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南懷瑾老師也有無可奈何的時候

南懷瑾老師也有無可奈何的時候

一九七七年,有位法國的文化官員到訪台灣,他對中國的書法、繪畫,還有傳統的思想都有涉獵,十分愛好,本身的修養又好,是法國文化界的名人。因為對禪宗佛法的興趣,便由汪公紀先生陪同,趕在父親閉關之前來訪。他說自己曾到日本參觀過不少禪院,那些禪院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深知禪宗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便找機會到大陸去參訪,現在又來到了台灣,滿懷信心,以為自己總能找到一些禪宗的痕迹。

但是他走遍台灣,雖然也看到許多所謂的「禪寺」「禪苑」,但是進去之後才發現,那些寺、苑只不過是普通的廟宇罷了,裡面沒有禪師,根本不是禪院。踏破鐵鞋無覓處,不得已,他只好來向父親請教了。

南懷瑾老師也有無可奈何的時候

這位來自法國的客人,在敘述他的訪禪經歷後,問道:「南先生,台灣到底有沒有禪院?有沒有禪宗?在什麼地方?」

這問題真把父親給難倒了,該怎麼回答啊?那時的台灣,確實如他所說的那樣,但是要怎麼回答才能顧到中國人的臉面呢?

南懷瑾老師也有無可奈何的時候

在旁邊的聽眾也極有興趣地等著聽父親的回答。只見父親一副無可奈何的神情,正尋思該如何回答時,這位客人忽然又提出另一個問題,他說:「日本禪宗頗盛,有出名的禪院,也有禪師,既然台灣被日本統治五十年,想必台灣一定會有些禪宗的痕迹吧?」幸虧他問了這第二個問題,父親順勢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回答。大意是說,日本人統治台灣的時候,實行的是殖民地政策,推行的是皇民化教育,並不是培養文化,尤其不會鼓勵發展禪宗等精緻文化,故而台灣普遍只有民俗宗教和寺廟而已。

這位客人又說道:「台灣光復已經三十年了,大陸過來的文化和文化人也很多呀,為什麼竟然看不到任何禪的蹤跡呢?」

這又回到上一個問題去了。一向有問必答的父親,此時也只能「是啊,對啊」地將就應付著。最後,這位法國客人自己給出一個答案:「大概你們中國人受了一千多年禪宗的陶冶,自身已與禪宗成為一體,每天的生活都是禪,所以再也用不著另有禪院或禪師、禪宗了。」

南懷瑾老師也有無可奈何的時候

此言一出,令人既意外,又吃驚,不知道是否為他真正的想法。只不過,這些話在我們這些中國人聽來,總感覺有些諷刺的意味暗含其中。在這一時期,另有幾個美國學生來到台灣,來到東西精華協會,向父親表示,他們想要研習中國文化。雖然這些學生各有專註的方向,但大都對道家學說頗感興趣。然而,他們的中文基礎很差,並不能完全聽懂父親說的話。因此,父親也就沒法教導他們。於是,父親就囑咐劉雨虹女士,讓她幫助這些學生學習。沒辦法,劉雨虹女士只好當起翻譯兼助教的工作,幫他們研究《禪與道概論》中「道」的部分,實際上是在陪洋人讀書而已。而這些學生除了學到了些中文之外,對於道家學說依舊不甚了解,也逐漸失去了興趣。對此,父親雖盡心儘力,卻也無可奈何,只好送給他們一些書,勸他們回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