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遷都的話題屢屢被人提及,你鍾情哪個?

遷都的話題屢屢被人提及,你鍾情哪個?

因為環境問題,遷都不是一個新話題了。北京?南京?西安?……

但論到現實可行性,又顯得虛無縹緲。

中國歷史上的遷都,一種是為了發展,比如魏孝文帝把都城從貧瘠的平城遷到洛陽,還有一種是為了安全,比如明成祖朱棣把大明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但不可否認的是,北魏遷都洛陽後,北方就開始陷入柔然之手,而朱棣把首都遷到北京以後,大明的發展就不可能像漢唐那樣雍容大度了,而是充滿戾氣。

總之一句話,代價擺在那裡,就看你認為值不值。

它不光是簡單的環境、資源、人口計算,背後還有歷史傳承、經驗教訓等很多方面。中國歷史上的古都,也不是古人看著哪個地方好就選擇定都在哪裡的,它很多時候是必然,有很長的歷史性,每座古都承載的歷史使命不同,在未完成使命之前,它往往是不二之選,而在使命結束之後,就成為了一座普通之城了。

首都,在和平時期,首先要能統御全國,在此基礎上,最好有完固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時候,眾多的人口和較高的文化,這樣才能成為「首善之區」。比如北京,和古代的長安、洛陽。

在非正常時期,首都要能統領根據地和大後方,比如南方的不二之都南京。

中國雖然有幾朝古都這樣的說法,但從因緣上來說,只有三種,一種是像南京這樣的,南方之首,一種是像北京這樣的,全國之首,一種是像西安這樣的,在古代權衡整個東部地區,而位於河南的洛陽、開封、安陽等地,定都時間雖然很長,朝代雖然很多,但多有一種附屬意義,也就是「陪都」的感覺。這得益於這幾個地方的自然氣候、人口、資源條件本身就很高,可以補償一部分安全上的不足。

所以,在古代中國,只要長安衰落,東部必然林林總總繁星閃爍,其中就有洛陽、開封等古都。再往東是山東,就是丘陵地區了,又在南北要衝,再往南,就偏離傳統政治中心了,再往北,就是燕趙之地了,在古代那裡顯得比較偏遠,這是因為東北還處於漁獵狀態,華北平原還未形成南北溝通的「橋樑」。而契丹崛起之後,北京成為了東北和內地溝通的橋頭堡,這條經脈打通了,重要性超過了西安的位置,所以北京有了1000多年的建都史。

商朝時,東部的繁榮發展,導致臨近的關中地區有捷足先登的優勢,所以長安總是長袖善舞,這是建立在中原長期在中國經濟、文化版圖上一枝獨秀的基礎上的。所以周到唐,長安的重要性和中原地區的繁榮是成正比的。

長安退出首都地位,和經濟重心南移有關,與此同時,東北由漁獵文明逐漸發展起來,東北和華北、東南大區域的聯接需求增加,使華北平原成為了一條橋樑,作為橋頭堡的北京,就有了1000多年的建都史。

所以,對應的,長安的地位和中原的一枝獨秀是時間一致的,北京的地位和東北開發、中國經濟重心南移是時間一致的。每個時期都分別有兩個大區是中國最重要的參與者,前者是關中和中原,後者是東北和東南。

至於南京,它是南方的勢力,無法短期內覆蓋全國之時,暫時的落腳點,所以你看,朱元璋定都南京,代表江淮的勢力,短期內勢力覆蓋全國,到朱棣時就遷都北京了,再如太平天國,從廣西起家一直打到南京,可以說有某種僥倖因素,但它短期內無法覆蓋全國,所以成於南京,亡於南京。再如民國,也是經過「改旗易幟」名義上統一全國,但不久就遷到重慶。

南京是一個很好的中轉站,要麼過渡到北京,要麼啥都沒有。南京的歷史就是這樣,歷史給它的時間很短,它又繁華鍾靈到足以讓人止步,造成了時間還有很多的幻覺,所以南京是一個充滿淚水和故事的首都。

所以,說到遷都,遷到哪裡最好?很難從氣候、資源、人口、地理位置去判斷,它涉及到很大的時空關係,這樣的空間可能跨越黑龍江到廣東那麼大,時間可能跨越西周到唐朝那麼長,在這個時間段內,雖然某些特殊時刻某些地區可以暫時適應首都的地位,但一旦回歸正常,就又不得不把位置讓出來。

北京作為首都,看不見的理由,是它孕育出遼、金、元、明、清這些時間跨度很長的朝代,而且疆域也都很遼闊,社會也都比較穩定,這說明北京是個合格的選擇,所謂,居者不得不為王也。

作為看得見的理由,則是它背靠燕山,挽滄海和太行,雄關在後,平原在前,心理視野可以環顧全球。換句話說,定都成本最低(安全係數高),而收益相對最高(資源投入產出比,當然和鄭州、南京、上海等相對薄弱),但由於古代的大運河和近代以來的鐵路,收益的後天短板可以足足補充。

所以,在正常時期沒有哪座城市比北京更適合做中國的首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