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哪些是我們該賺的錢?

哪些是我們該賺的錢?

如果說普通投資者是輸在起跑線上,首先是輸在了思考問題的角度過於雷同!關注「與君一席談投資」,給我們一個機會,還您一個與眾不同的投資視角

繼續昨天的讀書思考。

作者蓋伊先後就讀於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之後,他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入職高盛、摩根等知名投資銀行從最基層踏實做起,而是選擇了華爾街一家口碑並不好的投行,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可以直接去這家公司做董事長助理,並且有機會自己開展業務。

蓋伊事後分析,當時自己的選擇有很重的投機心理,感覺有可能迅速成功,同時也有向同學們炫耀的資本。但是,為了這次草率的選擇,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首先,他就職之後,很快就發現這家投行的主要業務是在騙取投資人的信任之後,將一些質地較差的公司股票發行銷售給這些沒有經驗的客戶,然後從中謀取暴利;其次,對於這種已經觸碰到道德底線的業務,讓蓋伊的良心長期受到譴責和煎熬;最後,因為這家投行劣跡斑斑,蓋伊辭職之後,這樣的從業經歷很難在華爾街找到工作。

正是因為蓋伊的這種親身經歷,他一直渴望能夠找到一種盈利模式,既能夠符合自己的價值取向,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又能夠持續盈利。所以他在接觸到巴菲特的理念之後,無疑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巴菲特的巨大成功,讓蓋伊堅信這種模式的可行之處。不僅如此,巴菲特熱愛生活的態度,讓蓋伊在投資之外受益匪淺,也讓他對於長期價值投資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對於蓋伊的從業經歷和感悟,我深有同感。一方面,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自己內心不喜歡的公司,但是短期很有可能帶來可觀的利潤,這樣的機會要不要參與?這是不是我們該賺的錢?這些問題很多時候會困擾我們;另一方面,很多投資者熱衷於內幕消息和尋找黑馬,但是從長期來看,如果盈利模式等深層次問題沒想清楚,即使短期賺了錢,最終也會如數奉還給市場,甚至變為負數。

我很喜歡一句話,做正確的事,永遠都不晚。如果在投資上遇到類似蓋伊曾經的糾結,我會選擇讓自己踏實的方向。選擇良性循環,雖然慢,但是有未來。不會為了一時的蠅頭小利而改變自己,到頭來可能雞飛蛋打,找不到歸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