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該成語揭示劉關張之間的真實關係,消除一個巨大誤解

該成語揭示劉關張之間的真實關係,消除一個巨大誤解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關羽傳》,時間大致是在漢靈帝光和至中平年間,故事的主角是劉備、關羽和張飛。先來看看原文: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這段話的大意是:關羽表字雲長,但原來的表字為長生,河東郡解縣人氏。後來亡命涿郡。後來劉備在家鄉招兵買馬,關羽和張飛為其征戰四方。後來劉備擔任平原相,任命關羽和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管屬下士卒。劉備與二人同床共寢,親如兄弟。只要在人數眾多的公開場合,關羽和張飛都整日侍立在劉備的身旁,跟隨劉備應酬交際,從不躲避艱難險阻。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出自該段文字中的「稠人廣坐」,意為人數眾多的公開場合。這也是該成語第一次在歷史典籍中出現。

劉關張三人的年紀誰大誰小,只是在《三國志·張飛傳》中提過關羽比張飛年長,故此張飛對待關羽像弟弟對待兄長那樣尊重,至於劉備是不是三人中年僅最長者,在史料中並無記載。但三人關係非常密切,所謂的「恩若兄弟」就是明證。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三人並沒有結拜成兄弟。

劉關張三人是什麼時候變成了結拜兄弟呢?目前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但大致上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因為在這個時期不僅結拜之風盛行,而且在當時的講史話本中和戲曲中已有出現。等到了元代《三國志平話》出現後,這種結拜兄弟關係已經變得深入人心。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談談《三國演義》中的「桃園結義」。與早期三人介意的故事相比,小說中結義的情節立意更高,將原本普普通通的一次結拜變成了為國為民赴湯蹈火的大意之舉。站在這個角度來看,《三國演義》作者的功力都要遠勝於前人。

三國演義(套裝上下冊)

¥24.50

最後還要談一個題外話,就是關羽敗亡荊州後劉備為何要東征。按照小說中的說法,劉備完全是為了義氣,是想為兄弟關羽復仇。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劉備東征完全是出自蜀漢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不能奪回荊州,就意味著隆中對戰略構想的破產,復興漢室的理想也會破滅,這與兄弟義氣扯不上什麼關係。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該成語講述的是一段妻妾恩怨,唯一慚愧之人卻是曹操
該成語彰顯此人的義氣,幸好結局不錯,否則諸葛亮將終老隆中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