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虞弘墓:訴說千年交往事

虞弘墓:訴說千年交往事

上圖 山西發掘的虞弘墓石棺槨。

左圖 虞弘墓石棺槨中部牆板的正中間圖案。

(均為山西博物院資料圖片)

山西太原有一座古墓,專家定名為虞弘墓。這個墓葬的意義在於展現了1500年前古代中國與中亞地區交往的輝煌篇章。

墓葬的發掘源於一場大雨。1999年7月,太原市王郭村正在施工修路,大雨瓢潑而至,當地一位村民怕雨水浸泡院牆,就想在土路邊修一條小水渠。沒想到一鐵鍬下去,露出一個漢白玉屋頂,再向四面擴挖後,是一個古代的磚室墓。考古專家聞訊而至,經過艱苦發掘,隋代虞弘墓擺脫千年積土重壓,緩緩走進人們的視線。

在虞弘墓諸多遺物中,墓主人的葬具——一件外觀呈仿木結構三開間、歇山頂殿堂建築的漢白玉石槨引人注目。它長約295厘米、寬約220厘米、高約200厘米。由底座、中部牆板和歇山屋頂三大部分組成,石槨下四周各墊有兩個獸頭,背上背負著底座。底座與中間牆板的四周內外滿滿皆為精美絕倫浮雕和彩繪,局部還有描金裝飾,令人嘆為觀止。

石槨中部牆板的正中間圖案最為宏闊。男女主人分坐在廬帳的坐榻上,男主人頭頂波斯王日月形冠,留著濃密整齊的鬍鬚,氣質雍容高貴。他向左側身而坐,左腿彎曲平放在榻上,右手端著一隻酒碗,舉於胸前,目光溫和平視著對面的婦人。女主人頭戴花冠,衣飾華貴,右手舉杯,低頭含胸,在陪男者飲酒。廬帳兩旁分站四位侍者,肅然站立,正在謙恭侍奉;六位樂師,吹拉彈奏,正在儘力表演。中間一位胡人舞者左腳踩著小圓毯,右腳後翹,兩臂一上一下來回翻動,身首扭轉,正在表演。舞者身形靈動,正應古詩中關於胡騰舞的描述:「揚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帽偏。環形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與上半幅雕繪吉祥和睦、歌舞昇平的景象不同,下半幅雕繪風格驟變,人獅搏鬥場面慘烈異常,令人驚心動魄。

在石槨座前壁下排正中,畫面中部佔據突出位置的是一個燃有熊熊火焰的大祭壇。祭壇造型簡潔華麗,祭壇座猶如蓮花般盛開。祭壇兩旁,各有一個人首鷹身的人相對而立。兩人均是上身傾向火壇,一手捂嘴,一手伸出,抬著火壇一側,一幅小心翼翼和神聖的樣子。其餘畫面內容涉及宴飲、樂舞、射獵、家居、行旅和釀酒等,都充滿了濃郁的中亞和波斯風格。

考古工作者們找到了墓主人夫婦的墓誌。虞弘墓誌蓋完整無缺,為籙斗形,志蓋中部刻出九個整齊的方格,由左至右,由上至下,陽刻「大隋故儀同虞公墓誌」九個篆字。墓誌現存625字,其內容分為志與銘兩部分,記載了男主人姓虞名弘,字莫潘,魚國尉紇驎城人,曾奉茹茹國王之命,出使波斯、吐谷渾和安息、月氏等國,後出使北齊,隨後在北齊、北周和隋為官,在北周一度任「遷領並、代、介三州鄉團,檢校薩寶府。開皇轉儀同三司,敕領左帳內,鎮押並部」。死於隋開皇十二年,即公元592年。

西安或者洛陽在漢唐時期吸納了大量外國使者、商人和學者。北魏定都平城近百年,尤其鮮卑拓跋部入主中原,對游牧民族和外國人採取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國商販湧向平城;東魏北齊時期,晉陽是北方軍政中心,胡商輻輳,商貿發達,留下無數外來遺物。虞弘來到中國,正是在這樣一個特定歷史背景下。

中國古代文獻中有許多關於中亞人在中原地區活動的記載,但墓葬和墓誌很少發現,反映其民族系列生活的圖像更是少之又少。虞弘墓的發現揭開了中國古代西域諸國風貌及入華中亞人的神秘面紗,是北朝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歷史見證,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反映中亞古國和東西方文化交流最集中、最豐富、最珍貴的實物資料,被評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游 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頭腦王者」違規遭緊急暫停 用戶「痛呼王座不保」
北京市人大代表張燕友:十三陵景區擬封閉管理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