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宇國信陪您一起歡度元宵文化薈

華宇國信陪您一起歡度元宵文化薈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春節長假結束已有一周時間,長假綜合症有木有減輕一些?反正小編還是很懷念不用早起狂奔擠地鐵的日子。可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隨便約個飯,唱個歌,看個網劇,應付個「有對象了沒啊」「工資多少啊」「看看咱家對門的小王」……也就過去了。想想古人真是幸福,人家過個年,隨隨便便的就要慶祝到正月十五,而我們,早已奮戰在工作崗位上。看著這十五的月亮,再想想遠在家鄉的親人,內心難免有點小感觸。

但日子還要繼續過,雞腿總會有的。雖然元宵佳節不能陪在家人身邊,但是你們的身邊還有我們來陪伴,華宇國信陪您一起看看這元宵節大家都是怎麼熱鬧的。

你的湯圓,我的元宵

南北習俗大戰中,爭議最大的就是湯圓和元宵的做法,其實很簡單,湯圓是包出來的,就像我們包餃子一樣,以糯米粉包住餡料;而元宵是「滾」出來的,把一塊塊的餡扔在麵粉中,慢慢滾,麵粉在餡上滾勻了,就成了元宵。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雖然做法不同,但象徵團圓圓滿的寓意卻是一樣的。

賞花燈

花燈起源於漢武帝時期在農曆正月十五日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於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後逐漸走入民間,成為元宵節日傳統,並逐漸演變出了形態各異、絢爛繽紛的花燈。明朝畫家唐寅有詩云:「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心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到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每一個被燃起的花燈都承載了一份來自親人的祝福。

猜燈謎

賞花燈的同時,最不可錯過的事情便是猜燈謎。

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發展至南宋,將謎題寫在燈上,供人觀賞猜語。

每一個花燈上都會掛著猜燈謎的紙條,孩子同家長一起猜謎底,其樂無窮。猜燈謎可謂是元宵節必不可少的節目之一。

猜燈謎有二條約定俗成的規則:第一,單純的辭彙解釋或知識問答,不能算是燈謎,就算是謎語;第二,謎面上的字,絕對不能在謎底出現。猜燈謎即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文化傳統,因此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最喜歡的娛樂項目之一。

(大家不妨來猜猜這兩個燈謎吧

歡迎到留言區跟小編互動呦~)

耍龍燈、舞獅、踩高蹺、劃旱船

節日期間少不了喜慶熱鬧的傳統娛樂表演。雖然形式各有不同,但都是為了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企盼。

耍龍燈也稱「舞龍」,也叫「龍燈舞」,漢代時便已十分普遍。宋代吳自牧著的《夢粱錄》中記載:南宋行都臨安 「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

舞獅作為表演藝術,相傳成形於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代,到了唐朝,舞獅子已發展為上百人集體表演的大型歌舞,還作為燕樂舞蹈在宮廷表演,稱為「太平樂」,又叫「五方舞獅子」。 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如今更是成為全球華人喜慶節日的傳統節目,寄予了無限美好寓意。

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公元前五百多年就已流行。表演有雙蹺、單蹺之分。雙蹺多綁紮在小腿上,以便展示技藝;單蹺則以雙手持木蹺的頂端,便於上下。其表演又有「文蹺」、「武蹺」之分,文蹺重扮象與扭逗,武蹺則強調個人技巧與絕招,各地高蹺,都已形成鮮明的地域風格與民族色彩。

劃旱船是一種模擬水中行船的民間舞蹈,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大吉大利。旱船歷史悠久,在唐代已經流行,不僅在民間表演,還經過改造成為宮廷舞蹈。是我國元宵佳節的傳統娛樂項目之一。

元宵節各地習俗不盡相同,無論以何種形式、何種習俗進行慶祝,都是希望日子越過越好,家人安康,知己在側,笑聲響亮。

在這佳節日分,不如暫且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出寫字樓,好好欣賞一下掛在天邊的明月,為自己煮上一碗湯圓或元宵,享受春節最後的一個節日吧。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一直在這裡,華宇國信一直守候在您的身邊。

作者:張睿

美工:王曉雨

編輯:高俊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宇國信 的精彩文章:

TAG:華宇國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