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紅樓夢裡的三個元宵節,卻隱藏了無數悲劇!

紅樓夢裡的三個元宵節,卻隱藏了無數悲劇!

上篇說到了紅樓夢裡元宵節的習俗,今天說紅樓夢裡元宵節中暗藏的兇險和悲劇。

紅樓夢裡的三個元宵節,卻隱藏了無數悲劇!

我們都知道,曹公是非常善於在大喜之時伏大悲的,而元宵節又是紅樓夢裡被寫到最多的一個節日,有人研究說,紅樓夢是以元宵節開篇,也會以元宵節結尾,「元宵」寓意「緣消」,也就是原文說的「家亡人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結局,這不是沒有道理

第一回里,甄士隱抱著女兒英蓮去街前看過會的熱鬧,沒想到碰到了一僧一道,那僧人口中念念有詞道:慣養嬌生笑你吃,菱花空對雪絲絲。好防元宵佳節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讀過後文我們知道,這首詩不簡單,這是伏了後文英蓮元宵節失蹤一事。也有人分析說,這首詩就是香菱命運的讖語,說的是香菱最終死於元宵節。但不管怎樣,元宵節對香菱來說,不是節日,而是悲劇。

元宵節伏線悲劇最多的應該是元春省親的那年元宵了。元春回娘家省親正值元宵節,這天她點四齣戲,而四齣戲卻伏了四大悲劇。我們且看原文,脂批一併照錄。


少時,太監出來,只點了四齣戲:第一出《豪宴》;【庚辰雙行夾批:《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第二出《乞巧》;【庚辰雙行夾批:《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三出《仙緣》;【庚辰雙行夾批:《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第四齣《離魂》。【庚辰雙行夾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

我們看,這四齣戲分別伏了八十回後的四件大事,且都是悲劇。一個是賈府之敗,一個是元春之死,一個是黛玉之死,一個是甄寶玉送玉。每一件都不簡單,這對看不到八十回後文字的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情節。

紅樓夢裡的三個元宵節,卻隱藏了無數悲劇!

賈府敗落,子孫流散,百年基業一旦轟塌,一切都是付諸東流;元春是維繫賈府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旦死去,賈府必然走向敗落;寶玉與黛玉有木石姻緣,一旦黛玉淚盡夭亡,寶玉的塵緣也將到頭,這是愛情悲劇;甄寶玉送玉應該指八十回後寶玉丟玉一事,而寶玉丟玉對賈府之人來說,無疑也是不祥之兆。

正如脂批所說,這四件事是通部書之大過節,是大關鍵,如果八十回後的文字沒有丟失,這四件事應該是令人觸目驚心 的大悲劇。我們看,在元春省親這麼合家歡聚的幸福時刻,又是舉國歡慶的元宵節,曹公卻通過四齣戲文,隱藏了這麼大的悲劇,不能不令人警醒。

這也是秦可卿託夢往昔時曾說的那段話「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了!」元宵節里的大悲,即是「樂極悲生」的最典型代表

這之後不久,元春送出燈謎讓賈府眾人猜,再次引發了一出出悲劇,首先是元春的燈謎,她的燈謎是炮竹,乃一響而散之物,脂批說「才得僥倖,奈壽不長,可悲哉!」由此可知,這個燈謎暗伏元春短命,為不吉之兆。

這一回的回目即是「制燈謎賈政悲讖語」從迎探惜三春的燈謎可知,這些在元宵節上作出的本來只為取樂的燈謎,卻在曹公有心的安排下,成為各人命運的讖語,分別伏線她們最終的命運軌跡。原文有一段話,說的是賈政看完這些女孩的燈謎後的心理活動。


賈政看完,心內自忖道:「此物還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詞句,更覺不祥,皆非永遠福壽之輩。」想到此處,愈覺煩悶,大有悲戚之狀,因而將適才的精神減去十分之八九,只垂頭沉思。

前文元春點的戲伏了四大悲劇,這裡迎探惜三春以及寶釵等人的燈謎又伏了各人最終凄慘的命運。可見,無論是聽戲文,還是作燈謎,都不簡單,全是大伏筆。

紅樓夢裡的三個元宵節,卻隱藏了無數悲劇!

曹公的這種寓悲於喜的寫作手法,如果放在我們現在看,可能會覺得太掃人興緻了,好好的一個元宵節,非要埋伏這麼大的悲劇幹嗎?放在別的事情上寫不行嗎?

但正是大喜之時埋伏大悲之事,這樣的悲喜對比才更強烈,就好比賈府這樣朱門酒肉臭的天下望族,富貴一時,曹公偏偏安排了窮的吃不上飯的村老嫗劉姥姥來「朝扣富兒門」,這種貧富對比的巨大懸殊,更讓人震撼,令人警醒,為世人敲響警鐘。

同樣,五十三回里榮國府元宵夜宴時,一樣埋伏了巨大的悲,當然這一次曹公寫的比較隱晦,我在之前的文中分析過,她通過王熙鳳的兩個笑話,交代了兩件事,第一件,紅樓夢上部已完結,暗伏一切的榮耀和輝煌即將過去;第二件,下半部的情節已經展開,寓意悲劇漸漸地襲來,賈府的敗落開始了。

仔細品讀王熙鳳的「聾子放炮仗」的笑話可知,曹公先後多次用「散」這個觸目驚心的字眼,他這是在提醒讀者,提醒世人,不久之後,這樣的盛宴不再,一切都會煙消雲散,正所謂「天下無不散之宴席」,越是大歡聚的時刻,越是埋伏著離散。

所以我們看,賈府的每一次元宵節,看上去都很熱鬧,但扒開喜慶的外衣,我們卻看到了悲劇的內核。這讓我想起了周星馳的電影,很多人看的時候,都認為那是喜劇,但他自己卻說,我拍了那麼多悲劇,你們卻都認為是喜劇。

曹公把悲劇的內核藏在喜劇的外衣下,就是這個道理,就像我們小時候吃的葯,剛開始甜的,我們很開心,但那層甜衣過後,卻是無盡的苦澀,而這才是它的本來面目。

我們看紅樓夢,有元妃省親,有中秋節,除夕,元宵節,起詩社,蘆雪廣聯詩這些盛大的場面,會覺得很熱鬧,但讀的多了會發現,這不過都是曇花一現的假象,真正等待它的,是覆亡和子孫流散的結局,最後一切都是虛幻。

最後用清初戲曲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的一段曲結束本文: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台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作者:夕四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讀紅樓 的精彩文章:

87版紅樓三十年後珍貴合影,元迎探惜四春合體
賣巧姐的狠舅是王仁,奸兄是誰?

TAG:少讀紅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