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傳 廚藝千年,心手相傳

心傳 廚藝千年,心手相傳

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中國烹飪,無比神秘,難以複製。從深山到鬧市,廚藝的傳授仍然遵循口耳相傳、心領神會的傳統方式。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師徒的心訣、食客的領悟。美味的每一個瞬間,無不用心創造,代代傳承。

【文化背景】吃面的歷史

關於麵條,可考證的最早的文字記錄是在東漢時期的中國。最早的麵條稱為「餅」,東漢的「煮餅」、魏晉的「湯餅」都是麵條最初的叫法。補充一點說明的是,在中國,最初所有麵食統稱為餅,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也即最早的麵條,這點在許多文獻中可以查到。例如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等等。我國元朝時就出現了可以久存的挂面,明朝時期即有製作技術高超的拉麵,還有山西等地製作特殊的刀削麵,待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肴燒燜而熟的伊府麵。

為什麼在中國,麵條得以發展得如此多樣化且為全國人民所喜愛呢?有一段文字可作解釋,據《荊楚歲時記》中記載:「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避惡。」上文中出現的「惡」是疾病和污穢的意思。夏日伏天蒼蠅細菌多,飲食不潔,易患腸道疾病,而「湯餅」這種食物用開水沸煮,趁熱吃,是最為潔凈的食物了。由此可見,古人通過食用這種可能是古代伏天污染最少的食品,會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千百年來,侍候病人的飯食,多用麵條的緣故。

【文化背景】麵條文化

在中國各地,已有數以千計的麵條品種。

麵條最初被稱作「餅」。北魏《齊民要術》中即記有當時「水引餅」的做法:「細絹篩面,以成調肉汁,持冷溲之。水引,按如著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揉搓令薄如韭葉,逐沸煮。」束皙在《餅賦》說,冬日宜吃湯餅:「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

地域不同,麵條的食法也不盡相同。

北京人愛食炸醬麵。顧名思義,是菜碼和炸醬拌麵條而成。麵條有講究,煮熟後,用涼水浸洗幾次,過了這道工序的面也稱「過水麵」,再將黃瓜、豆芽、青豆、黃豆等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麵醬炸炒,即成炸醬。

山西的刀削麵素來有「麵食之王」的讚譽,可見其獨特風味。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外觀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相較於其他麵條種類,刀削麵也講究廚師的刀工和削技,功藝精巧的廚師削出來的麵條「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根魚兒躍」。

與北京炸醬麵、山西刀削麵並稱中國五大麵食的,還有河南的燴面,湖北的熱乾麵以及四川的擔擔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相 的精彩文章:

玄真探運:手相有「此紋」,不管男女,註定活到老,享福到老,生來是幸運兒
非常少見的金花紋手相,看看你有嗎?大富大貴的象徵

TAG:手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