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易雲音樂拿下華研版權,在線音樂平台整合期已開始

網易雲音樂拿下華研版權,在線音樂平台整合期已開始

今天,網易雲音樂宣布獲得華研國際旗下目前全量音樂曲庫的授權。

華研國際旗下有眾多知名藝人,包括:田馥甄(Hebe)、S.H.E、林宥嘉、炎亞綸、陳嘉樺(Ella)、任家萱(Selina)、動力火車、郁可唯、曾之喬、閻奕格、周蕙等。

昨日晚間,華研國際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發布的公告顯示,其與阿里簽訂的數字音樂授權合約到期終止。

網易雲音樂從阿里音樂手裡搶下了華研的版權,這只是最近其在版權上的大動作之一。本月初,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網易雲音樂和騰訊音樂達成版權合作,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

去年12月,網易雲音樂還相繼獲得了米漫傳媒、豐華唱片、Kobalt Music、天娛傳媒等的音樂版權。

網易雲音樂正在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掃清去年和騰訊音樂版權戰的影響,變灰的歌單重新被點亮——這將直接影響在線音樂行業的走向。

華研為何放棄阿里轉投網易雲音樂?

在網易雲音樂和華研合作的官方新聞稿中,特意強調了華語音樂宣傳推廣和原創音樂人扶持培養方面的合作,這恐怕是華研選擇網易雲音樂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此之前,網易雲音樂已經展現出了音樂方面超強的運營能力。

一方面是社區、用戶方面的運營能力。網易雲音樂在2013年上線,相比於QQ音樂、酷狗、百度音樂等,是個十足的後來者。但其憑藉精準的個性化推薦、音樂評論、歌單和音樂社區吸引了大量熱愛音樂的用戶,目前的用戶規模已超4億,增速超過同行。

另一方面是音樂本身的運營能力。李志、趙雷、謝春花等知名度高的原創音樂人,最初的粉絲積累大都來自於網易雲音樂,並且網易雲音樂通過大數據分析,為這些音樂人提供了更多的歌曲宣傳資源,這才有了他們人氣積累到某個閾值時的質變,人氣爆發和知名度攀升。

網易雲音樂的熱評對好音樂作品進行二次解讀,幫助其在短時間迅速傳播。比如,此前華晨宇在東方衛視音樂綜藝節目《天籟之戰》第一季中演唱的《流浪記》和《故鄉的雲》在網易雲音樂上線之後,引來很多專業性解讀,幫助更多普通用戶理解音樂內涵,也讓作品在上線第二天就升至雲音樂飆升榜的top10。

華研旗下歌手以及作品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與網易雲音樂的用戶氣質相投,雙方共同運營很可能會引爆一些作品的傳播。

相比之下,阿里音樂的運營能力有些遜色了。據虎嗅報道,滾石藝人郁可唯曾在蝦米發布了新專輯,但乏人問津,甚至有些樂評人半年後才發現她發了新專輯。此中足見阿里音樂平台運營之乏力。

而且,阿里音樂在2015年相繼拿下寰亞、滾石、華研、相信等唱片公司獨家版權之後喊出的口號是「雙App時代」——這些作品不會被分銷,阿里依靠獨家版權構建自己的競爭壁壘。

但阿里音樂並沒有讓這些作品發揮出更大價值,反倒在頻繁更換CEO、調整業務中讓大量用戶流失。

華研放棄與阿里音樂的合作,釋放出的信號是,唱片公司把音樂版權賣給哪個平台,不只是錢的問題,運營能力也同樣重要。

阿里獨家代理的其他唱片公司也在考慮平台運營能力的問題:去年3月,滾石把版權分銷給了百度音樂;今年年初,相信音樂版權授權給了騰訊音樂。華研也放棄與阿里合作之後,還在和阿里合作的唱片公司恐怕也要想想後路了。

對於急於要擴充版權曲庫的網易雲音樂來說,這是個好機會。

版權向頭部平台集中,在線音樂的整合期來了

音樂行業騰訊、網易、阿里、太合(百度)四分天下並不是穩定的格局。

美團CEO王興接受《財經》專訪時曾經說過,很多細分領域會經歷多進4,4進3,3進2的過程。除非像微信那樣全國網路效應超強的業務,否則在很多領域是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有兩家是很正常的。

在線音樂行業目前正處於4進3的整合期。現階段,用戶對音樂App的需求還是以聽音樂為主,版權在各家平台的競爭中發揮著重要角色。

先下手為強,在版權上掌握主動權的是騰訊。自從2014年底,騰訊音樂(當時為QQ音樂)就相繼與索尼、華納、環球等唱片公司簽訂獨家轉授協議。騰訊在版權上的主動權不僅體現在掌握的版權曲庫數量占絕對優勢,更重要的是騰訊通過向唱片公司出讓股份,和唱片公司成為利益共同體。雷帝觸網的信息顯示,EMI百代唱片和索尼唱片分別持有騰訊音樂0.98%和0.09%的股份。

阿里音樂在2015年拿下了寰亞、滾石、華研、相信等在華語音樂有較大影響力的獨家版權。百度音樂母公司太合音樂去年相繼收購亞神音樂、兵馬司唱片,擁有太合麥田、海蝶音樂、大石版權、合音量、京文唱片等唱片公司,拿下獨家版權。網易雲音樂在發展之初,對版權沒有足夠重視,直到去年開始才大規模購買版權,8月部分曲庫遭到騰訊下架之後,明顯加快了購買版權的腳步。

但這期間發生的變化是,阿里音樂獨家版權多,但用戶在流失;網易雲音樂的版權少,但用戶在持續增長。隨著網易雲音樂對版權的重視,用戶與曲庫倒掛的現象肯定會改變——優質的版權資源從小平台向頭部平台集中。

用戶體驗差,運營能力不足又沒了版權優勢的平台將會很慘淡,首當其衝的就是阿里音樂。

騰訊靠版權打不死網易雲音樂

老大打老二,老三自亂陣腳。這就是目前在線音樂的現狀。

網易雲音樂拿到越多的版權,騰訊音樂越沒辦法靠版權鉗制網易雲音樂的發展。實際上2015年和2017年兩次的版權下架歷史都證明了,騰訊音樂根本沒法靠版權壓制打死網易雲音樂。國家版權局的介入,更堵死了騰訊靠版權打壓網易雲音樂的路子,當然網易雲音樂對用戶、曲庫都佔優的騰訊音樂也構不成實質性威脅。不過,網易雲音樂拿到更多優質的獨家版權則意味著在和騰訊進行相互轉授談判時,能擁有更多話語權。

音樂版權大戰並未完全結束,但騰訊音樂通過大量下架作品打擊網易雲音樂將難以再現。

雙方各有優勢,也有不同的發展方向。騰訊音樂早已把粉絲經濟明確為變現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且鹿晗、張藝興等人的數字音樂專輯都取得了不錯的銷量。

網易雲音樂積累了大量熱愛音樂的用戶,扶植原創音樂人、打造原生內容、甚至開發線下演出資源都有不錯的想像空間,而且網易雲還明確表示要與合作方共同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拓展年輕人消費市場。

其實他們都不是各自最大的對手——互聯網娛樂形式的多元化正在擠佔用戶聽音樂的時間。

極光大數據顯示,最近半年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每位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均不到20分鐘。相比之下,愛奇藝每位用戶的使用日均時長為60.37分鐘,抖音為20.68分鐘,快手為55.5分鐘。而且,短視頻App在過去一年呈現高速增長的趨勢:快手、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抖音短時頻的DAU均超過100%——這些平台的很多內容也以流行歌曲做BGM,實為另一種消費音樂的形式。

音樂平台未來需要花更多心思和短視頻、音頻、直播、長視頻平台PK,僅僅把自己定位於音樂播放器,只會讓整個在線音樂行業萎縮。

過去的一年,網易雲音樂上線了短視頻、知識付費、直播答題等產品,可能就是因為它早已洞穿到了這一切,但它還需要做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路邊攤 的精彩文章:

TAG:科技路邊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