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向偉大時代致敬 走在征程最前沿——李東生37年實業報國夢迎來新起點

向偉大時代致敬 走在征程最前沿——李東生37年實業報國夢迎來新起點

「商會圈」更名為「商會通訊」

為更好的服務大家,2017年11月1日起,「商會圈」(微信號cccu_online)正式更名為「商會通訊」。更名後,「商會通訊」將繼續追蹤商會熱點問題,聚焦商會發展動態,傳播商會管理經驗,為商會社群的事業發展提供專業且具有價值的信息服務。

商會中國|cccu_online

中國商會綜合服務平台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姜虹

在李東生看來,"德國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的概念一脈相承,體現的都是開發智能化、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然而對於中國工業來講,提高工業能力永遠是核心。中國實業不光要大,還要從大到強,這樣中國經濟在全球才能立得住,這是李東生的一個理想,也是TCL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一份責任。

「很慶幸能跟這個偉大的時代同行,更覺得要擔當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四十年更是一個新的起點!」李東生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這樣表達著自己的心情。

是的,改革開放40年,國家的經濟發展乃至民營企業的發展翻天覆地。而TCL經歷了37年的風雨歷程。

2018年2月26日,由央視推出的、TCL大國品牌紀錄片《時代》應時應景隆重播出。該片講述了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與中國改革開放同行的創業之路,展示了以TCL為代表的中國企業踐行「品牌強國」之路取得的豐碩成果,以此向偉大時代致敬,傳遞了企業37年來不斷創新砥礪前行的信念。

這是從一個與改革開放同期發展的品牌的角度,講述伴隨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時代,品牌一路從邊陲小廠成長為全球化知名品牌的歷程。也是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從一個合資小廠的技術員成長發展為全球化知名品牌的掌舵者的歷程。

實幹興邦一步一個腳印

李東生講述著自己的故事:「我是做技術出身。從小就對技術有一種特別的感受。那時候,好的家電都是國外的牌子,就覺得心裡很不甘。」

1982年,李東生走出了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大門,本來被分配到了政府機關,但他卻選擇了惠州一家才創建一年的外資廠。「我在畢業時沒有報考研究生,因為我已意識到,在專業上追求更高的造詣不是我力所能及的,我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我給自己的第一個目標定位是當好一名工程師。」1957年7月出生於廣東惠州的李東生,最初的人生目標非常具有那個時代的色彩。

那家名為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的外資廠,即TCL集團的前身,是改革開放後中國首批13家中外合資企業中的一家。李東生成為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的第43名員工,他的第一個職務是車間的技術員,責任是負責修理車間里的設備。

那個時候就開始堅持,科技創新是企業的生命!

1992年TCL王牌彩電效果和質量跟外國品牌產品相差無幾,價格卻只有他們的一半。那時候TCL的品牌就開始越來越響,而中國製造也逐漸的走出國門。

1990年年初,李東生第一次參加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展。當時只能參加香港貿發局的展團,只有角落裡一個9平米小地攤。與國外的產品和展台相比,李東生深感中國企業的差距,勵志要發展中國的實業。「從那之後,CES我每年都會去,每年的心境都不一樣。現在越來越自信,真的感受到中國製造業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從以往的仰望跟隨變成為全球技術創新的引領者。」他在《時代》篇中感慨道。

1992年TCL進行全國布局,李東生經過沉思,決定在上海創辦分公司,創新銷售模式、建立企業營銷網路。TCL先人一步,率先在中國建設全國性銷售渠道前後,中國的商業渠道體系剛開始萌芽。

1999年中國第一台網路電視在TCL誕生。此後,TCL持續把精力集中在液晶顯示產業鏈、多媒體、通訊和家電的國際化增長上。

2009年,TCL投入巨資上馬華星光電,成為中國大陸企業唯一掌握半導體顯示領域的「面板-模組-整機」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條的彩電製造企業,打破日韓企業在半導體面板製造領域的長期壟斷,改寫我國「缺芯少屏」的歷史,實現半導體面板產業格局的重大突破。「中國經濟的發展,製造業一定是基礎。」如今,華星光電不但在技術層面攻進全球頂尖陣營,在經營效率等方面超越包括三星、LG在內的國際同行,也成為了中國智能製造的一個標杆。

實業強國歸來已是「巨人」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在這一過程中,智能製造是主攻方向,也是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的根本路徑。與之呼應,中國一批民族企業也相繼發出了「實業興國」之聲。製造業對於中國經濟發展作用重要,實業才能挺起中國經濟的脊樑。

而過去幾年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面臨的壓力比較大。因為製造業的投資回報率相對低一些,所以外部資本的進入意願並不強烈。但在李東生看來,實業是中國經濟的脊樑,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競爭力的基礎,如果沒有實體經濟,服務業的發展會受到很大的制約。中國企業需要堅持「脫虛向實」,為實體經濟創造好的環境,維護工業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從全球範圍看,目前包括美國等發達國家,都在回歸實業。中國更應如此,我們不僅要回歸實業,還要藉助智能+移動互聯網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面對房地產金融等等快速時間財富積累的機會和行業,李東生不為所動,單就華星光電項目,就投了幾百億。TCL及李東生自己的經驗就是在製造業方面,他堅守實業的精神不會改變。

2017年李東生參加IFA展和CES展時強調品牌全球化戰略。2018CES期間,李東生表示,世界級知名品牌是TCL努力的方向。要以世界級企業為標杆考量自身,以全球化思維為出發點,才能真正提高TCL的綜合競爭力。

對於繼續追趕三星的進程,李東生坦言,就目前而言,包括TCL在內的中國單個企業來講,整個經營的規模、實力和三星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但他同時表示,中國企業的優勢在於快速的成長,這個差距一定會逐步的縮小。李東生表示,從廣義的超越來講,中國電子產業,中國的信息產業,中國的家電產業,一定能夠超過三星,而且這個目標實現不會太久。

互聯網時代給中國製造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並存,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所帶來的技術革新,給中國製造業帶來一定的衝擊,轉型升級,「中國製造+互聯網」已經成為必然發展趨勢。

在李東生看來,「德國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的概念一脈相承,體現的都是開發智能化、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然而對於中國工業來講,提高工業能力永遠是核心。中國實業不光要大,還要從大到強,這樣中國經濟在全球才能立得住,這是李東生的一個理想,也是TCL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一份責任。

此時,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李東生用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的壯志雄心:「回望過去,信心滿懷;展望未來,壯心不已!」

【更多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會通訊 的精彩文章:

TAG:商會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