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聊齋志異》:精彩紛呈的故事流傳千古,可惜沒有名列四大名著

《聊齋志異》:精彩紛呈的故事流傳千古,可惜沒有名列四大名著

《聊齋志異》:精彩紛呈的故事流傳千古,可惜沒有名列四大名著

《聊齋志異》寫了將近500個故事,幾乎篇篇都好。它的神奇在於,不僅朝廷顯貴如王士禎者十分喜歡,一般平民讀者也都喜歡。為什麼?

其一,《聊齋志異》儘管寫了許多鬼狐怪異,但涉及的卻是廣闊現實。作者通過講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與殘酷,且始終保持了鮮明的批判態度,有時甚至用篇末的「異史氏曰」的形式直接站出來指陳時弊,控訴「覆盆之下多沉冤哉」。

蒲松齡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席方平是突出代表。他父親得罪富豪羊某,被其死後買通冥間的獄吏搒掠而死。為了伸冤,他魂赴冥司告狀,從城隍到冥王,層層上告;受到械梏、笞打、火床、鋸解種種毒刑,仍不屈服;兩次被押送還陽,又都逃回去,直到冤屈昭雪為止。席方平這種「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頑強鬥爭精神,反映了我國人民的不屈精神。

其二,蒲松齡揭露了科舉制度埋沒人才的罪惡。《葉生》中的葉生「文章詞賦,冠絕當時」,卻屢試不中,鬱悶而死,最後只能讓自己的鬼魂幫助一個邑令之子考中舉人。但蒲松齡沒有像吳敬梓那樣從根本上否定這一制度。一輩子未能考上舉人的蒲松齡到71歲才按例補了個貢生,終老之時,還不忘借了某舉人的行頭,請人畫了像。

其三,《聊齋志異》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熱烈歌頌真誠忠貞的愛情,這是讀者最為喜愛的部分。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佔了全書的大部分,《嬰寧》《蓮香》《香玉》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顧封建禮教的約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願,大膽追求心愛的人並獲得幸福的結局。《香玉》中的黃生愛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蓮香》中的女鬼李氏熱愛桑生,後來「憤不歸墓,隨風漾泊」,終於借屍還魂,和桑生結成美滿姻緣。在《小謝》中,男女雙方更是經過一段自由接觸後,逐步發展起愛情。這在男女被禁止社交的封建社會中,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

其四,《聊齋》情節曲折跌宕,而且善用細節。忘記書中哪一篇了,寫的是一個女子最怕別人撓癢,甚至於遠遠用手指指之做撓癢狀,她都會忍俊不禁。這樣的細節,在六朝志怪小說和唐傳奇、宋話本中是很少見的,是《聊齋志異》對前人的超越。《聊齋志異》善用環境、心理、反襯等多種手法塑造人物,語言簡潔到不能再減一字的程度,既具有文言文的簡練典雅,又不失小說語言的生動形象,賦予文言語彙以活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如寫馮相如見紅玉自牆上來窺一段:「視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來,亦不去。固請之,乃梯而過。」生動描述了少女情竇初啟時的嬌態和馮相如的執著、熱烈的愛。

既然該書抨擊封建社會的黑暗,揭露了官場的腐敗,甚至描寫了人民的反抗,作為清朝顯貴的王士禎何以還給予高度評價呢?我想是因為那時的文人在評價文學作品時,還能保持對藝術的獨立意識,而這樣的精神境界是難能可貴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余華的《第七天》:把靈魂安放在「死無葬身之地」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的這篇劇作,堪比16世紀的賀歲大片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