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一個有美學欣賞的攝影人

做一個有美學欣賞的攝影人

01

相機是看世界的窗口

相機本來是我們紀錄世界的工具,後來才慢慢有了構圖、色彩。也就有了無數攝影人的追求和痴迷。但過分地重視攝影技術,而忽視了作品中所表現的人生意境,過分強調構圖光線,就會失去作品原有的目的。相機只是我們看世界的一個窗口,當我們表現內心世界時可以是筆,可以是聲音,自然也可以是相機,相機僅僅是我們表達內心世界的工具。其技術、技巧總是為攝影人情感服務的。當線條,色彩,人物、山川在鏡頭下組合、呈現時,在我們觀察時激起內心的情緒。

02

攝影人的基本素養

色彩、線條從鏡頭裡潛入我們的五官,進入我們的內心,融化在每個人人生經歷的烙印里,激起千層波浪。我們通過攝影,使世界平面化,從而認識世界,留住我們的記憶。反過來,我們通過照片的觀看,映照自己的內心,述說自己的感受。

攝影作為一種看世界的方式,牽引著我們的視線去觀看、去思考、去解讀我們所生存的空間以及正在發生著的事件。夢想、價值、願望、情感、智慧都可以運用攝影語言體現出來。器材、技術固然重要,但人文的修養,境界,美學的基本素養才是攝影人的根本。空蕩蕩的攝影技術、光線和器材只會產生空蕩蕩的照片。

03

帶著相機一路行走一路感受

帶著相機我走過了無數的山山水水,從黃土地到大洋彼岸,流連忘返在四條邊線凝固的世界裡,從構圖、線條、到色彩,通過鏡頭看時光流過的歲月、文字和美學,慢慢的體會東西方的色彩和美學的差異,讓自己擁有一雙能與古今交流的眼睛。從西方美學和東方美學,你會發現意向上的不同,色彩在斑斕的歷史和地域中跳躍,在高迪的聖家堂你會感受到人的渺小和神的浩大,西方的擺脫世俗,超越人間的出世,渺小與巨大幽閉空間的構成。

通過蘇州園林的小窗,細雨,黃山的雲起月升,江上月亮的照映,你會體驗詩意的靜穆,看到中國的孟文的浩蕩,庄文的奇詭,荀文的嚴謹,韓文的峻峭。在中西的色彩的交錯中,你能從鏡頭裡看到西方亞理士多德「詩學」的重視藝術的認知模擬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緒的凈化作用的色彩。從而看到西方哥特式建築尖肋的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漸漸的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羅曼式建築的圓筒拱頂那種巨大幽閉的空間,在空間中形成了人類的渺小和祈求的願望。

你也能看到東方荀子的「樂論」中強調藝術對於情感的構建和塑造作用的意向,映射出中國傳統建築的平面縱深的空間,讓人慢慢遊離在一個複雜多樣的樓台亭閣感受生活的安逸和環境的和諧。瞬間直觀把握的巨大空間感受,在這裡變成了長久漫遊的時間歷程。

鏡頭中出現東西方美的對比,出世與入世,高聳入雲指向神秘的上蒼對應平面鋪開引向現實的人間聯想。堅硬的石頭與暖和的木質,神秘、緊張的靈感,悔悟和激情。金鋪玉戶、重軒鏤欄、雕樑畫棟交響回蕩。

它們在你的鏡頭中慢慢的沉澱。在四條邊線里不同比例的組合與結合,平面鋪開,形成充滿豐富情感的畫面。

04

做一個有美學欣賞的傾聽者、攝影人

作為一個在東方文化中成長的攝影人,更是為東方的美學而痴迷。 當你看郎靜山、單偉雄的圖片時,你會深深的體會到東方的美學意境,在中國傳統美學和哲學中找到藝術的脈絡。東方美學重視情理結合,平衡。正因為重視的不是認知模擬,而是情感感受,於是,與中國哲學思想相一致,畫面的著眼點更多的不是對象、實體,而是功能、關係、韻律。從陰陽、氣勢到韻味。強調的更多的事對立面之間的滲透與協調,而不是西方色彩中的對立面的排斥和衝突。作為反映,強調的更多事內在生命意興的表達,而不是在於模擬的真實、再現。畫面和意境更多是情理結合,人生的和諧與滿足。在構圖、色彩上表現的更多是情感性的陰柔和陽剛。同時也塑造了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文化結構,審美情趣。不是外界事務的直接模擬,也不是主觀情感的任意發泄,更不是只訴諸概念的理性認知,相反,成為非概念所能窮盡,具有情感感染力的藝術形象。

亞當斯的「攝影是作曲,後期是演奏」。從中國古典美學中你也能找到它的影子。荀子強調性無偽則不能自美,莊子強調卻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強調藝術的人工製作和外在功利,後者突出的是自然,即藝術的獨立,從而成為對立的補充。

攝影的養分從何而來,讓我們回到文化和歷史中區尋找,在攝影的畫面意境上學習古人的比興,正所謂,以景結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莊子在「秋水」說到: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言傳也。形象大于思想,想像重於概念,這正是抓住了藝術,審美和創造的基本特徵。

攝影的構圖,色彩,形象都是可以窮盡的,現象本體,深意,以形表神,氣韻生動的把握領悟才是不可窮盡的。當思維枯竭時,走進唐宋,從唐詩宋詞中吸取營養,攝影的每個時期你都會有新的感受,少年才氣發揚,遂為唐體,晚節思慮深沉,乃染宋調。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那樣的氣韻,儘管悲傷,任然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

在宋畫里探尋古典美學的氣場,氣韻。真山水如煙嵐,四時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畫面見意而不為之刻畫痕迹。就像「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留白,形成形象想像的真實,而不是直觀性的形體感覺真實。有更多的想像自由,想像中的幻覺感。豐富而不確定,使人再這樣的審美感受中去重新發現,這樣的照片可望,可居,可游,空間意思轉化成時間進程,形成時間進程中流動的美。構圖,線條的流動變化,色彩的層次,位置,傳達出的力量,情感,意性,氣勢,時空感構成了意向的美感境界。

美學,文化對心靈的滋潤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當攝影中美學情懷得以張揚的時候。鏡頭背後蘊含的美學因素就會更好地突顯出來。才能更好的創造和欣賞,更好地掌握和認識自己,而不是只關注技術,器材和光線的按快門人。

用美學、文化滋養的心靈穿過鏡頭去溫情的撫摸世界,去和山川大地,流水、行人交流,做一個有美學欣賞的傾聽者,攝影人。

曉崗在路上

在理想和真實之間,我寧願選擇真實。真實的影象、真實的感受、真實的靈動、真實自然的生活,這是生活的本質。

——張曉崗

微信號:sheying601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舞銀蛇 的精彩文章:

TAG:山舞銀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