時任「京都市政公所」市政督辦的朱啟鈐決定打通前門的東、西車站,並做出「拆瓮城」的方案。



1916年,正陽門改造竣工後,城樓南面全貌。城牆上各闢兩個門洞,東門洞直通戶部街,西門洞直通刑部街。


改建後的城門,使正陽門和箭樓分割成了兩個完全獨立的建築。城樓兩側各開兩座門洞,鋪成兩條寬闊的馬路,連接箭樓;箭樓東西兩面加了兩個懸空的白色月台,北面還修築了兩組可以登上箭樓的樓梯。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正陽門箭樓石匾兩側的巨幅標語寫著:「歡迎人民解放軍!」,人群高舉「朱總司令萬歲」的標語牌。



解放後,正陽門及箭樓也經過了多次修葺。1976年唐山地震後,箭樓嚴重受損,市文物主管部門對箭樓進行了全面大修。


1972年,地鐵修到前門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地鐵二號線。



如今,走出地鐵前門站,入目的是一片繁華景象。這得益於08年奧運會前的前門大街改造工程,大牌樓,步行街,鐺鐺車,老字號店鋪......



似乎該有的都有了,而且整潔有序,乾淨利落,可是小北卻總覺得和小時候的前門大街相比,少了點什麼。



那個時候都一處的燒麥還沒有這麼貴,而且對面還有第一樓的灌湯包,隔壁則是老正興的蝦餃和三鮮小籠;



那會兒門框衚衕的鹵煮是真的地道,百年老湯啊,沒有如今這麼多的分店,難辨真偽;旁邊還有爆肚馮,也是正宗老店,肚仁、百葉一盤盤的爆下來,真是吃不夠啊。



那會兒在廊房那些條衚衕里穿街走巷,舒心踏實。



如今呢,在這些千篇一律的老店面門口也總能圍滿了人。看來,時代在變,前門大街在變,小北的觀念也要跟著適應適應了。


文/壹月陸日


大家都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大北京 的精彩文章:

他曾是新中國頭等戰犯,可他卻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功臣!他的一生是每一個人的夢想!
嚯嚯嚯!京城2月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歡騰!

TAG:最愛大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