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學好中醫,新的一年,中醫名家來提個醒

如何學好中醫,新的一年,中醫名家來提個醒

小編導讀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過了明天,春節正式就和我們說再見了。面對新的一年,對於「永遠在路上」的中醫人來說,我們又該給自己什麼樣的學習計劃呢?又有哪些要點,是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呢?

新的起點,就讓老中醫李壽山老師來給大家說說吧——

GIF

研究任何一門學問,都要講究治學之道,學醫者亦不例外。我這裡只是簡單談談如何做一名好醫生,除醫風醫德外,在學術上最基本的要做到兩點:一是打好理論基礎;二是不斷提高臨床水平。

如何打好理論基礎?我認為要從多讀、多記、多用入手。對「四小經典」要熟記死背,能誦之如流,做到在理解基礎上死記,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對「四大經典」要以實用為主,選學精讀,明其理,知其要,有些章節警句要銘記在心,做到脫口而出。

GIF

對待不同的學術觀點,要立足於實踐,不能人云亦云,以偏概全;更不能脫離歷史實際強求責備,否定一切。要驗之實踐,擇優而從,將前人的經驗化為己有。這樣日積月累,不斷學習、不斷深入,自能登堂入室而達頂峰。

怎樣才能提高臨床水平呢?我體會主要是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固然重要,失敗的教訓更應總結,失敗乃成功之母,要把教訓奉為經驗。

GIF

同時要不斷向別人學習,除向書本學習外,還要向同道學習,向群眾學習,古語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確是至理名言。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貴在不恥下問,才能真正學到別人的長處,哪怕是隻言片語、點滴經驗都有可學之處。「文革」期間我下放到農村,就向農民和「赤腳醫生」學到不少有效的治病方法。此外,對一些行之有效的專病專方亦應學習掌握,因它本身包含著辨證施治的內容。

另外,臨床醫生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剛入臨床不久的醫生,容易出現兩種情況,當臨證順利治好一些疾病的時候,容易沾沾自喜而不求甚解,此時要注意防驕傲自滿,以免停滯不前;當遇到久病痼疾難治的病人時,又往往急於求成,本來辨證治法都是正確的,因難以速效而朝令夕改,結果欲速而不達,自己亂了陣腳,越走越遠,以至貽誤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後果。一些慢性痼疾其來也漸,其去亦緩,切忌「盲動」,要通常達變,因證施治,水到渠成,才能使病霍然。

GIF

臨床日久的醫生,積累了一些經驗,最易將一得之見以應萬變,犯經驗主義。對疾病要有全局觀點,自始至終都要四診合參,貫穿辨證施治,切忌主觀臆斷以偏概全。遇急症大病,更應沉著審辨,心小膽大而有果斷,不能顧此失彼,猶豫不決,延誤病情。對經方時方的運用,不能有門戶之見,當以辨證為準,只要辨證合拍,施治得當,都是用之有效的方法。

做到以上這些,自然就能不斷提高臨床水平。

GIF

還有一個問題,是當代中醫面臨的一個新問題,即如何處理好辨證與辨病的關係(不包括中醫自身的辨病),這個問題很複雜,有理論的問題,有臨床實際問題,這裡不想從理論探討,著重從臨床實際談談,如腎炎病人,經治水腫消退,臨床癥狀已愈,但尿化驗仍有蛋白、管型;肝炎病人無任何自覺癥狀,但肝功能有變化,或乙肝表面抗原不能轉陰;再如萎縮性胃炎,經治臨床癥狀消失,但複查胃鏡,胃黏膜組織病變未改變,諸如此類情況很多,應怎樣對待?病人無自覺癥狀,辨證當從何入手,確是一個新問題。

我個人認為首先要重視疾病的客觀存在,其次辨證工作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雖無自覺癥狀可辨,然而脈象、舌診、神態、色澤仍有可辨之處,特別是舌象(含舌下脈診)和脈象常有據可察;二是結合體質、病史分析病機或其他兼症,亦有可辨之處,從而為審證立法、處方選葯(可採用專病專方)找到根據而獲得根治之效。

以上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可供學生成才和在職提高的中醫同道參考。

GIF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李壽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李壽山主編),首發於中華中醫藥學會微信公眾號。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杏仁一葯雖簡單,用活用准卻不易——專業解讀杏仁用法
名醫奇思妙治高脂血症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