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 Hip-Hop 與塗鴉、街舞的事,我選擇先和這位 B-Girl 教母聊一聊

關於 Hip-Hop 與塗鴉、街舞的事,我選擇先和這位 B-Girl 教母聊一聊

「Hip-Hop 不只是你想的那樣」

—— 輪值編輯 Yuu

電視選秀節目從去年的說唱音樂(Rap),做到最近聲勢漸大的街舞(Street Dance),成功以街頭文化作為主題與媒介,創造出現象級的話題熱度,也因此捧紅或是即將捧紅不少熱愛著 Hip-Hop 文化的青年們,讓這些 「地下青年」 在短時間內突然變成了明星。

那麼說唱、街舞,或是塗鴉、DJ 這些原本屬於 Underground,在一般世俗眼光中原本被認為 「扶不上檯面」、「有害風俗」 的愛好者族群,因為流行文化的關係,漸漸變成了一股難以撼動的潮流,變成了最時髦的 「酷文化」。影響層面之廣,不僅是音樂、藝術、時尚,觸及的是整體生活方式,青年們對於 Hip-Hop 文化痴迷,學習 Hip-Hop 名人們的生活態度。

GIF

但你我皆知,Hip-Hop 源自街頭,那些性、藥物、酒精、暴力、反體制元素的存在是真真實實的,這篇推送並不是要盲目的歌頌 Hip-Hop 文化是多麼酷,但反之,成天抓著這些負面能量作為把柄,不明究理就以偏概全的反對 Hip-Hop,還真的是不太有見地啊。

究竟 Hip-Hop 的初始是什麼樣的?我們如今愛著它音樂上的節奏感,愛著它在視覺上的衝擊力,愛著它在感官上的 Real。關於 Hip-Hop 這個來自街頭的藝術與生活方式,在不久以前,藉由 Puma 所舉辦的一場活動,我找到了最合適解釋 Hip-Hop 真諦的一位街頭文化先驅 — Martha Cooper。

Martha Cooper 今年已經 80 歲,她擁有一個極為響亮的名號 — 「B-Girl 教母」。在我們的認知里,B-Girl 就像是 B-Boy 一樣,是指跳霹靂舞(Break Dance)的舞者,但這位來自紐約的街頭傳奇人物,其實是一位熱愛紀錄紐約街頭的女攝影師。

Martha 自 80 年代就拍攝許多街舞舞者與塗鴉藝術的影像,可以說是 Hip-Hop 文化的教母。她與夥伴發行塗鴉藝術書《Subway Art》,是塗鴉文化能夠發展成為 「真正藝術」 的重要推手。

《Subway Art》

1981 年由她編撰,《村聲》雜誌公開的一篇有關 Breaking 的文章《Physical Graffiti: Breaking Is Hard to Do》把霹靂舞稱做是肢體動作的塗鴉,這形容十分巧妙,既把 Breaking 的藝術感表達出來,也讓大家認識到 Breaking 也是新的街頭文化元素。

她更因為紀錄紐約最早開始跳霹靂舞的 B-Boy 文化影像,而發掘了紐約傳奇舞團 Rock Steady Crew;並且,她在紐約下東城 Soho 區組織集結塗鴉藝術、DJ、MC、Breaking 藝術家們一起活動,創建了 「Graffiti Rock」,那時候,Hip-Hop 這個名詞還未出現。

不同時期的紐約傳奇舞團 Rock Steady Crew

Graffiti Rock 從一開始的街頭活動變成了當時的電視舞蹈節目。

所以,Martha Cooper 就是那位將塗鴉、街舞,利用自己的影像紀錄,帶到世人面前的傳遞者,也就是因為她與身邊一群夥伴的努力,如今已經變成流行文化霸主的 Hip-Hop,能夠有了壯大的機會。

《MiLK》與 Martha Cooper 來了一段簡單的聊天,我們和她問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也許看完,你會對於 Hip-Hop 的正面能量,有著更多的認識。

MiLK Interview With Martha Cooper

Hi Martha,先請你聊聊故事的最初,是如何開始對 Street Art、Graffiti 產生興趣的?

大概是在70年代末吧,當時我還是《紐約郵報》的一名攝影師。那時我開始拍攝那些在曼哈頓下東區空地上玩創作的年輕人,尤其是那些進行某種創造或自製玩具的年輕人,讓我特別感興趣。有一天,我遇到了一個小夥子,他給我看了自己的繪畫本,並解釋說他正練習在牆上塗寫自己的名字。當我表示對此感興趣時,他主動提出要跟我介紹 「塗鴉之王」。這位 「塗鴉之王」 就是 Dondi,在與他碰面並交談之後,我開始對塗鴉著迷。

紐約街頭塗鴉傳奇大師 Dondi

Martha Cooper 為正在作畫的 Dondi 拍下了這幅經典的影像

你在 1984 年與 Henry Chalfanty 在出版《Subway Art》這本塗鴉文化經典攝影集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什麼困難呢?

當時在為《Subway Art》尋找出版商時,我們遇到了極大的困難。Henry 和我接洽了多家出版商,但都被拒絕了。後來,我們飛到德國法蘭克福去參加了一個大型的書展。在那裡,我們見了許多出版商。最終來自英國的出版商 Thames and Hudson 決定出版這本書,而且自 1984 年發行第一版以來,《Subway Art》已經推出了多個不同的版本。

「街頭塗鴉聖經」之稱的《Subway Art》

你走遍世界看過許多傑出塗鴉作品,能否選出幾個最尊敬或是最喜歡的作品和藝術家呢?

太多了,很多的作品和藝術家都非常優秀。我隨口就能說出好幾個傑出藝術家的名字,不過你可能得上網搜搜看他們的作品:例如來自巴西聖保羅的 Os Gemeos;來自南非開普敦的 Faith47;來自阿根廷的 Jaz;來自英國的 Phlegm;來自美國的 How & Nosm;來自義大利都靈的 Pixel Pancho;來自西班牙的 Okuda;來自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的 Mser;來自法國巴黎的 Seth,等等等等。

Os Gemeos

Phlegm

Pixel Pancho

我們也知道因為你的作品,讓更多人認識了紐約 Break Dancer 團體 Rock Steady Crew,他們也已經成為傳奇,從你的視角來看,Graffiti 到 Break Dance,對於當時的紐約來說,是如何孕育出來的文化呢?

從我的視角來看:紐約在 20 世紀 80 年代時是一個問題城市。當時,紐約市區存在大片破敗的廢棄房屋,毒品和犯罪行為泛濫。艾滋病開始傳播開來,整個城市面臨破產。在許多社區,由於大人們有其他事情要煩惱,孩子們只能自己照顧自己。在成人們無暇顧及的同時,嘻哈藝術、嘻哈舞蹈和嘻哈音樂得到了發展。

你第一次看到 Breaking 是什麼時候?

當時,一群小夥子因為打群架而被逮捕,我那時還在《紐約郵報》工作,他們派我去拍一些新聞照。當警察告訴我,這些小夥子實際上是在跳舞,而不是打架時,我讓他們給我展示了他們的舞蹈,就這樣我第一次接觸到了 Breaking。

能聊聊你與 Rock Steady Crew 的故事嗎?現在是否還有聯繫呢?

在我看到那些在地鐵站跳舞的小夥子們之後,我開始尋找更多 Breaking 的實例,但卻一無所獲。於是便向我的朋友 Henry Chalfant 求助。當時他正在籌劃一場包含塗鴉和說唱音樂的演出,他認為在演出中加入一些舞蹈元素應該也不錯。他四處打聽,最終找到了 Crazy Legs 和 Rock Steady 的舞蹈團隊,而我也得以第一次接觸他們。我現在並沒有和他們所有人都保持聯繫,但我和 Crazy Legs、Ken Swift 和 Doze 倒是時不時的會聯繫。

Martha 所說的 Rock Steady Crew 成員是嘻哈文化經典電影《Wild Style》中也有出現的重要街舞大師。

Community(團體)似乎對於 Hip-Hop 文化的產生是很大的要素,你是怎麼創造出最開始在紐約下東城區的 Community 「Graffiti Rock」 ?

我不認為是我一手打造了 「Graffiti Rock」 社群。我是一名攝影師。我創作青年文化攝影作品的初衷是記錄我看到的那些富有原創性和趣味性的活動。

你自己對於別人稱你 「B-Girl 教母」 這個稱號有什麼看法?

我知道有些人這麼稱呼我,但實際上我不想被扣上這麼個名號,也不認為自己配得上它。

為什麼你會稱 Break Dance 是 Physical Graffiti 呢?

實際上,這是《村聲》雜誌的一個標題 — 而不是我說的。可能是那篇文章的作者將街舞風潮與狂野風格的塗鴉文化聯繫在了一起。

就初期紐約的 Hip-Hop 場景,有什麼 Dress Code 嗎?青年們喜歡怎樣的打扮?

看我的攝影作品,你就知道了。

就這發展的 30 多年來,以你的視角來說,Hip-Hop 的樣子和核心精神是否有變化呢?

事實上,我不再密切關注嘻哈文化了。但眼看著嘻哈文化從地下文化發展為全球主流青年文化,感覺很奇妙。當然,這些年許多事都發生了變化,但是,當我再次參加街舞活動或塗鴉大會時,我還是能感受到嘻哈文化的那種精髓。

1980 年代的 Hip-Hop 場景

2017 的 Gucci 品牌形象廣告

就一名攝影師來說,紀錄 Hip-Hop 文化是否有著什麼樣的使命感?

嘻哈題材是我在過去的 50 年間拍攝的眾多主題之一。嘻哈題材的攝影是我的作品中最受關注的,但對我而言,它並沒有比我的其他作品更為重要。

最近是否有什麼 Project 在進行呢?

我最近剛完成一個歷時 10 年的項目,主題是對我的故鄉巴爾的摩的某個街區進行紀錄。我所紀錄的街區有一個得名於南非 Soweto 的別名,叫作 「SoWeBo」(即巴爾的摩西南區)。在該項目的進行過程中,我三度前往 Soweto,通過攝影作品來對兩個地方進行對比。如果你想看這些照片,可以上網搜索 「Sowebo + Soweto」。

最後,想為了喜愛街頭文化的讀者們問問,一座城市或是一個 Community,要具備哪些要素才能夠發展出很 Cool 的街頭文化?

我不認為街頭文化是某種可以從外面照搬的東西。對我來說,如果一個社區里住著不同種族、不同經濟階層的形形色色的人,就有條件培育出最有趣的街頭文化。社區要能夠包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需要有容納新鮮創意萌發生長的空間。

再次強調,Martha Cooper 今年已經超過 80 歲,在她的言談中還是散發著無限的 Real 精神,讓我發現了一點,街頭文化並不是專屬於青年族群,它不該有任何的限制,只要真正的把熱愛的事物,變成自己喜愛的藝術表達方式,活得開放而真實,那就是它的精髓和態度。

圖片來源:puma / googl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iLK志 的精彩文章:

請問 100 年後,時裝單位會變成考古化石嗎?
「老布新制」 會是經典演變的正確打開方式嗎?

TAG:MiLK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