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改版後的《T》美國版不再為美而美

改版後的《T》美國版不再為美而美

今年,《紐約時報》旗下的風尚雜誌 《T》 美國版在全新改版後已正式進入讀者的視野。雜誌更新了設計理念與采編策略,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與不斷進步的讀者群體和廣告客戶產生共鳴。

據美版《T》主編柳原漢雅(Hanya Yanagihara)稱,改版後的雜誌會在藝術設計方面進一步「向新聞靠攏」,從而在視覺上與報紙整體基調更為一致。柳原漢雅曾在 2015 年擔任《T》副主編,並於 2016 年辭職展開「成年人間隔年」,直到去年 4 月重新回歸《T》。她表示,隨著《T》越來越頻繁地探索藝術文化與當今社會的內在聯繫,這次改版旨在更好地概括其不斷變化的風格立場。

柳原漢雅說:「新版抓住了時間的緊迫性和當下的現實。時尚、藝術、文化、設計,所有這些都是當今世界的寫照。譬如秀台上的演出以及設計師的創作方式已經受到了政治影響,我們希望雜誌也能體現這種緊迫感。」當 #MeToo 運動和特朗普政府佔據了媒體頭版頭條之時,柳原漢雅認為雜誌有必要透出一股鋒芒。

美版《T》主編柳原漢雅

柳原漢雅更願意把改版稱為「更新」,而不是「重新設計」。談及前任主編 Deborah Needleman 領導的 《T》美版時,她表示:「這本雜誌並沒有什麼嚴重缺陷。我只是希望雜誌內容對我個人而言是有意義的。」而她也做到了,最新一期的雜誌充分體現了柳原漢雅的風格。她執筆的卷首語里偶見詼諧幽默,但也不失優美莊重,與《T》的格調相得益彰。

5 年前,在 Needleman 剛開始擔任《T》主編時,美國的大環境和現在完全不同。「Deborah 主編的雜誌適合奧巴馬時代,」柳原漢雅如是說。「我的意思是,那時我們並沒有面臨危機。」

柳原漢雅此前還擔任過《Condé Nast Traveler》的編輯,並於 2015 年獲得了布克文學獎的提名。柳原漢雅說:「只要能對世界上的社會話語做出回應、解析事件的起因和影響,我們雜誌就達到了最高水準。但這並不是說,我們放棄了純粹為美麗而美麗。我只是覺得眼下更有必要對社會環境展開討論。」

作為美籍亞裔女性,柳原漢雅也加入了更多元的文化,例如美版 2 月「女裝時尚」特輯的封面故事就關注了當紅女權主義藝術家 Judy Chicago。這篇文章由《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文化欄目編輯 Sasha Weiss 執筆,講述了女權主義藝術家 Judy Chicago 的故事。文中不僅介紹了 Chicago 的生平和佳作,同時也敘述了一名女性艱難地在藝術界、在這個世上尋求立足之地的故事。

美國版《T》2 月「女裝時尚」特輯封面,最右為藝術家 Judy Chicago

作者跟隨 Chicago 的腳步,回憶了她為了在藝術界獲得認可而奮鬥的歷程。有一次,一名男子看了 Chicago 的作品「轉身就走,直接拒絕了她」。後來,他才承認說「她的作品比圈子裡其他男性的作品都優秀,一下子讓他驚呆了。」對柳原漢雅而言,Chicago 正是《T》改版第一期封面人物的最佳人選。「她開創了先河,」柳原漢雅說,「不少關注年輕藝術家的人會奇怪,新人的想法從哪兒來?我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他們帶來啟發,因為許多新想法都來自 Chicago。

顯然,《T》 的立場隱藏在一張張照片和一件件漂亮衣服里(且模特的膚色各異,這一點對柳原漢雅而言非常重要);它也蘊藏在文化上舉足輕重的藝術家和當代設計師的故事中,讀者只要拿起雜誌就能覺察到柳原漢雅關注的重點所在。在不少文章里,柳原漢雅都希望讀者能理解當代藝術對我們的影響。她說:「我想讓人們大致了解它的來龍去脈,弄明白這些看似新穎的想法從何而來。」

在創意總監 Patrick Li 的幫助下,美國版《T》的網站已推出新版字體,同時保留了原本乾淨的頁面和大片留白。

未來,《T》美國版還將投放更多視頻內容,增加「Read T a Poem」和「Tell T a Joke」等熱門系列的發布頻率。這兩個系列分別邀請了諸多名人在鏡頭前朗讀名詩、講俏皮話。儘管當前出版行業缺乏遠見,很多都將重點「轉向了視頻創作」,但柳原漢雅表示,她的團隊一直都很謹慎,會確保發布的視頻質量一流。

她說:「我們不會為了拍視頻而拍視頻。假如確有必要,只有通過這種形式才能更好地傳遞故事,這時我們才會選擇視頻。我在媒體行業經驗豐富,知道很多人僅僅因為自己可以做,就會去嘗試某些事情。但我們要做視頻的話,就要去做對的東西。

新版雜誌還注重報道全球各地的新聞,樂於糾正人們對西方世界以外地區的錯誤偏見。柳原漢雅表示:「以往雜誌把目光投向美國以外的地區時,通常會關注法國和義大利,這也能說得通。但我們忽視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地區,包括亞洲、南非、澳大利亞、還有中東。」《T》是《紐約時報》所有下屬刊物里國際讀者群體最龐大的一本,所以全球影響力對它而言非常重要。因而,柳原漢雅需要在新版雜誌里刊登建築相關的稿件時,她自然想到了日本建築師隈研吾(Kengo Kuma),後者已被委以設計建造 2020 年東京奧運會主會場的重任。

也許傳統的國際化時尚雜誌只報道風尚領域也無大礙,但柳原漢雅認為這在今天的美國完全行不通。「政治和文化密不可分。」她說道。兩者相互呼應,又相互影響。「在這個時代,真相的概念捉摸不定,實在令人擔憂。而藝術能讓事物回歸本源,想到這點心裡也就踏實多了」。

-

翻譯:熊貓譯社智竑

編輯:張權

GIF

Copyright ? 2018 T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magazine 的精彩文章:

年三十,穿新衣,這四個中國品牌在紐約為今年畫上時髦句號
本周在佛羅倫薩,「大衛」穿上了衣服,Gucci 擁有了一個花園

TAG:Tmagaz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