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越千年,去看火樹銀花下的煙火與愛

穿越千年,去看火樹銀花下的煙火與愛

據史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過元宵的習俗了。

後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仍是中國十分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

火樹銀花不夜天

火樹銀花不夜天,是世人皆可享的繁華。

把元宵節比作古人狂歡的節日,其實毫不過分。

每年正月十五的夜晚,大家都在大街上盡情狂歡,鼓聲震天,火光照地。人們不惜錢財,比花燈的規模和精巧。而且家中的所有人,也不分主僕,不論貴賤,不管男女,彷彿一切等級、性別、貴賤的界限全部打破,一切隔閡全部消失。

「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張燈、放火是元宵節最突出的景觀。

唐玄宗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50000盞,花燈種類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燈樓,高達20多間,高約50米,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GIF

縱使汪曾祺寫到「故鄉的元宵是不熱鬧的」,可張燈的習俗並不見暗淡。

各屋裡的燈都點起來了。大媽(大伯母)屋裡是四盞玻璃方燈。二媽屋裡是畫了紅壽字的白明角琉璃燈,還有一張珠子燈。我的繼母屋裡點的是紅琉璃泡子。一屋子燈光,明亮而溫柔,顯得很吉祥。

孩子有自己的燈。兔子燈、繡球燈、馬燈……兔子燈大都是自己動手做的。下面安四個軲轆,可以拉著走。

走馬燈不過是來迴轉動的車、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轉幾圈。後來我自己也動手做了一個,點了蠟燭,看著裡面的紙輪一樣轉了起來,外面的紙屏上一樣映出了影子,很欣喜。

燈在傳統文化中有著十分美好的寓意,無論是其迸發出的生機和光明,還是熾熱的火光帶來的溫度,或是諧音寓示著五穀豐登。

當一盞盞燈亮起,夜色下的遊人彷彿找到了依靠與慰藉,找到了溫暖與希望。

試燈風裡賣元宵

在元宵節來歷的眾多傳說中,有一個頗具人情味。

相傳漢代的大臣東方朔,搭救了一位思家情切,意欲投井的宮女元宵。後又出計讓武帝下令,以元宵所做湯圓供奉火神,傳諭臣民進城觀燈,最終讓元宵與家人團聚。

自此,便有了元宵節,家家戶戶張彩燈,吃湯圓的習俗也漸漸形成,元宵節更有了花好月圓夜親人相聚的美好意蘊。

元宵的製作方法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是籮滾手搖,南方的湯圓則多手心揉團。

全國各地還有不少馳名的風味湯圓,如寧波豬油湯圓、上海擂沙湯圓、長沙姐妹湯圓、四川心肺湯圓、廣東四式湯圓……

現代人即便羈旅在外,也要吃上幾顆元宵,雖然不一定能嘗到家鄉的味道,卻也可以暖一暖胃。

眾里尋他千百度

元宵佳節其實更是一個地道的情人節。平日里的大家閨秀們也被允許走街串巷游賞花燈,遇上有緣人的幾率就增加了。

豪放如辛棄疾在這天也溫柔了幾分,寫下「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詞句。也有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物是人非,佳人不再的憂愁。

除了輕鬆恣意的氛圍,五光十色的場面,街頭的面具更為情愫的萌芽增添了一種神秘的美感。

在《大明宮詞》里,偷逃出宮的太平公主在走散時揭開一個崑崙奴面具,可以說是「一見薛紹誤終身」。

GIF

《仙劍奇俠傳》中,紫萱和顧留芳的初見也是結緣於燈會和面具。

錯過、尋覓、邂逅,如果在一片鬧市中只看得到對方,彷彿周遭靜止,那或許正是愛情最好的印證吧。

老舍把老北京的元宵看做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綵,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

或許,元宵節的特別的魅力正在於火熾。不同於即將冬藏的年關,元宵是春節的尾巴,或許越鬧騰,越性情,才越顯示出新一年的幹勁和期許。

元宵牽著年離去,又是一年春相見。

元宵,快樂。

你好,三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曦潮書店 的精彩文章:

TAG:曦潮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