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麗的皇冠:閩南屋頂的民間藝術——剪瓷雕

美麗的皇冠:閩南屋頂的民間藝術——剪瓷雕

閩南傳統建築的屋頂,被稱之為「美麗的冠冕」。因其裝飾繁縟、色彩鮮艷、兼容並蓄的裝飾特色而獨樹一幟。那些古厝屋脊上高高飛揚的騰龍以及色彩艷麗的花草所組成的絕妙屋頂,它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讓人驚嘆不已。

屋頂精美的造型承襲了中國傳統文化、民間傳說,有雙龍戲珠、八仙過海、桃園結義、雙鳳朝陽等。這些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的裝飾,其實是用破瓷碎碗粘貼而成的,這項藝術在閩南俗稱堆剪,也被稱作剪瓷雕。

(八仙過海)

(飛龍)

(彩鳳)

剪瓷雕是流行於福建、廣東、台灣和東南亞一帶的一種傳統的、民間的手工技藝。它選取各種顏色鮮艷的彩瓷器,或利用殘損價廉的彩瓷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狀大小不等的細小瓷片,再用它來貼雕人物、動物、花卉、山水,裝飾寺廟宮觀等建築物的屋脊、翹角、門樓、壁畫,具有色彩鮮艷、造型生動、立體感強,久不褪色的特點。

相傳,從宋代晚期興建西山岩的「初來寺」時就已經有了剪瓷雕這項手藝。有人說,剪瓷雕是明清時期漳浦、詔安一帶的藝人發明的;也有人說,剪瓷雕是由廣東潮州地區傳入閩南的。關於剪瓷雕的起源,至今尚無定論。不過閩南地區寺廟、宗祠的屋脊幾乎都會用這種方式進行裝飾,這也是閩南建築的特色所在。

但是作為絢麗奪目、精緻又具備深刻文化底蘊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瓷雕也一樣面臨著和所有民間手藝一樣的嚴峻處境:傳承困難。

最傳統的剪瓷雕是需要人手一點點剪出來的,包括一片花瓣、一個鱗片、一個頭飾等。比如剪一條龍,需要先用銅線綁出一個框架,再用水泥築成主體,最後再慢慢用瓷片堆貼成形。龍身上的鱗片有幾千片,有時要一個晚上就趕出來,得剪幾百個碗。由於瓷碗剪碎後邊緣很鋒利,一不小心就容易割傷手,經年累月,許多剪瓷雕師傅手上幾乎都有一層厚厚的老繭。而且,剪瓷雕基本上都得在屋頂上做,風吹日晒,很是辛苦。這門工藝不僅需要懂構圖,還要了解人物典故,琢磨人物表情、形態。所有工藝都需要手工完成,沒有現代化工具可替代。

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做這樣的手工藝,一方面因為辛苦,另一方面也因為這樣特殊的工程做一陣停一陣,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收入不穩定。

隨著現代工藝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鍾情於可塑性和耐用度更高的現代雕藝。但無法替代的是技藝高超的藝人們認識和處理材料的能力,無法替代的是每一個碎片手工拼貼的質感,無法替代的是閩台原鄉美術的質樸情懷。古老的剪瓷雕技藝是閩南傳統藝術文化璀璨的一部分,是祖祖輩輩從古流傳的精髓,但願在藝術文化逐日被重視的今天和將來,剪瓷雕手藝能永久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OVE廈門 的精彩文章:

TAG:LOVE廈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