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英語的榮耀只持續了2個世紀,它的衰落可能與中國興起同時發生?

英語的榮耀只持續了2個世紀,它的衰落可能與中國興起同時發生?

賣湯圓

 款款柔情甜歌輯(2)

卓依婷 

00:00/02:32

據英國《衛報》稱,隨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影響力的增強,英語的作用將逐漸減小。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28日援引該文章稱,「英語的榮耀只持續了2個世紀,與拉丁語和波斯語都還無法相比。英語的衰落很可能會與中國當前的興起同時發生,後者有記錄的歷史就有3000年。中文也是門偉大的語言。」

世界語言格局是整個世界格局的拼版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附屬產物。

觀察當代世界語言格局可以從兩個層面入手:一是自然生態的,二是社會經濟的。前一層面側重世界語言的數量、使用人口、分布、瀕危格局,後一層面側重世界語言的社會—經濟—文化影響力格局。在自然生態格局層面,當代人類語言呈現出語言連續統上少數大語種與大量瀕危語言雙向極化的狀態:儘管當代語言數量有約七千多種,但是在語言連續統的一頭,是被大多數人口使用著、數量卻只有二三十種的大語種,而且它們還在不斷增強。

有人說,19世紀是軍事征服的世紀,20世紀是經濟發展的世紀,21世紀是文化創建新時代的世紀。

文化作為巨大的世界影響力,已成為今天國際間力量對比的重要因素。文化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

交流與傳播是文化的本質特徵,當華人華僑走出國門之時,中華文化便開始了豐富而多元的海外交流與傳播,並對世界不斷地產生影響。華人華僑,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不可忽視的力量。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到解放前,移居海外的中國人有1000多萬,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比較公認的數字是全球華人華僑約有3500萬,大約有500多萬人是新移民。

因此有人說,有水的地方就有華人,華人成為全球最大的移民群體,他們也因此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樑。

19世紀中葉以來,大批華人赴海外謀生,從事淘金和其它工作,初入異國他鄉,語言不通、環境不諳、謀生乏術,他們不懂居住國的文化,無法與當地人交流,出於對祖籍國生活環境的習慣以及謀生的方便,加之家族性、地域性的移民特點,相同家族和相同地域的華人集中聚居,使用相同語言,按照中國傳統的禮俗和道德安排生活、處理人際關係,形成相對獨立於當地社會的自成體系的一種社會群體和文化特徵,或者說是一種「非正式的政治結構。」並將積澱於集體潛意識中的中華文化,融築在他們所創造的各種實物世界裡。如唐人街、宗祠、廟宇、雕塑、牌坊等,這些實物則成了海外華人華僑民族精神的象徵,中國人身份的認同。

歐洲唐人街最初形成於19世紀初。目前,法國、英國、德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等國,有近20個唐人街區。那些遍佈於華人移民國城市、唐人街頭、公園、社區的中式建築、雕塑、寺廟等,既是華人生活的伴侶,也是住在國城市美化的一部分,中華文化標誌物在華人集居地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地域名稱的概念,它是中華文化海外遺存是歷史的見證。

在歷史大趨勢中,全球化是一個由諸多過程構成的巨大而多面的複合體,它牽涉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國際移民作為全球化的一個重要內容,華人華僑成為全球文明的參與者和貢獻者,對中華文化的世界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衛報》稱,英語的全球性地位是在大英帝國衰落之際開始崛起的,然而從語言的角度看,英國霸權被其北美的表親接過來是件幸事:20世紀中,英語在全球的作用隨著美國的擴張而不斷增加。文章還稱,而今在21世紀,亞洲、南美和非洲國家的經濟增速遠超美國、英國和歐盟,世界歷史出現一個重要關頭。

世界的語言格局將會因此而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

比如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的命運是否會像之前通用語那樣由盛而衰甚至消亡,還是如一些學者所言將是人類永久的共同語?

20世紀是有史以來人類社會變化最激烈、發展最快的100年,從世界文化發展的角度看,這100年間人類社會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世界邁入了全球化時代。互聯網、機器翻譯與人工智慧的發展,會在未來的哪個時間點出現可能的驚人突破,又會給語言格局怎樣的影響?

變化,是人類不變的主題之一。

另外,今日是元宵節,是一個囊括了詩詞、對聯、說唱、書畫、戲曲、雜耍、飲宴、交遊、祈禳、歌舞、謎語、春燈、社火幾乎全部文化種類的一個節日,祝大家節日快樂,祝太陽系中的地球上的所有中國人節日快樂!

參考資料:

環球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大本營 的精彩文章:

果然,美國還是對華為下黑手了!
特朗普為什麼不敢禁槍?到底是天賦人權還是禍亂之源?

TAG:軍武大本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