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博物館的貴婦,胭脂紅纏枝夔龍紋瓶

上海博物館的貴婦,胭脂紅纏枝夔龍紋瓶

【編者按:胭脂紅,英文Carmine,代表大膽。在瓷器的製作發展中,胭脂紅的出現是一次技術的大膽創新。】

(上海博物館館藏)

天微涼露水浸濕蘭花窗

胭脂紅尋一抹淺笑唇邊藏

千年傳說還在琴聲中輕唱

油紙傘已泛黃曲終人未散場

——徐琦 《滿城花開》

胭脂釉也就是俗稱的粉紅釉,只不過古代文人給它起了個更雅的名字。這類讓人看著心頭一暖的釉色,只有在盛世時代才會出現。清康熙時,胭脂彩從西洋(荷蘭)傳入景德鎮,被稱為「洋紅」。清康熙末年到光緒時均有燒造,但雍正時期燒造量最大、質量最精。

相較於其他釉色的瓷器,胭脂釉最獨特之處,就是用微量金(Au)作著色劑,低溫燒造而成,夠土豪吧?所以才說,這類釉色只會出現在盛世時代。

古代的匠人們發現,就像烹飪時添加不同的調料獲得不同的口感般,通過控制微量金的配比,便可自由把控或紅艷或粉嫩的色澤:在釉中摻入0.2‰的金,可得較濃艷的胭脂紅色,摻入0.1‰的金,即呈淡粉色。

【素人原創 博物館印象】主創設計師kiy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ngutong 的精彩文章:

王公貴族顯赫,吃瓜群眾精彩

TAG:Ongut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