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子不學 斷機杼」 古代賢父母怎麼教育小孩

「子不學 斷機杼」 古代賢父母怎麼教育小孩

「80後已經被90氣瘋了」悄悄登上了熱搜榜,中國80後的子女現在正處於學齡階段,孩子的教育問題開始擺在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面前。面對性格塑造階段孩子,到底應該用「愛的教育」還是「大棒政策」來對付這群蛋蛋後呢。讓我們看看古代名人父母是怎麼做的。

孟母三遷和「子不學 斷機杼」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ǎ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處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處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曆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處子也。"遂居於此。

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

孟子小的時候,他們家住在墓地旁邊,孟子每天就跟著學一些殯儀葬的事,孟母覺得這不是一個好的居所,就搬家了。新搬的地方挨著集市,孟子玩耍時就玩一些商人買賣的遊戲,孟母覺得這也不是孩子該住的地方,再一次搬家。這次他們搬到學宮旁邊,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有官員來文廟行禮,孟子也跟著學習,孟母覺得這個地方對孟子成長有好處,就一直住在這。

孟母三遷的故事主要是說明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小孩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強,受環境影響巨大。

書法家王羲之言傳身教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代表作《蘭亭集序》名垂千古。而他的兒子王獻之也是一名書法家,王獻之能取得成績,王獻和他有父母這樣好的老師,這樣的家庭氛圍不無關係,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他的勤奮。在他十來歲的時候,已經練了幾年的書法,自認為已經練的不錯的他,去找到父親詢問,是否只需要再兩三年,他就能在書法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王羲之笑而不答。小獻之很不服氣,又問五年呢?還是需要多少年呢?王羲之看著急迫的兒子,指著院里的一排大缸說:「練完這十八缸水,你的字才能算是有了骨架子。」

小小的王獻之得到了教誨,但其實心裡還不相信,他認為自己有天分不需要那麼久就可以獲得父母的認可。他認認真真苦練五年基本功,有一天,拿著自己練習的字稿去給父親看。王羲之翻看後,給其中的一個大字添了一點變成了太,然後什麼也沒有評價就還給了獻之。

小獻之帶著小小的失落和不理解又抱著這些字稿去找了母親。母親很認真的翻看了之後,感嘆道:「我兒子練了這麼久字,只有一點有他爸的功力。」獻之湊上去一看,恰恰是父親之前添給他的一點。

自此,獻之懂得了,只有更加努力靜下心來才能寫好字,父親多年來寫字的功底和火候遠不是自己能比,永遠都不要太過膨脹。於是他刻苦練習,終於成為了大書法家。

岳母刺字 精忠報國

岳飛雖然從小家境貧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親的嚴教,性格倔強,為人剛直。

一次,岳飛有幾個結拜兄弟,因為沒有飯吃,要去攔路搶劫,他們來約岳飛。岳飛想到母親平時的教導,沒有答應,並且勸他們說:"攔路搶劫,謀財害命的事兒,萬萬不能幹!"眾兄弟再三勸說,岳飛也沒動心。

岳母從外面回來,岳飛一五一十地把情況告訴了母親,母親高興地說:"孩子,你做得對,人窮志不窮,咱不能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一天,岳母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岳母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記著這一誓言。

岳飛解開上衣,請母親下針。岳母問:"你怕痛嗎?"岳飛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岳母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後來,岳飛以"精忠報國"為座右銘,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一名抗金名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難看出,歷史上很多偉人都有良好的家庭氛圍。這些賢父母的教育經驗,即使到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借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堂堂樞密宰執級高官,見識竟如此膚淺,還不如一平民百姓!
最長壽的公主,享福不斷,連滅國災難都躲過了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