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臣自稱「奴才」,為何清朝時尤其盛行?其地位甚至比「臣」高

大臣自稱「奴才」,為何清朝時尤其盛行?其地位甚至比「臣」高

我國歷史上的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獨特的體制和行為特點,並且在我國歷史上,存在這麼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漢族人始終抱有這樣一個偏見,認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不是正統,而且歷史上凡是少數民族掌權的王朝,對待漢人的態度可以說是很微妙,因為他們一方面知道要廣納賢能,弱化民族矛盾,但另一方面又十分謹慎漢人的權力,生怕漢人會死灰復燃,覆滅王朝。

不過在歷史上,即使是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也有漢人在朝為官,不過即使如此,排擠現象還是很嚴重的。在我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存在這樣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從側面反映出來的就是關於這特殊的民族矛盾。

在我們的印象中,一般認為「臣」的稱呼是比「奴才」高的,並且認為自稱是「奴才」的人,一般是太監、宮女之類。其實形成這種想法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認為文武大臣的地位是比較高的,起碼不是奴才。但在封建時代,全國上下的子民都是最高統治者,皇帝的奴才。這是人們觀念中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但「奴才」這個稱呼在清朝時還不是誰都能自稱的。

大臣有時也自稱「奴才」,這其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的一種文化,自謙。用謙詞自稱是禮貌的表現,但在皇家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故意貶低自己,來顯示皇室的尊貴,所以這也可以被視為一種跪舔上級的方式,而且這還可以顯示自己的忠誠,有邀功請賞的含義。但如上所說,並不是所有人都可自稱為「奴才」,並且這個稱呼還要分場合。

在順治康熙年間的時候,這兩個自稱一般可以混用,在正式的場合用「臣」,非正式場合可以自稱「奴才」。並且還有這樣的規定,就是漢人稱「臣」,但漢人武將要自稱「奴才」。雍正在位時期,沒什麼特殊的規定,但到了乾隆時,又做了具體的規定,那就是滿人談公事時稱臣,私事時稱奴才。但漢人公事私事又要稱臣。

這樣看起來,似乎「奴才」的地位要比「臣」高,其實這是因為滿人統治者還是把漢人當外人,而「奴才」的自稱才是顯示是一家人的標誌。所以說「臣」的自稱是比較官方的,「奴才」的自稱是親昵的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末重臣,喜歡像洋人借錢,為何還專借利息高的?有這三大原因
末代皇后婉容,睡覺有一個習慣,能方便為自己排解寂寞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