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寶攝像頭模組事業 3.6億美元賣給立訊集團

光寶攝像頭模組事業 3.6億美元賣給立訊集團

早前業界曾有人傳出光寶被收購的消息,昨日,在光寶的臨時董事會上,這一答案也隨之浮出了水面。

3.6億美元賣給立訊集團

28日,光寶科技舉行臨時董事會,通過暫定以3.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06億元)讓售旗下攝像頭模組事業予港資企業立景創新,並取得其10%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所轉讓的業務為攝像頭模組事業部之營業與資產,包括庫存,機器設備、員工團隊、技術及知識產權、客戶供應商關係以及產品保證責任,此營業轉讓之交割將視各地主管機關核准進度預計得在2018年第2季度完成。

據了解,光寶攝像頭模組事業部團隊約5000多人,主要負責手機攝像頭模組相關業務,立景創新向光寶初步表達:「願意留任該事業群全數團隊成員,以確保原有員工的工作權。」

立景創新究竟是誰呢?查閱發現,立景創新是大陸立訊集團旗下子公司。對於讓售這一舉動,外界不少人士給出了他們的看法,業界有人認為,在競爭充分的消費電子供應鏈中,大陸廠商的話語權逐漸提升,台廠慢慢熬不住了,從面板到攝像頭,再到高端元器件,都只是時間問題。

那麼對於此次讓售原因,光寶科技又說了什麼呢?光寶總執行長陳廣中表示,由於攝像頭模組競爭激烈,考慮企業發展狀況,決議將手機、PC及平板相關攝像頭事業部出售,未來光寶攝像頭鏡頭模組產品將以車用鏡頭、AR、VR等高階產品為主,他們認為此項交易對光寶集團營運將有正面幫助。

這一出售對於光寶而言到底是好還是壞呢?資深分析師李星給予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一收購事件對光寶、立訊集團來說都是好事。

他表示,目前,消費電子的攝像頭模組已經沒有門檻了,近幾年,大陸手機廠商在全球逐漸佔有一席之地,讓相機模組競爭激烈,此次選擇出售給立訊集團一方面可以套現,另外一方面兩家的「聯姻」給光寶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軟體、演算法、技術正成為攝像頭廠商增加附加值的另一種方式,對於立訊集團而言,收購攝像頭模組廠商光寶對其業務拓展有著積極的影響,而這也是立訊集團開拓攝像頭產業的一次良好機會。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對於光寶而言,除了降低集團費用支出、獲得百億元現金外,而且還能藉此入股立景創新,這無疑下是一大好事。

對於立訊集團,這一優勢也不言而喻了。通過收購光寶,快速協同整合實現立訊在攝像頭行業的又一次外延式發展,有助於立訊產業多元化。

被收購後,華為下的訂單量會增多?

眾所周知,雙攝手機出貨量大廠華為一直由光寶提供訂單,而華為是光寶的最大客戶。

被收購後,光寶原有的訂單會受到影響嗎?對於一向謹慎的華為來說,後期它還會大量下單給立景創新嗎?

筆者從供應鏈處獲悉,光寶給華為新機提供的攝像頭模組訂單不會受到影響,後期這些訂單將由新公司製造。

所以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光寶原有的訂單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而對於本次立景創新收購光寶這一事件,筆者從供應鏈處獲悉,其實這是華為搭橋下的產物。

那麼華為為什麼要那麼做呢?

首先從光寶自身來說,它一直延續了台灣製造業精益求精的行事風格,不可否認的是,它在產品、技術、設備上有一定的優勢。所以說在技術、產品方面,華為是非常認可光寶的,早前有消息傳出,光寶受內部因素影響,導致後來華為的轉單情況,但是很快,光寶又重拾華為訂單,而這一點也足以說明華為對光寶這家企業的認可程度了。

一方面華為認可,另一方面,光寶也面臨了市場份額逐步丟失的現狀。筆者梳理近年來光寶的出貨量時獲悉,2015年1月份,光寶月出貨量為18.5KK,2016年10月份,其月出貨量約13KK,而截至去年10月份,該公司的月出貨量僅為5.66KK。

而隨著攝像頭模組門檻的降低,該產業的毛利率也逐步縮減,在此背景下,光寶在大陸的競爭優勢逐步喪失,要知道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當營利這一根本性要求無法滿足,改變方向或許成為了最佳的選擇。

但是對於華為而言,一方面認可光寶的產品,同時也希望盤活整個手機產業,而這或許是它萌生了「搭橋」這一念頭的主要原因。

當然,如果這一言論屬實的話,那麼被收購後,華為給立景創新下的訂單會逐步增多的可能性會非常大。

熱文推薦

本文系手機報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像頭觀察 的精彩文章:

巨頭紛紛殺入AI戰場 它究竟能否成為新寵?
受惠Face ID,AMS去年營收爆增93%

TAG:攝像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