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食品安全立法思路是否需要調整

食品安全立法思路是否需要調整

葯食同源凸現中國法律文化的困境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12320」衛生公益熱線「微博」發表道歉聲明,表示2018年2月18日「因審核不嚴」,「轉發《過節不值得買之阿膠》」,向廣大用戶誠懇道歉。此前該網站刊登文章,認為阿膠製作原料驢皮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而這種膠原蛋白質缺乏人體必需的色氨酸,並不是一種好的蛋白質的來源。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作為主管中國醫療衛生行業的部門,在自己官方網站上轉發這樣的信息,很容易讓人對於阿膠這個中國傳統食品和藥品的價值產生懷疑。《中國藥典》明確寫明阿膠的有效成分,一些新聞媒體發表文章認為,要想證明該產品是否有療效並不困難,問題是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必須拿出足夠證據來證明這種產品的療效。

中國自古以來葯食同源,因此,要想證明該產品的療效,實際上就是要證明該產品是否具有營養價值。事實上,世界上絕大多數食品都有營養價值,只不過部分食品的營養價值是可見的,而部分食品的營養價值是不可見的;部分食品的營養價值對某些人有效,部分食品的營養價值對所有人有效;部分食品的營養價值是立竿見影的,而部分食品的營養價值則需要轉化才能體現出來。如果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對產品營養價值進行專門鑒定,那麼,最終必然會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

部分學者主張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對產品安全性進行科學鑒定。這是典型的偷換概念。某種食品具有營養價值,但是,並不一定具有安全價值;某些食品具有安全價值,但是,並不一定具有營養價值。我國之所以把食品衛生改為食品安全,就是考慮到食品本身的普遍適應性。換句話說,如果食品只適合部分消費者使用,那麼,必須考慮安全性問題。如果食品適合所有消費者使用,那麼,食品就具有了安全性。

討論我國阿膠價值問題的時候,人們習慣於把不同問題放在一起,而這樣一來,很容易忽視中國立法觀念中存在的問題。阿膠作為一種藥品,必須具有一定的療效,而要證明其療效,必須堅持因人而異的原則。對於部分群體來說,這種藥品可能會有明顯的療效,可是對於其他群體而言,其醫療效果就值得懷疑。正因為如此,作為一種藥品,說明書必須載明適應的人群,如果不分青紅皂白,把藥品和食品等同,把食品的營養價值和食品的安全性混為一談,那麼,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修改後的《食品安全法》強化食品安全的法律責任,但是,在筆者看來,這部法律存在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立法觀念上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偏差。

這部法律強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強調食品安全標準、規定食品生產經營和食品檢驗的程序、明確食品進出口和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的辦法,可是,忽視了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食品安全法》試圖通過強化經營者的法律責任和食品監管機構的法律責任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由於中國飲食文化與眾不同,中國飲食文化是精細和粗放雜糅的文化,是封閉和開放相結合的文化,不同的經營者會製作不同的食品,即使同一個食品經營者在不同時間會製作不同的食品,因此,《食品安全法》試圖規定最低限度的食品安全標準,要求所有經營者生產的食品必須符合安全標準。這是一種非常被動的立法策略。

由於食物千變萬化,食品的原料和添加劑層出不窮,因此,《食品安全法》不可能窮盡所有的食品原材料和添加劑,這就使得《食品安全法》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無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只有在出現非常嚴重食品藥品安全責任事故之後,才會對經營者生產的食品進行檢驗。而這樣一來,就使得我國法律所構築的安全防線形同虛設。

通俗地說,《食品安全法》試圖借鑒西方國家的立法經驗,按照現代法治觀念,為消費者「遍嘗百草」,提供食品安全的防火牆和保護傘。但是,由於中國食品門類眾多,食品生產和經營方式多種多樣,這就使得《食品安全法》關於食品安全標準的規定破綻百出,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無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除非出現大規模的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法》才會作為確定責任的標準發揮作用。《食品安全法》作為我國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在食品安全預防和食品安全價值體系確立方面很難有效發揮作用。

中國藥品管理和食品管理立法充分借鑒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立法經驗,試圖通過建立統一的安全標準,確保食品和藥品具有安全性。但是,中國是一個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的國家,也是一個飲食文化燦爛的國家。中國的食品和藥品立法,必須充分考慮到中國的文化傳統,考慮到中國現實需要,如果按照西方國家的立法文化,試圖制定食品藥品安全標準,那麼,最終必然會導致食品藥品監管掛一漏萬。

筆者建議,立法機關應當重新審視中國的食品和藥品文化,了解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存在的價值,並在此基礎上,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制定科學的食品安全法。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省份,少數民族習慣於把新鮮牛糞作為製作食品的材料,這在東部一些地區的消費者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但是,這就是中國少數民族傳統的食品文化。如果不了解這一點,那麼,在食品安全領域很可能會出現有法不依的情況。

阿膠的藥用價值,學術界可以進行充分討論。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可以對其中的藥用價值進行深入探討,也可以對適應症進行深入研究,但是,不要匆忙下結論,不要對這個產品進行所謂的西方標準分析,如果只是檢測其中的色氨酸,或者對蛋白質進行數量統計分析,那麼,就沒有充分照顧到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因為人們可以從其它原材料中獲得蛋白質,也可以從其他產品中獲得色氨酸。把蛋白質的含量作為食品或者藥品的主要成分,在食品藥品監管過程中曾經鑄成大錯。為了增加蛋白質的含量,一些牛奶生產企業在牛奶製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從而釀成了慘禍。

立法機關應當高度重視中國食品藥品獨特的文化價值,尊重消費者的選擇。食品藥品監測專業機構和專業人才可以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學術討論,幫助消費者作出選擇。但是不管怎樣,應當尊重消費者消費習慣,尊重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如果按照西方國家的化學成分分析方法來分析中國的許多食品,那麼,中國的許多食品可能都沒有實際價值。但恰恰因為中國食品強調多樣性,不斷滿足人們物質精神需要,才使得中國的飲食文化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食品安全法》試圖通過加大食品監管機構的責任,加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責任,確保食品安全性。現在看來,許多經過檢測沒有任何價值的食品,可能深受消費者喜愛。食品藥品專業機構可以公布自己的檢測結果,但是,不能以立法的方式切斷消費者與食品之間的聯繫。

說到底,食品的營養價值或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慾。食品的安全性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研究食品安全性過程中,沒有考慮到中國傳統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沒有考慮到消費者的接受能力,那麼,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很可能會成為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把「公序良俗」作為基本原則,首次寫入法律文件之中。這說明中國立法機關越來越注重中國的傳統文化,尊重中國民間自發形成的行為習慣。《食品安全法》作為中國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法,也應該充分尊重中國的飲食文化,萬萬不可對食品進行所謂的化學成分分析,並在此基礎上破壞中國傳統的食品文化。

阿膠作為古老的食品和藥品,並非對所有消費者有效。這就要求消費者必須理性消費,生產和經營企業必須在產品說明書中標明產品「適應症」或者消費人群,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產生誤導,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真誠希望立法機關改變傳統的立法觀念,在《食品安全法》中引入「公序良俗」基本原則,尊重消費者的習慣,尊重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尊重中國傳統藥品生產工藝。藉助於現代科學技術對傳統藥品或者食品進行科學檢驗的同時,不要匆忙下結論,而應該考慮安全性的科學內涵。如果某些產品具有廣泛適應能力,那麼,應當放寬食品安全或者藥品安全標準;如果某些產品不具有廣泛適應性,那麼,應當要求生產和經營企業作出明確的說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護中國傳統食品藥品文化同時,真正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和藥品。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強調辨證施治,同一個藥方或者同一個的藥品,對於不同的消費者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萬萬不可一棍子打死,而應該在食品藥品適應症問題上做好文章,為消費者提供科學的消費指南。

2018-2-2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喬新生 的精彩文章:

TAG:喬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