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那些長著長著就變醜了的寶寶,究竟遭遇了些什麼?

那些長著長著就變醜了的寶寶,究竟遭遇了些什麼?

寶寶就是個磨人的小妖精,無時不刻需要爸媽操心。

就連最基本的吃飯,寶寶也常常不配合。

不吃飯怎麼行?寶寶要是吃不飽,會不長個,會愛生病,會……

爸媽們只得操起勺子端起碗,跟在寶寶屁股後:你不吃,那我餵給你吃!

長期關注王榮輝老師的美媽們應該都知道,我多次強調:不要喂飯!不要喂飯!不要喂飯!(重要的事情再說三遍),喂飯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

1.喂飯可能導致孩子缺乏飢餓和飽脹的感覺、營養失衡

缺乏飢餓感的孩子會因為沒有進食的足夠動機而完全或部分喪失吃飯的興趣,人生的三大樂趣一下就失去三分之一了!缺乏飽脹感的孩子則會吃得停不下來,把自己塞成大氣球了也覺得自己還能再吃五百碗!可以想像以後會長成什麼樣。

那些長著長著就變醜了的寶寶,究竟遭遇了些什麼?

2.喂飯可能影響孩子的手部靈活性和手口協調

我們吃飯的時候,因為眼睛無法看到嘴巴,要把食物準確無誤的送到嘴裡需要良好的手眼協調性。一直被喂飯,長大吃飯就會經常把湯湯水水灑在身上。

3.喂飯可能阻礙口腔功能,進而影響吃飯、語言等

小時候家長不給娃機會多咀嚼、多吞咽!心疼娃被卡住、被噎著!後期會影響口腔功能比如說話,發音等都會受影響!

4.喂飯還可能令寶寶變醜

我們的咀嚼肌和頜骨發育需要大量的口腔活動,如果3歲前缺乏這些活動則可能導致面部肌肉僵硬、上下頜骨不能很好閉合等問題。這些孩子可能面部表情僵硬、暴牙或地包天等。

那些長著長著就變醜了的寶寶,究竟遭遇了些什麼?

5.喂飯讓孩子缺失童年樂趣,影響性格和生活態度

老話說:吃飯不積極,思想有問題。吃個飯都覺得難如登天的人,還指望他成就事業、家庭和人生?能不得厭食症就不錯了!

「愛吃的人才會熱愛生活!」你看看那些吃貨們,為了尋找那獨特的味道,不畏艱難、不惜金錢,努力奮鬥就為享受那一口美味。

那些長著長著就變醜了的寶寶,究竟遭遇了些什麼?

看完這些,你還要繼續追在寶寶屁股後面喂飯嗎?

但有的爸爸媽媽會問:不喂寶寶就不好好吃飯,難道就讓他餓著嗎?

當然不是,娃可是咱親生的!寶寶不吃飯,可能不是他不想吃,而是他真的不會吃啊!


你以為我們的寶寶天生就會吃飯嗎?當然不是!

對嬰兒來說,出生後就會找奶、吃奶,的確完全是原始反射的作用。但這些幫助寶寶覓食和吃奶的原始反射在三四個月時就會消退。此後,寶寶良好的進食能力必須經過不斷地鍛煉才能培養起來。

進食能力就是吃飯的能力,判斷進食能力良好與否,可從以下四方面考量:

  • 用手拿取和遞送食物的能力;

  • 口腔吮吸、咬合、咀嚼、吞咽等能力;

  • 舌頭的推送、翻轉、卷裹等能力;

  • 感受飢餓和飽脹的能力。

進食能力的發展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其中最主要的發展時期是從從出生開始到18個月左右。

一般來說,18個月左右的寶寶的進食能力得到良好發展後就可以獨立自主地進食了

那些長著長著就變醜了的寶寶,究竟遭遇了些什麼?

(紐諾艾瑪保育園的寶寶們,自己吃得可好啦)


那些不喂不吃的寶寶,和可能就是進食能力跟不上。爸爸媽媽可不能「坐以待斃」,趕快學習一下「進食能力鍛煉法」,施點魔法,讓寶寶的進食能力發展起來吧!

學會以下這幾步,媽媽再也不用追著寶寶喂飯了

第一步:保護寶寶自主進食的興趣

6~7個月的寶寶在進食時候已經對「自己進食」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他們會主動抓取大人餵食的勺子或者餐桌上的食物等。

這時,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怕臟、怕寶寶吃不好而壓制甚至破壞了寶寶自己進食的興趣。

相反地,爸爸媽媽應該積極鼓勵寶寶自己吃,以保護好寶寶自主吃飯的地濃厚興趣。

那些長著長著就變醜了的寶寶,究竟遭遇了些什麼?

第二步:鼓勵「手抓飯」「抓著吃」

從添加輔食的第一天開始,寶寶也許就喜歡上用手抓食物了。看到寶寶滿手滿臉的芝麻糊、看到地上到處都是的糊糊麵條,爸爸媽媽也許會覺得噁心,並且厭煩這種麻煩的行為。

但是,請記住:每個寶寶都一定會經歷「手抓飯」的階段!在寶寶8個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做一些手指食物給寶寶自己抓取著來吃,以此鍛煉和發展他的手部控制能力。

剛開始,寶寶總是抓不起、拿不穩。別擔心,也不要低估了寶寶的潛能。經過多次的「抓不起、拿不穩」的鍛煉後,他很快就可以靈活地抓取,甚至用手撕扯和、分割食物了。

1歲時,大部分寶寶都可以手心朝上地用整個手握住勺子。這樣的握姿經常會把食物甩得到處都是。但大約半年後,他就會有所進步,可以手心朝下的握住勺子,也能避免食物灑得到處都是了。

3歲後,寶寶可以嘗試學習使用筷子了。實際上,早在寶寶和父母一起坐在餐桌旁用餐時,他就對筷子產生濃厚興趣了,也許根本沒有耐心等到3歲才使用筷子。

父母也可以根據寶寶進食能力的強弱和學習程度的快慢來調整他的餐具。

12個月左右寶寶握勺的姿勢

那些長著長著就變醜了的寶寶,究竟遭遇了些什麼?

18個月左右寶寶的握勺姿勢

那些長著長著就變醜了的寶寶,究竟遭遇了些什麼?

第三步:科學地匹配合適性狀的食物和餐具

合適的食物形狀和餐具使用,可以很好地的促進寶寶的吮吸、啃咬、拒絕、吞咽、翻轉、攪拌等口腔和舌頭功能的發展。

「軟軟的好進食」、「『飲』食好消化」等過時且錯誤的觀念已被證實為寶寶進食能力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食物的消化需要各種消化酶。而咀嚼過程十分有利於促進消化酶的分泌。

雖然1歲前的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主要來自母乳或乳製品,但是及時恰當地添加各種性狀的輔食,將能促進寶寶咀嚼、吞咽、攪拌、翻轉等能力的發展,為未來的進食打下良好基礎。

食物性狀遞進

6~8個月左右:糊狀食物

8~10個月左右:粥狀食物,手指食物

10~12個月:小塊狀固體食物,手指食物

18個月左右:接近成人的食物

餐具遞進

0~-6個月:乳頭或奶嘴

6~-12個月:吸管杯,鴨嘴杯,小勺子等

12個月以上:普通敞口杯,勺子,兒童叉等

第四步:尊重「吃」Or「不吃」的決定

寶寶飢餓感和飽脹感的發展,需要父母給與他機會去體驗。定時餵養、過度餵養、持續喂飯等不良習慣都可能阻礙或破壞寶寶感知飢餓能力的發展。

A:讓寶寶自己決定吃或不吃。這有助於他更好地體驗飢餓感和飽脹感,並將這些感覺和進食關聯起來。

一般建議從添加輔食開始尊重寶寶自己的進食感覺和進食意願。如果不是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即便是偶爾沒有吃飽,也不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傷害。

但四周以內的新生兒可能存在新生兒低血糖的高危因素,一般建議進食間隔不得超過4小時。

B:引導寶寶認識飢餓感和飽脹感。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不久就可以感知到餓,但是對飽腹的感受卻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逐步發展起來。

C:撫觸和按摩可以促進寶寶飢餓感和飽脹感的感知發展

好好吃飯這件事,既需要寶寶對吃飯這件事感有興趣,還需要寶寶具備相應的能力,以便想做就能做到(想吃就吃)。如果父母曾經忽視了寶寶進食能力的發展,也不用太擔心,任何時候開始鍛煉都不算太晚!



作者介紹:我專註於嬰幼兒發展研究多年,擅長嬰幼兒護理與早期教育、睡眠能力、感官發展、運動能力、自我安撫能力及情緒管理;已成功輔導超過5000個寶寶諮詢案例,線上及線下的課程學員人次超過200萬+。

如果想看關於寶寶的更多精彩原創文章,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王榮輝快樂育兒。關注後即可查閱!

那些長著長著就變醜了的寶寶,究竟遭遇了些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