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宵節:賞花燈,營造佳節氛圍;猜謎語,體驗鄉風民情

元宵節:賞花燈,營造佳節氛圍;猜謎語,體驗鄉風民情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是中國自古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猜燈謎」又叫「 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 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 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遊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 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元宵」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 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說:「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

如今,隨著時代發展,今天的元宵節正從家庭走向社會。不論元宵、彩燈、煙花如何變化出新,這些元宵節延續的古老傳統風俗依然沒變。這些傳統文化的元素,它始終是人們心中割捨不斷的情愫。今天元宵節,小編在這裡祝大家元宵節快樂,過完元宵節後這個年就算過完了,大家就都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了,祝大家工作順利,天天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場主 的精彩文章:

TAG:農場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