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朗普首份貿易報告提五大要點 稱將用一切手段施壓中國

特朗普首份貿易報告提五大要點 稱將用一切手段施壓中國

中國商務新聞網訊 特朗普當地時間周三(2月28日)向美國國會提交了其任內的首份貿易政策報告,報告進一步闡述了特朗普政府激進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其中,對華貿易政策表述頗為強硬。

這份報告屢次提到中國,不僅批評中國「沒能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許下的經濟改革諾言」,還指責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導致全球資源嚴重錯配」。此外,報告還警告稱,美國將「採取一切可能的貿易措施」來向中國施壓。

報告重申了去年發表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所稱的「中國和俄羅斯挑戰美國的權利、影響力和利益,企圖侵蝕美國的安全和繁榮」。報告指出,這些挑戰不僅限於國家安全領域,也影響著貿易政策,「中國和俄羅斯不願意履行他們作為WTO成員的許多義務」。

「中國經濟的規模意味著其經濟舉措越來越影響著美國、全球經濟整體,以及貿易體系。中國成為WTO成員國已經16年多,但尚未採取所有WTO成員所期待的市場經濟體系。此外,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擁有巨大的產能,足以扭曲全球範圍內的市場。中國的政策正在導致全球資源嚴重錯配,這使得每個人都比在一個更加有效的市場下更加貧窮。」

「當然,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中國有自由實施任何它所青睞的貿易政策。但是,美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也有自由做出反應。在特朗普的領導下,我們將使用一切可能的工具來阻止中國——或者任何效仿其政策的國家——削弱真正的市場競爭。」

特朗普的這一報告標誌著美國貿易政策開啟了新的更加保守的時代。報告稱,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力求務實,要利用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這一槓桿來促使外國市場向美國開放,獲取更多的外國市場,為美國工人爭取更加公平的待遇。

報告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綱領主要有五大要點。

一是支持國家安全。特朗普在去年底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經濟安全提高到國家戰略安全的高度,並指出「強大的經濟會維護美國人民的利益,支持我們的生活方式,維持美國的強大……美國將不再對違反、欺騙,或者經濟冒犯熟視無睹。」報告指出,美國的貿易政策將充分實現上述目標,維護美國利益。

二是增強美國經濟。報告指出,特朗普政府在去年底通過的減稅法案旨在增強美國企業和工人在全球的競爭力,特朗普政府還開始清除阻礙商業的冗繁規則,而這一系列措施將使得美國企業更容易在全球市場取得成功。

三是談判出更好的貿易協定。美國政府正在進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和美韓自由貿易協定重新談判。NAFTA重談中,美國的提議包括更正那些鼓勵外包的政策,確保實施更加強有力的勞工和環境標準,以維護美國工人的利益。而美韓自由貿易協定重談中,美國的目標包括消除非美國製造的汽車和汽車部件向韓國出口時的關稅障礙。

此外,特朗普政府還欲與英國達成貿易協定,並準備與印度等太平洋國家和非洲國家達成雙邊貿易協定。

四是更積極地執行美國貿易法。報告指出,特朗普正在實現其競選諾言,即使用一切貿易救濟工具來解決有損美國利益的貿易行為,包括301、201條款等。

2017年8月,特朗普政府發對中國發起301調查,來確定中國政府與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有關的行為、政策和事件是否損害了美國的利益。2017年底、2018年初,美國政府依據201條款對進口太陽能板和家用洗衣機施加關稅和配額限制。

2017年4月,美國商務部還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啟動232調查。據彭博社2月22日報道,特朗普希望對鋁進口實施最高10%的關稅,對鋼鐵進口徵收24%的全球性關稅。這兩者屬於甚至高於此前美國商務部建議中最強烈的貿易制裁措施。

特朗普政府還加大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去年,美國政府共發起84起雙反調查,較奧巴馬政府最後一年增加59%。去年11月,美國時隔25年首次對進口自中國鋁合金板發起雙反調查。

同時,特朗普政府也在利用WTO機制來維護美國的利益。美國向WTO提出,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一些政府干預行為扭曲了市場結果,削弱了WTO規則。此外,美國還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贏得了與印尼有關進口許可制度,與印度有關農產產品禁令,與歐盟有關飛機補貼等爭端的勝利。

第五個要點是改革多邊貿易體系。報告指出,美國在過去20年里注意到,WTO在削弱美國維護自己國家利益的能力。近期,美國正在與WTO成員國一起致力於農業、漁業補貼、電子商務等事宜。美國也已經準備好與其他成員一起解決WTO爭端解決機制存在的問題。

「簡而言之,我們的貿易政策——就如我們的國家安全政策一樣——將尋求保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報告說。

在報告發布前一天,美國商務部剛剛在2月27日發布對中國鋁箔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最終裁定。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局局長王賀軍就此發表談話指出,從調查過程和結果看,美方依然罔顧世貿組織規則,嚴重損害了中國鋁箔出口企業利益。

王賀軍說,美國商務部在本案的反傾銷調查中,仍然以其國內法為依據繼續認定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適用「替代國」做法,裁出畸高反傾銷稅率;在反補貼調查程序中,人為地將中國原材料供應商、金融機構認定為「公共機構」,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錯誤地裁出高額反補貼稅率。

王賀軍強調,美國鋁箔產量的下降和市場份額的減少是美國企業的商業選擇,並非由進口鋁箔導致。美方不合理地、過度使用貿易救濟措施,不僅無法實現美國鋁箔產業的「復興」,反而將影響美國內就業,損害廣大美國消費者的福利。對於美方的錯誤做法,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此前,針對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發起的232調查,王賀軍表示,美方的調查結論毫無依據,與事實完全不符。美國進口的鋼鐵和鋁產品大多是民用的中低端產品,在調查中,歐盟、加拿大、俄羅斯、中國、南非、韓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利益相關方均向美方證明,其向美出口的鋼鐵和鋁產品並未損害美國家安全。

王賀軍指出,美方已對大多數進口鋼鐵和鋁產品採取了上百起的雙反措施,已經對國內產品提供了過度的保護,不應以「國家安全」為由,輕率地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再採取限制措施。「國家安全」範圍十分廣泛,缺乏統一界定,極易造成濫用。如果各國仿效美方做法,將對國際貿易秩序造成嚴重影響。

中美貿易關係自特朗普上台後日趨緊張,而這份最新的貿易政策報告的出台可能指導美國進一步對華實施貿易對抗,短期來看,中美貿易緊張關係可能難以緩解。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峰今年早些時候在「中美二軌經濟對話」中方代表團報告會上稱,特朗普政府對華經貿政策朝強硬方向調整,這導致雙邊經貿關係緊張局面短期內難以獲得根本性改觀,考慮到另外幾個方面的情況,有理由推測,今年中美貿易摩擦風險加劇是大概率事件。

2017年,美國對華貿易爭端立案總數從2016年44起的歷史峰值進一步增加到51起。根據歷史上立案數與制裁數統計關係推測,預期今年美國對華貿易爭端制裁數會比去年有較大幅度跳升。

針對美國發起的貿易對抗舉措,王賀軍強調,當前全球經濟復甦基礎仍不穩固,各國應共同面對,合作探討解決之道,而不應該以鄰為壑,單方面採取貿易限制措施。中方敦促美方克制使用貿易保護工具,遵守多邊貿易規則,為國際經濟貿易秩序作出積極貢獻。如果美方最終的決定影響中國利益,中方必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利。

編輯: 馬玉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商報 的精彩文章:

沱沱工社的「慢生意經」
美元周五「強勢反攻」重回89關口!專家評通脹擔憂還過早!

TAG:國際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