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會寧人的吃喝習俗

會寧人的吃喝習俗

會寧人的吃喝習俗

張德旺

會寧人在吃喝上既隨便,卻又很講究。

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殺豬宰羊大辦佳節。

這個年一般從臘月就開始了。首先從豬身上開始。豬肥了,臘月初幾就開始殺;如果還瘦些還要喂一段時間。鄉下的人,過年的肉主要是豬肉。家庭主婦就圍繞著豬肉做文章。先把全年要用的肉做成「臊子」。因為年好過,日子難過,總不能「有了一頓,沒了抱棍」。所以,主婦就有計劃地把年後的肉該腌制地就加工腌制。過年的肉除了骨頭,那些做飯面子,那些炒著吃,一一地調劑好,以便操作。這段時間,家家戶戶緊鑼密鼓地蒸年饃,買年貨,把個年準備得叮叮噹噹地響。

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是三天正年,吃的都是最好的上等飯菜,酥肉、丸子、卷蓮子,豬骨頭滿碗滿碗的。現在興的是親房戶內吃年飯。早飯在老大家,晚飯在老二家,酒足飯飽,甚不美哉。

正月初五的早上要吃一頓攪團(莜麥面、少量的豆面等做的稀粥飯,意思是把窮氣要「攪」光,不留一點。)

正月初七的晚上家家戶戶吃長面,名曰「拴魂咽咽」,拴住魂就能長命百歲。魂咽咽究竟能不能拴住,是另外一回事,家庭主婦卻把這頓飯的位置看得比什麼都高,一家人的魂咽咽就好像完全掌握在她的手中似地,因此,每一家的主婦對一家人的「魂咽咽」十分負責。就把這頓飯做得非常認真,揉面的時間比較長,切的時候生怕把麵條切碎,就非常謹慎。

正月十五的早晨,家家戶戶都要用蕎面和著蒸「燈瓚」。家裡有幾個人,就蒸幾個燈。一人一個,這種燈叫「命燈」、誰屬啥的就捏個啥燈。到了晚上,在燈瓚里放根燈芯,倒些食用清油,然後點燃,各放在各屋裡,不準騸滅,也不叫吹滅,叫自己燃干後,各把各的吃上。還蒸十二個小燈,夜幕降臨後,端在盤子里點燃,放在當院,如全部不滅,說明沒風燈順,當年的花田(豆子、胡麻、蕎麥等開花的作物)能豐收。

正月二十三的早上,還要炸干,就是把晒乾的菜放在煮沸的一鍋水裡,一家有幾個人就用鏟鍋刀在鍋里搗幾下,叫炸干。晚上又要跳火堆,叫「燎干」。

二月二,家家戶戶都要炒豆吃。

三月三,韭菜芽兒打攪團吃。

五月五,家家戶戶都要煮甜醅吃。

八月十五的晚上,家家戶戶都要獻月餅。

臘月八,煮稀飯,人吃,給莊周圍的樹上撒些,讓鳥兒也吃,意思是糊門神的口,要不,一年費五穀得很。這裡也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臘月八,臘月八,家家鍋里呱噠噠(米飯響的聲音),婆娘吃了轉娘家,姑娘吃了剜窗花。

會寧人不論是喝酒還是喝茶,都要先朝正面滴一點,表示對先人的敬意。然後向在坐的客人一一敬讓。

會寧人還有做了好飯給分居的老人端送的習慣,還給鄰居端些。

會寧人有熱情好客的良好習慣,來了客人,生火煮茶,端饃遞煙,熱情款待。上等的親戚(如姑舅)有時還要殺雞做長飯,盡本事全力以赴地招待。

當然,偌大的會寧,十里一個鄉俗,五里一個規成,風俗習慣各有千秋,千差萬別,不可能千篇一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用文圖說話 的精彩文章:

大師們趕快為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撰對聯!已有人出手了
會寧縣甘溝驛鎮梅家岔的由來

TAG:用文圖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