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健康知識:怎樣採集和保存中藥

健康知識:怎樣採集和保存中藥

中藥所含的有效成分,多是較複雜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的含量與性質,往往因原植物生長的土地、成長發育的階段不同而改變,故中草藥採集的地區、季節和方法,與藥物的品種和療效有著密切的關係。古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東垣曾總結了前人的經驗說:「凡諸草木昆蟲,產之有地;根葉花實,采之有時。失其地則性味少異,失其時則氣味不全」。這正說明了藥物的功效可因生長的地區不同而異,而不同的入葯部分,如植物的根、莖、葉、花、子、實及某些動物葯等,其生長發育多各有一定時期,若錯過採收時節,不僅影響產量,還會降低藥物的效能,故把握藥物的有利採集時機是很重要的。

一般來說,植物葯的地下部分,如地下的莖、鱗莖、塊根及根皮等,應在該植物地面部分最不繁盛的季節採集。也就是說應該在初春或深秋時收摘,因為此時有些植物尚未萌芽,有些已枯萎,精華都蘊蓄於根部,藥力較足。如瓜簍根、地榆、丹皮的採集就應這樣。花類,通常應在含苞待放或初放時摘取,如菊花、金銀花等。莖、葉部分,應在生長最盛時採取,如茵陳蒿、大青葉等。果實有些宜在剛成熟時摘取,如豆蔻、青皮等;但有些則需待其充分成熟後才可採用,如瓜簍、香櫞等。如以種子、核仁入葯,則必須待老熱後方可採集,如杏仁、茺蔚子等。還有樹脂一類的藥物,應在乾燥季節採收,如松香、乳香等。以上是指一般的情況,並不是說所有中草藥都須全部照此採集。因為節氣的遲早、氣候的變化、地區的不同,都可以影響植物的生長成熟,所以,對某些中草藥的採集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能一成不變。

對於一些動物葯的採集,也要注意選擇適當的時期。如驢皮以冬天採取的為好,因此時其皮厚脂多,故藥效較好;鹿茸應在清明後45~60天採取,過遲則角化而質差;昆蟲類藥物,其孵化發育均有一定時間,如桑螵蛸(為螳螂的卵)應在三月中採收,過時即孵化,不能入葯。

對植物葯的採取,要特別注意氣候、時間和方法。如為根、莖一類的藥物,宜在晴天採集,因此時泥土疏鬆,易於挖掘;對花、葉、果實,則一般不宜在下雨或露水未乾時採摘,否則易致霉爛;有些果實,宜在早晨或傍晚採摘,中午陽光較大,多易變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古代那些聽起來很美好的中藥名,拿來做小說人名也不錯!
中藥見效慢?你out了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