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媒體時代下的「烏合之眾」

自媒體時代下的「烏合之眾」

這是我寫給90後的第14封信,請查收

親愛的90後:

你們好!

最近讀了《烏合之眾》一書,雖是100多年前所著,但書中所講內容卻貫穿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尤其是當今的自媒體時代。

勒龐在書中首先對群體進行了明確定義:

不是隨便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就是所謂群體,只有當這些人都具備了同一個心理訴求、有了相同的行動目標之後,才構成群體。

這一群體在中國佔有很大比例,無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使用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除了工作和學習所需,他們的共同心理訴求就是消遣,娛樂,分享。

自媒體的出現滿足了人們的上述心理訴求,因此自媒體的存在受到人們的關注和追捧。而這些人就構成了自媒體下的群體。

這一群體與書中所述的群體具有相同的特徵,即:

1

低智力化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當發生了一個熱門事件,自媒體大V們緊隨其後便會推文,內容和中心思想往往能迎合人群的主張,比如政府對一些事情的處理是否公平,是否合理,當群體中的成員看到之後便會跟風,而很少理性思考其真實性,在朋友圈,微信群瘋轉,導致負面影響如瘟疫般傳播擴散,在事情沒有落實之前預先進行審判。

2

自信心爆棚、敢想敢幹、肆意妄為

這也是中國人的通病,認為「法不責眾」「人多不怕事大」,所以誰都可以說話,說什麼都可以,自媒體的好處就是人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卻不受約束。這也就導致了當出現不同觀點時就會發生衝突,因為少了言論的約束,就會導致互相謾罵,甚至線上衝突升級至線下衝突,造成人身傷害。

3

情緒化、敏感化、急於行動

自媒體時代下的群體總是情緒化,易受情緒的影響。因為無需直面對方,而且大部分都是陌生人,也就無需過多顧及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就有失冷靜的理性思考。當人們面對一些敏感詞語時也會綳起他們的神經,這裡所說的敏感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對於他們關心的事物敏感,比如房價,政策改革這些關乎日常生活的方面,或者是他們所感興趣的一些事情,比如自己的偶像明星戀愛了或者離婚了這種事。

另一方面則是有可能針對到個人的言論,讓某些人覺得是在說自己,針對自己,出於自我防衛而急於回擊。

既然我們已經生活在了自媒體的時代,已經潛移默化的受到了影響,那麼我們要如何才能儘可能多的降低群體對我們影響,在這個群體中做一個「明白人」呢?

首先要有辯證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從,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牛。

其次要保持理性,不要為某篇文章的語言所輕易迷惑,要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有表裡如一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堅定而正確的三觀,不被一些歪曲的三觀所洗腦,抱著一笑了之的態度去對待低俗趣味。

我們無法脫離自媒體下的群體,但我們卻可以成為這個群體中少數的明白人,希望你也能成為一個明白人。

每日開心

風繭

2018年2月25日

喜歡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跟女神學穿搭:可愛逆齡王小米
中毒已深,請勿效仿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