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離實用自旋波晶體管又近了一步

離實用自旋波晶體管又近了一步

格羅寧根大學的物理學家僅利用一種電流,設法改變自旋波在磁體中的流動。 這是構建自旋電子器件所需的自旋晶體管的一大步。 這些有希望比傳統電子產品更節能。 該結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Spin-current-controlled modulation of the magnon spin conductance in a 3-terminal magnon transistor")上。

磁振子晶體管示意圖。 該裝置由釓鎵石榴石(GGG)基底,釔鐵石榴石(YIG,磁性絕緣體)薄膜和鉑電極(YIG表面上的灰色結構)組成。 兩側面的窄電極用於注入或檢測磁振子,而寬的中間電極是調製器觸點:通過向調製器發送直流電流,可以影響磁絕緣體中的磁振子密度。 正的直流電流會產生額外的磁振子,而負電流會降低磁振子的密度。 這會導致最外面的電極之間的磁振子電流增加或減少。 (圖片:格羅寧根大學Ludo Cornelissen)

自旋是電子的量子力學性質。簡而言之,它使電子錶現得像小磁羅盤針一樣,可以指向上或下。這可以用來傳輸或存儲信息,創建自旋電子器件,與普通微電子器件相比具有更多優勢。

在傳統的計算機中,數據存儲(通常使用磁性處理)和數據處理(電子晶體管)需要單獨的設備。自旋電子學可將兩者集成到一個設備中,因此不再需要在存儲和處理單元之間移動信息。此外,自旋可以以非易失性方式存儲,這意味著與通常的RAM存儲器相比,它們的存儲不需要能量。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自旋電子學可能會使計算機變得更快,更節能。

要實現這一點,必須採取許多步驟,並且需要獲得許多基礎知識。格羅寧根大學Zernike先進材料研究所物理學教授Bart van Wees的納米器件物理學團隊處於該領域的前沿。在他們最新的論文中,他們提出了基於磁振子的自旋晶體管。 磁振子或自旋波是僅在磁性材料中出現的一種波。 Van Wees小組的博士生和論文的第一作者Ludo Cornelissen解釋說:「你可以將磁振子看作是波或粒子,就像電子一樣。

在他們的實驗中,Cornelissen和Van Wees在磁性材料中產生有磁性的磁振子,但也是電學上絕緣的。電子不能穿過磁鐵,但旋轉波可以 - 就像體育場內的波動一樣,而觀眾全部留在原地。 Cornelissen使用一根鉑金片將磁振子注入由釔鐵石榴石(YIG)製成的磁體中。當電子電流通過鉑金片時,電子通過與重原子的相互作用而散射,這一過程稱為自旋霍爾效應。散射取決於這些電子的自旋,所以具有自旋向上和向下旋轉的電子是分開的。

自旋翻轉

在鉑和YIG的界面上,電子在不能進入磁鐵的情況下反彈回來。『發生這種情況時,它們的自旋會自上而下翻轉,反之亦然。但是,這會導致YIG內部的平行自旋翻轉,從而產生一個磁振子。』磁振子穿過材料並可以被第二個鉑金條檢測到。

『我們前段時間通過磁鐵描述了這種自旋輸運。現在,我們已經開始下一步:我們想影響運輸。』這是在注入器和檢測器之間的第三個鉑金條進行的。通過施加一個正或負電流,可以在傳導通道中注入更多的磁振子或從中注入更大的磁振子。『"這使得我們的設置類似於場效應晶體管。在這樣的晶體管中,柵電極的電場減少或增加通道中自由電子的數量,從而關閉或打開電流。』

Cornelissen和他的同事們表明,增加磁振子會增加自旋電流,而排出它們會導致自旋電流顯著的減小。「儘管我們還沒有完全關閉磁電流,但這個器件確實起到晶體管的作用,」Cornelissen說。理論模型表明,減小器件的厚度可以增加磁振子的消耗,從而完全阻止磁流。

超導

但是還有另一個有趣的選擇,Cornelissen的主管Bart van Wees解釋道:「在更薄的器件中,可能會將通道中的磁振子數量增加到形成玻色 - 愛因斯坦凝聚的水平。」 這是導致超導性的現象。這種現象發生在室溫下,與正常的超導性相反,這隻發生在非常低的溫度下。

研究表明,可以製造YIG自旋晶體管,並且從長遠來看,這種材料甚至可以產生自旋超導體。該系統的優點在於,利用簡單的直流電流實現自旋注入和自旋電流控制,使得這些自旋電子器件與普通電子器件兼容。『我們的下一步是看看我們是否能實現這個期望』,Van Wees總結道。

labup (https://www.labup.com)免費便捷的實驗室管理工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幫 的精彩文章:

製造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智能新方法
碳納米管紗線能夠用於神經上的電療法和診斷

TAG:實驗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