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一程水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

不必說大洋路上的碧海藍天、銀濤雪浪、險礁危岩;也不必說瀑布路的高原深壑、山莽鳴瀑、溪澗縱橫,單說從悉尼到伊頓不到600公里的路段,期間山川湖泊、河流煙渚、海岸岩灘,還有園圃瓊花、參差院舍、玉樹煙霞,說不盡的景色秀美、風光旖旎,一路上、一程程向你展開......

位於澳洲新南威爾士州Illawarra北,距悉尼以南80公里有處名勝,因橋架設在山岩之側,海濤之上,而讓遊人流連忘返。這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海崖橋(sea cliff bridge),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七座海岸平行橋之一。

Sea cliff bridge(圖片來源網路)

是日,當地難得的風雨交加(悉尼總是藍天白雲的),從高處向南遠眺,橋已淹沒在濃霧中,唯雪白的海濤及山邊的房舍時隱時現,眼前的樹木倘若畫在天幕上的水墨畫。

雲雨中的樹木

下山,風雨中沿橋從北向南徒步,西面是峭壁危岩,東面是茫茫大海,腳下是波濤翻滾,撲面是驟風冷雨,宛如蘇軾的《念奴嬌》所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壯美如斯的景象,該有多少可歌可泣、經天緯地的壯舉?

Sea cliff bridge(海崖橋)

我細讀橋頭的公告,這裡講述著的是當時的11個船員,如何在這裡發現煤礦、如何開採、如何修建碼頭,於是有了橋的前身,又因初建的路橋常有山石滾落,危害途經的人車安全,於是有了2005年100多個工人參與新橋的建設,有了落成征名於當地一名普通小學生及開放當天1600名群眾徒步穿越大橋等等的記載,每一項記錄都是普通人民的工作生活及工程項目的參與情況。如此偉大的工程、如此雄偉的景觀,竟然只是和生活在這裡的平凡的、普通的人們相聯繫。予偉大於平凡中,讓平凡賦予了偉大的意義,這不正是我們最應該深思和感悟的嗎?

建橋記載

沿一號公路向南可以到Kiama看噴水洞(Blowhole)。因海浪長期侵蝕及扑打岩石,終被穿透並形成空洞,當強烈水流沖入岩洞,水柱便由洞口激噴而出,高達百尺,令人驚嘆。

Blowhole(圖片來源於網路)

袋鼠谷位於新南威爾士州的內陸山脈中,之所以叫袋鼠谷,據說以前此地袋鼠遍野,但隨著地區開發,遊人漸多,袋鼠全跑到外面去了。

車行在B73盤山公路上,繞行一程又一程,時見虯枝曲莖的樹木,彷彿天然的盆景,古拙雅朴。漸行漸見四面群山連綿圍繞,墨藍的山色,平刷刷的峰頂,連同袋鼠谷的景貌漸次展開,繼而房舍花木、牛羊田野,一一在眼前展現,這是怎樣一幅山環水抱的世外田園牧歌式畫面呀!

百年歷史的Hampden Bridge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景貌雖然迥異,但依然讓人想起唐.張旭的《桃花溪》來。而且這裡還真有一座古橋,名叫漢普頓橋(Hampden Bridge),建於1898年,是袋鼠谷的標誌,也是新南威爾士洲殖民地時期唯一留存的懸索橋。架設在袋鼠河上的這座橋哥特式復興建築試的橋樑,以其精巧典雅的形式以及相對複雜的跨度結構,向人們展示了一百多年前的情懷風貌。

百年歷史的Hampden Bridge

還有NOWRA小鎮Shoalhaven 河上的懸岩石,步小徑向河岸來到岩石陣上,你會發現有多塊岩石外形像極了各種魚頭,魚嘴在開合之間,彷彿要搖頭擺尾而去,讓人忍俊不禁。

大石斑

岩石、河流、古樹,著實構成了一副美輪美奐的山水景緻圖。

懸石外景

沿著1號公路繼續向南行,穿行在Burrill lake的路橋上,我將其音譯翻譯為玻璃湖,好準確呀。湖的東南面100米處可以看到人行鐵橋 、搖曳的水草 、日光下的沙鷗 、清澈的湖溪,一幅恬淡寧靜的畫圖。

寧靜

留宿於Batemans 海灣,清晨坐在碼頭上,看天光雲影這個大自然的高手在湖上作畫。

留宿酒店的後院碼頭

Montague Island是位於新南威爾士州Narooma鎮上的小島。坐在依雲街的長椅(Edwin ted daisystreet,我將它簡化音譯,這名字再恰當不過了)向海灘展望,午後的陽光灑在一片雲蒸霞蔚的岩灘上,稍遠處,湛藍的海水簇擁著雪浪自天而來。隨口吟詩一首:千頃湖泊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其那得美如許?唯有瑤池天上來。

Australia Rock (澳洲石)

這吟詠,美則美爾,但離精確表達還有十萬八千的距離。此刻中國傳統山水詩畫中的大寫意,大勾勒,及精細化點染,全派不上用場。無法用恰當的詞句去形容、去比擬,去描摹我所見到的美景,只記起大衛的詩:「一些事物倘若過於龐大,就會有害,比如愛」,如此,那麼:一些事物倘若過於美,就會讓人窒息。比如此刻的景緻。

面對這樣的美景,連拿著的手機也感受到人的心智混沌,拍的照片居然顛倒天地,恍如我眼前所見.....

坐在黃昏里,看人間天堂,我想通了,為什麼偉大的油畫家誕生在西方而非中國,皆因國畫講求的高平深遠,正是山水田園詩中的意境互通。而油畫,通過光影的層遞變化,告訴你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博大的、非意念的、真實可見之美。

走在去伊頓的路上,越過水草豐美的Corunna湖溪,路旁開滿了紫紅的勿忘我,忍不住下車觀賞和採摘,並一邊採摘一邊吟唱:紫花何揚揚,依依曠野上,告慰遠遊者,妾心常念想(嘻嘻,吟得不錯哦)。

想像吧,也許此時我在澳國人眼裡是個吟遊詩人,而在天朝人眼裡也許是一匹白馬,此刻正飲馬溪邊呢。無論怎樣,我都與大自然渾然成畫了。

Forsters bay

順湖往西走,清碧明靜的湖面即呈現在眼前,遠處的碼頭上有二個蟬衣仙袂的美女正戲水,俄頃,有一快艇不知從何而來,兩美女上船並向我招手致意,旋而以上百海里的時速瞬間消失在遠遠的雲光水影里了。仙人遠去,湖面依舊波平如鏡,想起《列仙傳》中漢皋解佩的故事來。

於夜色中,到達伊頓小鎮,天上繁星點點,夜涼如水。

在玫瑰花的甜香中醒來,漫步在Asling Beach的沙灘上,晨光萬道,浪花點點,濤聲陣陣。往西跨一步就是Curalo湖,湖水清淺、沙鷗翔集、好鳥和鳴。向南走一段就是山巒青翠,白雲在望。

怎麼說此時眼所見、耳所聽、心所念的感受呢?往西側身一步,就是寧靜致遠的淡薄;往東一側身就是奮鬥不息的召喚;向南幾步就是傾世頓空的感悟。西面湖泊是道家的無為、天道順應、上善若水、修心煉性;東面大海就是儒家的有為、學問治世、智者樂水、存心養性;南面小山就是釋家的慈悲為懷、智慧開悟、明心見性。

洒脫也罷、超脫也好、解脫也行,站在湖岸,聽鳥在嘟滴、嘟滴的鳴叫,叫聲圓潤而悠長,聲音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往何而去,往湖上聽,就覺得是湖中來,往天上聽,就覺得是天上來,彷彿自己就是那美妙的鳥聲。這物我兩忘的感覺,難道不是道家的魅力所在嗎?這程程山水之間,正是道法自然的昭示呀。

掃一掃,加入關注

企業互助

行業互補

產業互聯

教育健康旅遊產業聯合會

EHT Industries Associatio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