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認知大乘佛教的三種悲心

如何認知大乘佛教的三種悲心

悲心就是一種見到其他有情有苦難的時候,生起一種悲憫之心的一種心態,若細分之,通常有三種悲心,三種悲心就是「世間普通的悲心,依於修定所起的悲無量心,依於大乘醒覺種姓所起的大悲心」。下面例出三種悲心的差異之處與相同之處。

第一,什麼是世間普通的悲心呢?

答:普通的悲心,世間人大都會有的,如父母見子女有苦難,而生起一種悲憫之心,設法去拔除子女的苦難; 如有一些仁義的布施者,見乞討者飢餓之苦時而生起悲憫之心,施予飲食充饑,去除彼飢餓之苦。這種普通悲心非修道的世間人大都也會有的。

第二,什麼是悲無量心呢?

答:悲無量心,需要依於初禪以上的定才能生起。如無著菩薩的《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中說:「云何悲?謂依止靜慮,於諸有情,離苦意樂住具足中。」在世親論師的《俱舍論》中也說:「云何當令諸有情類,離如是苦。如是思惟入悲等至。諸有情類得樂離苦豈不快哉。」,這裡的悲,是悲無量心,指要依於靜慮根本定才能生起悲無量心,而所緣之境也很廣大,如《俱舍論》中說:「言無量者:無量有情為所緣故,引無量福故,感無量果故」。《俱舍論》中所說的無量有二義,一是指所緣境——有著無量的有情,二是指所生的福報是無量。

第三,什麼是大悲心呢?

答:大悲心是大乘種姓者,依於相似的定,在自心相續上對眾生生起一種拔除輪迴之苦的悲憫之心。

大悲心有三種,一生緣大悲,二法緣大悲,三無緣大悲。

什麼是生緣大悲心呢?

內心緣到六道之中有我執的眾生,以我執而造業,以業與煩惱所系故,於六道中此沒彼生,上升不易,下墜自然,如同水車轉而無自在。諸菩薩等見到他們沒有超出輪轉之時,而發起大悲心勇猛救護此等眾生,此即生緣大悲。

什麼是法緣大悲心呢?

見此等眾生在三界之中生生死死,其性無常如同水中月影與所依水浪,同時有所起伏消滅般,諸大菩薩見彼等有情墮薩迦耶見之苦海,由無明味著的因,以邪分別為相,復由無明的大水,以非理作意的邪分別之風,鼓吹不息,隨自業轉如同月影,剎那剎那受無常苦,菩薩緣此而生大悲,此大悲即法緣大悲。

什麼是無緣大悲心呢?

諸菩薩見彼等有情本性皆空,然墮薩迦耶見海,亦以無明味著之因,以邪分別為相,又以無明為水,以非理作意邪分別之風,鼓吹其水,令其不息,彼諸眾生隨自業轉如同月影,本性皆空,菩薩緣此而生大悲,此大悲即無緣大悲。

三類悲心的體性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以拔苦為體的。三類悲心的所緣境也沒什麼不同,所緣到的境都是苦難的眾生。但是所依心方面則是有所不同的,普通世人所生起的悲心,依散亂心就能生起; 悲無量得要依於靜慮之心才能生起,要有定的基礎才能生起悲無量心的,因此悲無量是通外道的、小乘及大乘修禪定獲得者,因為有生起四禪八定的有情,可以依於四禪八定而生起悲無量的;大悲心要於具有大乘種姓,與等至相似之心的大乘醒覺修行者才能生起,故大悲不通小乘與外道,因外道與小乘修行者都不生起大悲心,因為他們不是大乘醒覺種姓者。

文字:宗澄法師

責任主編:安生法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潮州開元鎮國禪寺 的精彩文章:

定然老和尚行履(上)

TAG:潮州開元鎮國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