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運營商的底氣,應該從哪裡聚集

運營商的底氣,應該從哪裡聚集

C114訊 3月2日消息(特約作者杜建民)一手好牌,打成現在這幅球樣!為什麼呢?《面對流量剛需,運營商為啥硬氣不了》刊載後,有熱心讀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改開初期許多大國企破產消亡就是這樣發生的。但那時是從計劃向市場轉軌初期,國企管理者沒有竟爭意識,只對國家行政權力等靠要。而現今中國移動在市場中已運營幾十年,竟爭已到白熱化,這個大國企難道還要坐以待斃嗎? 還想靠別人來救命嗎?」面對這樣的疑問,作者再次就該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現在繼續跟大家分享。

在大的國家政策和宏觀調控下,在行政權力支持力度持續減弱的形式下,運營商能夠做得只能是通過提高行業競爭力,增強議價能力獲得長遠發展基礎。而且運營商因牌照形成的壟斷,遠遠沒有通過開放市場自由競爭形成的自然壟斷有力度。否則在即將開放用戶新老同權、自由攜號轉網等業務後,運營商的日子可能會更難過。

一、強化「市場」意識和應對能力,增強資源配置能力

隨著,2016年5月5日,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廣電)獲得《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也就意味著中國廣電成為繼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之後,第四家在中國開展基礎電信服務的運營商。中國廣電擁有了進入寬頻接入市場的牌照,並獲得自建物理網路的資格。不過,目前中國廣電的物理網路能力較弱。另外廣電還沒有申請無線通信業務牌照。1月24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關於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正式商用的通稿(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公開對外徵求正式商用意見。從《意見稿》看出,國內移動轉售業務正式商用後,除繼續對民資開放外,還將全面對國資和外資開放。這意味著具有巨量政商資源的國資和豐富運營經驗的外資也可以申請國內移動轉售業務牌照,開展MVNO業務了。2017年開始的「不限量」競爭,剔除積分兌換對收入的拉動等因素影響,中國移動今年1月份出現較大營收降幅,而且部分省市甚至出現了10%左右的負增長。

對於運營商的發展來說,最重要的外在因素就是兩個,一個是市場,一個是計劃。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培育市場主體發展具有更強的適應性、更顯著的優勢和較高的效率。基礎電信行業屬於國家管控行業,需要國家正式發牌後才能經營。這種限制性經營特點,雖然部分具有「計劃」屬性,但是屬於國家宏觀調控的範疇。現階段,一邊是基礎電信業務的有限擴容,一邊是虛商的即將發牌正式擴充,一邊是人口和政策紅利的消失殆盡,一邊是「不限量」的持續大幅降價競爭。如果說分營之初「計劃」屬性濃重,運營商有壟斷色彩,那麼經過二十來年的發展,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下,運營商的「市場」屬性已經突出並佔主導地位。

市場經濟的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等三大機制中,競爭機制是核心機制。產品價格是波動的,供求關係是變化的,而這一切只能通過競爭反映出來。運營商作為市場主體,要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努力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通過競爭從而推動行業社會資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搶佔更多的社會資源,最終實現通信行業配置社會資源能力的最大化。國家層面持續強力推行的提速降費,提速「提」的是企業競爭力,降費「降」的是社會總成本。實際上,也可以理解為,運營商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靈敏反映所帶來的商機獲取,也就是運營商價值創造的過程。

二、探索多樣融合創新,集聚價值再發現再創造能力

用死水一潭來形容混改前的中國聯通,可能有些過分,但是這樣能夠更直接地反映其存在的問題。經過混改後,聯通各種新招不斷,最近更是推出了聯通+騰訊+中信的三方新合作模式,並出現了部分良性結果。春節假期結束,三大運營商相繼公布2018年1月份運營數據,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聯通4G用戶凈增641.5萬超越了中國移動的524.2萬,實現了2018年的開門紅。不知道這是聯通的厚積薄發還是曇花一現。雖然在移動用戶凈增、寬頻用戶凈增等方面還處於弱勢,但是我仍然認為中國聯通混改後厚積薄發的可能性更大一點。

國家的「三十五」規劃確定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國家層面更是不遺餘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三大運營商都認識到了創新的重要作用。只是都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這種創新從哪裡來。微觀上講創新永遠都講不完。所以只能從宏觀上說,運營商的創新。從創新方式來講,一方面來自內部挖潛獨創,一方面源自投資併購收割。從創新的方向來說,可以是互聯網消費級內容,也可以是互聯網企業級應用。而且在BATJ已經霸佔了多數消費級內容的前提下,混改後形成的聯通+BATJ+其他的模式,消費級應用市場集中度急速提升,客觀上形成了壁壘,而且有新壟斷的可能。因此,進行互聯網企業級應用創新,或許更容易突圍並成功。

行業內一直有人認為運營商因缺乏「互聯網+」基因,導致創新乏力。互聯網+雖然是顯學,但是並不是唯一。事實上,美英日韓等發達國家電信企業的運營經驗,已經證明持續對標互聯網公司只能是自尋煩惱,而且是運營商被持續唱衰的原因所在。所以,發達國家的運營商正持續加大向基礎產業延伸的創新力度,演變成廣告公司、家居生態公司等。另外,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在新零售的概念下,也在加大從線上向線下傳統產業的融合。擁有最近的互聯網入口和信息化能力的運營商,抓住向基礎產業融合的機遇,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才不至於被削弱,並逐漸聚集重新崛起的能力。

三、挖掘「數字經濟」潛力,增強異業延伸擴展實力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信息為關鍵資源,以信息網路為依託,通過信息通信技術與其他領域緊密融合,所形成的社會信息活動的經濟總和。數字經濟反映到通信行業,就是ICT。信息通信產業(ICT)本身及其支撐的各行各業都將面臨著產業革新。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到了22.5萬億,位居世界第二,佔GDP比重達到了30.3%,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業態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有效壯大新興產業,強力提升傳統產業,實現傳統性增長和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支柱。

數字經濟打破現有的市場格局,通信行業內外紛紛將視野投向ICT領域,關注智能機器控制智能機器的智能化潮流。寬頻、泛在、融合的網路基礎設施,已經成為經濟社會運行的新型基礎設施。積極搶佔數字經濟產業鏈中價值最豐厚的制高點,或者說在商業生態系統中佔有主導權,或許正是運營商需要做的。通過尋求新的戰略合作夥伴,發起一系列創新、併購、融合和重組等的活動。特別是結合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包括5G、區塊鏈、AI等,實現IT和CT的深度融合。

我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雖然有了較大提升,但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2016年美日英三國數字經濟規模佔GDP比重情況看,美國的59.2%、日本的45.9%和英國的54.5%,說明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現階段,特別是在5G和萬物互聯真正到來前,運營商的ICT將由傳統的賣通道,包括賣語音、賣終端、賣介面、賣帶寬,過渡到賣內容,包括賣鑒權、賣資訊、賣數據等新業務。而且這才是真正藍海。

四、提高應用場景曝光度,打造「通信+」生態鏈

日前,有新聞媒體報道,中國聯通已獨家獲得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試點批複,並即將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6城市推出這項創新業務。這則新聞最大的看點是,或者說對行業未來最大的顛覆性影響在於,eSIM卡採用嵌入式技術預裝在設備里,通過空中載入,用戶無需外置實體SIM卡。這將導致一個更大的問題,傳統SIM卡與單一運營商網路鎖定的限制將會被打破,以後沒有實體SIM了,手機號碼可能會更難出現在社會生活中。如果說運營商的語音和簡訊業務具有號碼標記性,那麼數據流量業務,則完全處於台後,沒有曝光度,而且eSIM卡將會加劇運營商的後台「管道」屬性。

通信行業專家寧宇曾寫過一篇《電話號碼會變得不再重要》,文章專門分析了手機號碼消失的可能。不討論這種可能性的大小和何時實現,這種預測至少指出了運營商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移動通信時代,通過號碼找到聯繫人,是對電話號碼最核心的訴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終端的便利性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手機號碼的更大作用體現在應用註冊。如果手機號碼的顯性作用持續變弱,那麼運營商的價值將進一步限制於「管道」端。

移動通信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運營商的地位變化,就說明了這種生活場景曝光度的重要性。5G+NB之後的未來更是如此。現階段,推動「通信+」實現通信能力的釋放,以號碼為基礎進行連接整合,與各行業結合進行業務載入,把各類業務按照場景緯度進行整合和分類。包括教育、醫療、生產、物流、辦公、政務等,通過「通信+」實現產品的推廣和服務,滿足用戶業務需求。

電信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之高、競爭之激烈已遠遠超出其它很多國計民生行業。運營商的降價幅度永遠都無法與用戶的期望值相匹配,而且是越降費,越挨罵。行業內曾有句話叫:你只看到我的精彩,你不知道我的心酸。而現在的精彩都給了互聯網。未來運營商的精彩,還得靠行業整體實力的提升來爭取。(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

圖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114中國通信網 的精彩文章:

華為5G年終盤點:2017年里的9個「萬萬沒想到」
面對營收大幅下降,中國移動該醒醒了

TAG:C114中國通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