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花海里的山村

香花海里的山村

圖文:鄧文初

編輯:北咕啾

香花海里的「最小山村」

——昌平漫步之一

「陷落」的沙嶺

沙嶺村距昌平只有15公里,村莊「陷落」在十三陵主峰萬壽山的一道深溝內,沿著這道裂縫穿梭上山,就進入燕山山脈山體,穿越長城所在的層巒疊嶂,在明代,這樣的穿越就算是「偷渡投敵」了。

因為地處峽谷,村子只能在懸崖下貼著山體建房,村裡相互走訪都得盤山而上,好在村子很小,小到像一個袖珍的模型,當然人數也就少,官方統計數是26戶,67人,但其實就那麼三、五戶人家常住。

村子起源與娘娘廟相關,娘娘廟遺址還在,據說康熙年間就有了。據說,求子很靈,每年四月十八廟會,遠近村民都會到這裡燒香磕頭,祈求子嗣。

村小,但名聲卻響,不僅有「最小山村」的昵稱,而且還有「電影村」的美稱,從解放初期的《平原游擊隊》、《萬水千山》到現在的《別拿自己不當幹部》、《老百姓是天》、《傳奇》等上百部影片都曾到這個「最小山村」內取景拍攝。

文字無力,看圖吧。

攝影:鄧文初

環境小史

沙嶺以前屬於昌平區十三陵特區,現在屬於延壽鎮,從長陵背後的老君堂一路往北,沿溝而上,遇到的第一個「景點」是拍攝《平原游擊隊》的那塊「將軍石」,鑽進將軍石背後的大溝內就是沙嶺——但現在這條溝已經不能通行了,有盤山公路繞過村頂!

所以你第一眼看到的是這個村子的屋頂,而且是全部屋頂。要進村,就得像下井一樣下降到溝底了。

表面看這只是一個小小山村,其實可是古代的軍事要地呢,十三陵的圍牆(長城)關口之一就在這裡,不過,那是明代時期的事了。

明代延壽一帶屬於最重要的軍事防禦帶,在延壽南北兩端,都設立了長城防禦體系。緊靠延壽的黃花城長城是延壽的外環防禦體系,為了加強延壽一帶的軍事防禦能力,還在黃花城以南的延壽山區設立了第二道防禦性的「長城」,即森林防禦體系。洪武年間,就有人主張:「於邊關一帶,東起山海關以次而西,於其近邊內地,隨其地之廣狹險事,沿山種樹,一以備柴炭之用,一以為邊塞之蔽。」這一主張得到朝廷的重視,明代《四鎮三關志》中記載了沿長城內外廣種樹木的業績,「沿邊牆內外,虜馬可通處,俱發本路主客兵,種榆柳雜樹,以固邊險。黃花、居庸、橫嶺三路栽種柳木等樹六萬三千六百六十二株」。「永樂、宣德、正統年間(1403-1449年),邊山林木無敢輕易砍伐,而胡虜亦不敢輕犯。」嘉靖七年(1528年),在給皇帝的奏摺中邊臣就提到「邊牆樹木,尤宜加緊防備,多方保護」。嘉靖之後,軍都山一帶的林木遭到砍伐,但延壽一帶屬於軍事要衝、關隘重地,明朝施政者對林木的保護多次加以強調。

隆慶年代,沿黃花鎮到十三陵這一帶,作為皇陵的玄武后靠,更是受到重視。一方面是在山道、關隘處設立「榨木,造鐵索聯絡榨木」,另一方面又下令栽種「松、柏、桲、桂、榆、柳等」。萬曆年間,附近森林尚多,易守難攻,有「黃花鎮山林險阻,原非虜沖」、「黃花鎮諸口,深林疊障,大舉兵,決不能至」等說法。萬曆皇帝還親自下詔黃花鎮參將蔡勛:「天壽山所處,爾宜設法禁養樹木,杜絕賊路。」

思想交流,同道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別人上班他度假,一張照片看出李易峰實力寵粉!
極簡主義和極致人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