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瞧瞧明代人是怎麼過元宵節的!

瞧瞧明代人是怎麼過元宵節的!

全文共3019字 | 閱讀需要6分鐘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江蘇書協

(ID:jsssfjxh)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節等,是中國人重要的傳統喜慶節日之一。元宵活動的主題強調一個「鬧」字,放花燈、舞獅子、踩高蹺、猜謎語、吃元宵。元宵節就是中國人的「狂歡節」,是中國人的「情人節」,是中國年的「壓軸戲」。

熱熱鬧鬧的歡聚、喜慶團圓的節日氣氛里,傳承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你大概沒有辦法真正領略古代中國元宵節的盛景,據說當時是「家家走橋,人人看燈」,華夏鬧元宵,天涯共此時有了確切的註解。就讓我們一起從古書畫中看看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過元宵節的!

先來看看一張巨幅畫卷,該畫卷描繪了明憲宗朱見深正月十五在皇宮裡慶賞元宵節遊玩的各種情景。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宮廷畫師繪於明代

縱36.7cm 橫690cm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畫面中,從早至晚的各種節目,場面均有憲宗在場,其中演出、雜技、魔術、煙花爆竹及整山燈市等場面恢宏。畫中,還有在宮內設街市,模仿民間**俗放爆竹、鬧花燈、看雜的情景。圖中身著便服的朱見深坐在殿前圍帳中,侍臣們立於兩旁,殿上懸有彩燈,一派繁華。

相傳,明朝時期,每逢元宵節,百官便可放假十日。但昔日假期不同於今日,為了讓憲宗皇帝開心,大臣們得煞費苦心、絞盡腦汁玩花招,只為逗皇帝一樂。常見的便是如下招數:

畫作第一段

圖中第一段明憲宗坐在殿前的黃色帳篷下,頭戴黑色便帽,身著淺青色綉金龍袍,正在看太監、童子們燃放煙花爆竹。畫的右下角,一名太監正從一隻大木箱里往外取爆竹,準備分發給大家。

畫面上的童子和太監表情歡悅,膽大的把煙花拿在手裡放,膽小的把爆竹放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去點燃。還有的孩子手捂雙耳躲在大人背後觀看。在一片熱鬧喜慶的氛圍中,憲宗皇帝面帶笑容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似乎非常滿意。

畫作第二段

圖中第二段憲宗換上了金龍黃袍,他站在殿前石台的右側,慈愛地看著童子們,圍在貨郎車周圍。

貨郎車上琳琅滿目,頂蓋上掛著各色彩燈。

車上擺滿了孩子們喜愛的各種玩具和零食,惹得孩童們手舉銅錢不斷前來購買。貨郎車周圍,童子們拿著各種寓意吉祥的彩燈,其中象形燈象徵太平有象

馬形燈寓意馬到成功,蟾蜍燈寓意蟾宮折桂,另外還有漂亮的螃蟹燈、兔子燈、仙鶴燈和官員燈。

畫作第三段

圖中第三段描繪的是明憲宗身著淺黃色龍袍,正在欣賞化裝演出和各式雜耍,化裝演出的隊伍里,有的扮作扛著毛筆的道士,有的扮作光頭凸肚的彌勒佛。

四個手拿刀槍劍戟的人騎在竹馬上,扮演《三英戰呂布》的戲文故事。

化裝隊伍後面是一個由外國使臣組成的獻寶隊伍,他們牽著瑞獸、扛著珊瑚,興高采烈向皇帝展示著進獻的各種寶物。另有敲鼓的、吹笛的組成一個樂隊,他們熱熱鬧鬧、浩浩蕩蕩走過殿前供憲宗皇帝檢閱欣賞。

在雜耍表演的右後方還有一座用松柏樹枝紮成的燈棚,據說它是仿照玉皇大帝巨鰲的形狀而建造的,因此稱「鰲山燈棚」,燈棚上掛著各式漂亮的彩燈,彩燈之間還有「八仙」往來穿梭,看上去非常喜慶。

圖中另一邊是雜耍表演,各種雜技演員各顯其能,做出各種驚險刺激的動作。他們有的鑽圈、有的倒立、有的表演魔術,令人目不暇接。這位躺在桌上的男子僅用一隻腳撐起一根細桿,桿的頂端站著一個光頭童子,他一手抓著杆子,一手搖旗吶喊,看得人膽戰心驚,而在底下撐桿兒的男子卻悠閑地吹起了笛子,一副藝高人膽大的模樣。為雜耍表演助興的是一支樂隊,他們敲鑼打鼓,吶喊助威,好不熱鬧。

明憲宗身著淺黃色龍袍。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明代《上元燈彩圖》畫卷

絹本設色,縱25.5厘米、橫266.6厘米

明代《上元燈彩圖》為絹本設色畫卷,此畫沒有作者款印,當代書畫鑒定大家徐邦達先生於1991年秋天鑒別後認為,這是「明中畫師所作上元燈戲圖意,寫當日金陵秦淮一帶居人於上元節日歡騰遊樂之景。千門萬戶,狹巷通衢,住號行者,老幼男婦,計以千外……」。徐邦達在畫卷引首題寫「上元燈彩」四字,這幅描繪老南京元宵節繁盛景況的風俗畫卷因此定名。

從全景內容來看,畫家描繪的正是一次元宵燈市與古董貿易相結合的集市活動。明朝中葉金陵的富庶安逸,從這幅圖卷上可略窺一二。

華夏鬧元宵,天涯共此時。畫卷的中心(上圖右側)就是聞名遐邇的鰲山巨燈,上有傳統戲劇人物、山石亭台等物。如今人們熟悉的荷花、菊花、南瓜、魚蝦、蟾蜍、螃蟹等花燈在畫卷上應有盡有,龍鳳、大象、麒麟、駿馬、兔子、松鼠、獅子、壽鶴等燈彩栩栩如生。此外還有不同形制的宮燈、走馬燈、紗燈和幾何造型燈等各式彩燈。有的燈彩表面還繪有花鳥、山水圖案等,可謂豐富多彩,花鳥、魚蟲、神物、禽獸品類無所不及。

畫面上人們逛街賞花燈、看熱鬧的同時,紛紛走進店鋪欣賞字畫,評頭論足;或在攤位上把玩瓷器等,侃價購買;一個銷售樂器的攤主為了招徠顧客,竟然自己彈起了三弦。街市上各式傢具品種繁多,如桌、凳、案、幾、椅、枱、屏、架、箱、床等,僅椅子就有圓椅、躺椅、帽椅、根椅,而床則有羅漢床、架子床等。所售傢具做工精緻,有些看似紫檀木所制,還有的傢具上則鑲嵌著大理石,藉以增強欣賞美感……這為我們進一步了解明代傢具形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獻資料。賞花、養鳥、觀魚、斗蟲等在金陵有著悠久歷史。

上圖中一位孩童挑著一盞形似牡丹花的花燈在鬧市上走過,花燈造型優美,十分逼真,當時的制燈技藝之高超可見一斑。

明代南京為開國京師,朱棣遷都後成為留都。不少王公貴戚,官吏商賈寓居於此,特別是那些遺老俠少嗜好賞玩花鳥魚蟲之事,更助長了此風的盛行蔓延。該畫卷中描繪有蠟梅、蘭花、水仙、細竹、小松等花卉植物,既描繪有配以奇石的盆景,也有銷售奇石的攤位。這些都是南京民眾賞玩花魚的生活縮影,從一個側面應證了明代金陵的社會風俗習尚。

除描繪有可供人觀賞的盆景、花木、奇石外,還有鹿、兔、孔雀、鶴、鸚鵡、野稚、家雞、金魚,以及相應的攤位等。在上圖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籠中裝的有孔雀、鶴、鹿等奇珍異獸。紈絝弟子提籠架鳥,遊手好閒……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個售賣古玩奇石的攤位前,有兩位老者戴著眼鏡:一位正在玩賞眼前的古玩,另一位正在擦拭鏡片。其實在古代是沒有玻璃的,可是古代有水晶,還有玳瑁,都可以做鏡片,而且出土的文物不要太多。當時人們所戴的眼鏡應該就是由水晶或者玳瑁製作的鏡片。

集市上的市民手握摺扇,一邊和親朋好友談天說地,一邊欣賞商販售賣的各種商品,場面十分熱鬧。

《上元燈彩圖》因長期藏匿民間,近年才浮出水面。明太祖朱元璋一統天下定都南京後,金陵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街市繁盛景象一直延迄滿清。而反映明代金陵本土民俗風情的畫卷除有《南都繁會景物圖》,已廣為人知,但《上元燈彩圖》細膩地再現元宵節期間老城南燈市與商貿集市盛況,不僅成為人們了解明代社會民俗風情的又一重要文獻,而且也進一步豐富了金陵本土特色文化的研究內容,在某種程度上可與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卷相媲美。

《上元燈彩圖》所表現的是無名畫家眼中的現實世界。畫面記錄的瞬間散發出許多明代南京文化、藝術、民俗、商貿、建築等方面的信息,並將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鮮活地勾勒出來。該畫卷不僅富有十分濃郁的生活情趣,也蘊藏著較高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內涵,因此學術意義非同尋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德國 「清朝」小鎮——金髮碧眼自稱「中國人」 恭迎「皇帝」登基!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