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特異性治療策略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特異性治療策略

急性肝衰竭(ALF)既往無肝病史,起病急,在2周內出現黃疸、肝性腦病(HE),並伴隨凝血功能障礙[PTA≤40%或國際標準化比值(INR)≥1.5]。通常,ALF特指無肝病史而突發的肝損傷,但如果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垂直傳播的乙型肝炎或Wilson′s病這3種疾病的診斷時間距肝衰竭發病時間<26周,儘管患者已經進展為肝硬化,仍可診斷為ALF。

病因

與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和慢性肝衰竭(CLF)不同,ALF通常無慢性肝病或肝硬化基礎。在美國和英國,藥物相關ALF發生率高;而我國ALF的首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其次是藥物。

病因1:藥物

對乙醯氨基酚(APAP)攝入量>150 mg/kg,或同時飲酒或服用安眠藥時,肝衰竭發生可能性更大。

其他藥物如非甾體消炎藥、抗結核葯、抗生素和抗癲癇葯等。

我國藥物性肝衰竭的致病藥物主要是中成藥及抗結核葯等。

病因2:病毒

HBV、HAV和HEV,HCV很少引起ALF。

單純皰疹病毒(HSV)

其他潛在的可引起ALF的病毒包括Epstein Barr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細小病毒B19等,但報道的病例很少,尚缺乏足夠可用於分析的數據。

病因3:罕見病因

Budd-Chiari綜合征、Wilson′s病、AIH、妊娠急性脂肪肝、缺血性肝損傷和侵襲性腫瘤等。

約15%~20%ALF病因不明確,可能為未被認識的代謝或遺傳疾病和特異性藥物中毒等。

累及的主要器官系統

目前,ALF最常見死亡原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嚴重敗血症,因此,一旦診斷為ALF,應立即收入重症監護病房,密切監測並保護重要器官功能及防治感染。ALF病情進展迅速,應儘早評估並計劃急診肝移植手術。

消化系統

ALF患者門靜脈壓力常會增高,一旦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隨之可能發生HE、肝腎綜合征等,預後差。生長抑素類似物可使門靜脈壓力下降,通常作為門靜脈高壓性出血的治療首選。一般來說,輸注新鮮冰凍血漿僅用於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活動性出血或侵入性手術,通常維持INR<1.5。

ALF常合併維生素K缺乏,推薦常規使用維生素 K(5~10 mg)。如果纖維蛋白原<100 mg/dl,應給予冷沉澱。通常,ALF患者血小板的安全水平為20×109/L以上,但是如進行有創操作或手術,應輸注血小板使其水平上升至(50~70)×109/L。

神經系統

顱內高壓/腦水腫

顱內壓>20 mm Hg即為顱內高壓。ALF患者體內的氨不能通過肝臟正常代謝,血氨增高,遊離的氨(NH3)能透過血腦屏障,當腦內NH3濃度明顯升高,引發星形膠質細胞積聚谷氨醯胺,導致滲透物質缺失形成細胞毒性水腫,由此引發腦水腫。

甘露醇在進入體內後可使血漿滲透壓上升、組織脫水,從而降低顱內壓。在血漿滲透壓<320 mOsm/L的前提下,可通過靜脈輸注甘露醇溶液(0.5~1 g/kg)來降低顱內壓。然而,當顱內壓>60 mm Hg,甘露醇降顱內壓效果明顯降低。通過輸注高滲鹽水(3%),使血清鈉離子濃度維持在145~150 mmol/L之間,可有效升高跨血腦屏障所需的滲透壓梯度,亦可降低顱內壓。

體溫降至34 ℃~35 ℃也可達到降低顱內壓的目的,而且可能因為氧化應激反應減弱而有緩解肝損傷的作用。但是,低溫治療可能增加感染、出血和心律失常的風險。

一般來說,顱內高壓治療目標是維持血氨<100 mmol/L、顱內壓<20 mm Hg和腦灌注壓>50 mm Hg。然而,置入顱內壓監測儀有可能導致顱內出血,且有多項研究證明顱內壓處理對病死率無明顯影響。

肝性腦病(HE)

HE的治療原則主要包括:積極去除誘因,如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失衡、止血、抗感染等;減少腸內氮源性毒物的生成與吸收,如口服乳果糖、益生菌製劑,口服利福昔明、甲硝唑等抗生素;視情況選擇精氨酸等降氨藥物以及酌情應用支鏈氨基酸。對於3/4期HE,需要氣管插管保護氣道,降低誤吸風險。

心血管/腎臟

約70%ALF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急性腎損傷(AKI),因此液體復甦在早期腎損傷治療中占很重要地位。

為維持足夠的平均動脈壓和腦灌注壓(CPP),液體復甦的同時通常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藥物,近年來應用的血管活性藥物主要有去甲腎上腺素、特利加壓素、血管加壓素以及奧曲肽等。血管活性藥物使用過程中需密切監測平均動脈壓、CPP以及顱內壓等指標,為防止腦灌注不足又不至於引起腦充血,應保持平均動脈壓在一定範圍內以維持CPP在60~80 mm Hg。如果顱內壓升高,為確保足夠的CPP,平均動脈壓應超過80 mm Hg。一旦發生AKI,應早期應用持續性血液濾過治療。

呼吸系統

對於氣管插管並且行機械通氣的ALF患者,保持低潮氣量通氣可降低呼吸機相關肺損傷的風險。

因高水平的呼氣末正壓可能加劇腦水腫和肝充血,在能維持足夠氧合的前提下應盡量限制呼氣末正壓水平。

保持輕度過度通氣,使PCO2低於正常水平,對恢復腦血流量的自動調節能力有所幫助。

存在低白蛋白血症時更容易發生或加劇肺水腫和胸腔積液,需避免並積極糾正。

感染

ALF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功能障礙及補體功能缺陷,加上腸道微生態失調等原因容易合併感染。

常見感染類型有肺炎、尿路感染、腹膜炎和敗血症。通常,ALF常規使用預防性抗菌治療。

然而,有研究發現,預防性抗菌治療並不能減少敗血症發生率或降低病死率。對於發生感染風險較高的ALF患者(如3/4期HE、頑固的低血壓或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可根據經驗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療。

ALF患者肝損傷迅速,及早診斷並針對病因特異性防治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至今,肝移植仍是藥物治療失敗後唯一有效的治療措施,但隨著人工肝及幹細胞移植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及發展,其有望使更多肝病患者生存獲益,提高無肝移植存活率。

引證本文:駱玲, 張瓊方, 張大志. 急性肝衰竭的治療進展[J]. 臨床肝膽病雜誌, 2018, 34(2): 438-44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床肝膽病雜誌 的精彩文章:

明確TACE栓塞最佳劑量,iFlow彩色編碼來幫忙!

TAG:臨床肝膽病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